淮安经济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中新淮安网二00八年十一月八日电: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位于市区东侧,现辖三个乡和五个办事处,行政托管面积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区内建有出口加工区、高等教育园区、盐化工集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物流园、海关通关点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
发展步入新阶段
建区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淮安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崛起苏北、超越苏中、接近苏南”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是综合实力有所增强。这几年,我们坚持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35%以上。2007年全区实现 GDP41亿元,同比增长3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O亿元,同比增长81.8%,较三年前增长了341.1%;实现财政收入10.4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3.5%和82.4%。财政收入率先突破10亿元大关,与2004年相比,基本实现了三年翻两番。实现业务总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工业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58.3%。
二是科学调整规划布局。2005年下半年,我们围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的新定位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总目标,借鉴苏南开发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对原控制性详规进行了调整,把建成区调整为以商住为主的新城区,编制了徐杨片区综合发展规划,完成了出口加工区、海关通关点、保税仓库、盐化学工业园、淮安台商工业园等特色功能区的规划,高起点编制了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水电通信、环境保护、集约用地等各类专业规划。今年初,完成了南马厂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商业居住等功能规划。
三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一五”以来,完成城建投入累计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基本完成了开发区及高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新建道路45条,共计100公里;新建游园绿地l2个,营造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铺设雨水管道、污水管道105公里、自来水管道5O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35余公里;新建4座污水提升泵站,建成了徐杨变电站、徐杨污水处理厂、海关通关点和保税仓库。启动建设了出口加工区,历经艰辛于今年3月22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创立了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厂房全部竣工,23层研发大楼已封顶。高教园区自去年3月份划入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3.2亿元,开工建设了4条道路,成功引进西安外国语大学兴办淮安学院。盐化工新区完成了园区整体规划,港口、热电、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离子膜烧碱、PVC、差别化纤维、热电联产、日用香料等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在原来2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实施“退二进三”,着力招引培育现代服务业,以三产促二产,聚人气增财气。目前33层的鼎立财富广场、99.4米高的淮安五星级国际大酒店和9O米高的酒店式公寓以及18层的金海螺四星级酒店、苏北最大的仕泰隆模具城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经营性服务业项目,弘康兴旺角、上海新城、香榭丽花苑、罗马假日、大湖城邦、盛华新港湾等体量大、环境优、品位高的房地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在建房地产面积10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品位。
五是重大招商有所突破。坚持把招商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和第一抓手,变粗放招商为集约招商,变全民招商为专业招商,变单一招商为产业链招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做到外资和民资一齐抓,工业和服务业一齐抓,IT产业和传统产业一齐抓。2007年签约项目176个,其中工业项目104个,服务业项目7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33个,超亿元项目45个;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8%,占全市比重为41.9%。三年合同利用外资达5.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分别是2004年的8.4倍和4.2倍。尤其是在世界500强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成功引进了台湾省鸿海集团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富士康科技城一期仅用了295天时间,梁书记和郭总裁称其:创造了科技型企业建设速度的“世界奇迹”。目前二期三家企业各增资近1亿美元已获批准,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预计5月份竣工投产。继成功引进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之后,又成功引进了台湾省明基集团总投资5亿美元的达方电子项目,台湾省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大同电子投资建设锂电池项目,台资聚集高地,IT产业领地正在加速形成。
六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富民优先,高度重视民生,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大力推进土地换社保工作,目前参保率达65%。开发区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全市和全省苏北地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推进会先后在开发区召开。创建了富民合作社。高标准新建了城东花园、南方花园等8个农民动迁新城,总面积达1OO万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7%,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100%。不断加大对科教文卫的投入,新建了4幢中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改扩建了徐杨卫生院。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大型慈善捐助活动,去年一次性募集善款达1140多万元。全区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开发区法庭被评为全省“最佳法庭”,公安分局被评为全省公安系统先进集体,全力打造投资放心、生活舒心、发展安心的环境。
今年迈上新台阶
主要目标:2008年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0亿元,实现 GDP64亿元,财政收入l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均保持50%以上的同比增速。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实现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全年确保8O个项目进场施工、70个项目达到正负零、6O个项目竣工。
主要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又好又快、加快开发开放为主题,以实施大投入、招引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功能大配套、服务大提升为主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举措,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主要成效: 1—3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38.1%;实现业务总收入73.02亿元,同比增长51.3%;实现工业总产值45.20亿元,同比增长52.7%;实现工业增加值9.42亿元,同比增长43.1%。尤其是淮安出口加工区喜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富士康、达方等大项目不断加大投入、追加投资,继富士康以后成功引进华南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美金纯碱及相关产品这一重大项目。总的来说,目前全区上下心齐、劲足、气顺,发展意识强,精神状态好,人心思进,人心思强,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格局和态势,为我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未来谋求新跨越
通过前几年的拼搏奋斗,开发区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今后三年,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GDP126亿元,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长3倍,财政收入3O亿元,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长3倍,确保每年实际利用外资3-3.5亿美元,在全省省级开发区进入前10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主要经济指标苏北争第一,全省争进位。
总的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个快于,推进六个加大。
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国家级开发区,2010年率先达小康。
突出两个重点:招商和服务。
强化三个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前三年增长速度、快于全市增长速度、快于全省省级开发区平均增长速度。
推进六个加大:
(一)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各功能区功能,确保每年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投入不少于15-20亿元,为开发开放搭建广阔平台,为大项目落户提供发展空间。出口加工区加快相关设施配套建设,争取5月份通过检查、封关运行。重点从载体建设上转到服务和招商上,抓住“国批”机遇,围绕出口加工大型企业、订单型对外贸易企业等开展招商活动。确保一经封关运行,加工贸易额直接跃升为全国已经运作的57家加工区中的前七位,争创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充分种用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品牌,加大平台搭建力度,对已竣工的科技孵化标准厂房抓紧招商、出租、出售、盘活资金,确保研发大厦6月底竣工,着力招引全市范围内的企业总部进驻研发大厦,发展淮安总部经济,做全市服务业外包工作的“领头羊”。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盐化工新区重中之重抓好华南玻璃200万吨联碱及相关项目的开工建设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投资27亿元热电项目获批建设,加快码头、道路、水电、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振亚化纤项目;开工建设离子膜烧碱项目和环氧氯丙烷项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既是我们第一主题,也是永恒的主题。一是突出招引大项目、外项目。重点瞄准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成长快、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覆盖面广、拉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大项目和外资项目。二是突出支柱产业招商。重点打造电子、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对三大产业已建成企业逐个剖析,有目的地进行招商,提高产业集中度。尤其是围绕富士康、台玻、达方项目开展上下游延伸和产业链招商,为全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产业和千亿级盐化工产业做出应有贡献。三是突出服务业招商。按照“缺什么招什么”的要求,着力引进和发展支撑作用强的大商场、大超市、大宾馆,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确保每年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新批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0个以上,其中超亿美元顶目两个以上,2008年争取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三)加大城市化发展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紧紧围绕“一城三区”推进城市化,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区域大贯通,环境大提升,功能大配套。一城即建成区。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开发区物流、人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集聚。今年重点实施:一个市场(金马建材市场);两个卖场(厦门路大卖场和尚东国际商务卖场);三个大酒店(华润酒店、新城酒店和金海螺酒店);四个城(宏康商业城、仕泰隆模具城、新皇宫娱乐城和汽车销售城);五个物流(华通行物流、烟草物流、余杨物流、金网物流和佳吉物流);六条商业街(明城商业街、扬州商业街、鼎立商业街、徐扬商业街、中茵商业街和宏易达商业街)。三区即徐杨片区、高教园片区和南马厂片区。徐杨片区重点围绕富士康科技城、出口加工区、海关通关点、保税仓库、物流园、汽车东站和公交调度站,做好商业、商住配套。抓好富士康科技城、弘康兴旺角、红豆国际商务城等项目建设。高教园区着力推进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依托园区高校,整合人力资源,积极与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软件园区和研发中心。今年总投入5.3亿元,开工建设通甫路大桥,启动建设商业街,建成西安外国语大学淮安国际学院一期工程。加快淮安软件园综合楼、服务楼、研发楼规划设计, 6月份开工建设。南马厂片区完成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今年投入3亿元,重点实施“1222工程”,即兴建一座跨京沪高速大桥、两条道路、改造两所学校、建设两个安置小区,全面拉开南马厂片区大开发序幕,三年内初具规模。
(四)加大服务帮办力度,促进项目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健全项目引进审批“一站式”、项目建设“一条龙”和企业投产“保姆式”三个服务体系,力争在服务提速、质量提高、效能提升上有创新、求突破。二是不断提高项目质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对引进项目进行评估,精打细算经济帐,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确保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环境污染少的优质项目。三是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落实责任制,强化考核奖惩,保证项目顺利开工、早日投产达效。确保每年建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20个,在建3O个。鼓励已建成项目增资扩股、流动发展,充分发挥大企业裂变、示范作用。
(五)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推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对接型技能培训,向企业输送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建设苏北一流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二是进一步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健全以土地换社保、集体土地开发收益分红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抓好农民公寓楼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水平,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三是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乡办(村)文化站、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事业。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把开发区建成和谐之区、平安之区。
(六)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促进干部素质全面提升。随着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干部队伍素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作风过得硬的同志用起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关心基层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淮安经济开发区将立足新起点,增添新动力,谋求新跨越,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开发区人坚信,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经济实力较强、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和新城区一定会实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