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经典中国-辉煌60年

辽宁:劳模精神60年薪火相传

  老工业基地辽宁:不朽的劳模精神60年薪火相传

  新华网沈阳4月29日电 题:辽宁:劳模精神60年薪火相传

  记者 陈梦阳

  又是一年春草绿,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老劳模尉凤英和张成哲被从沈阳请到北京参加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庆祝活动,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而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劳模杨建华则刚刚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400名全国各地的技术工人中的一员。

  从尉凤英、张成哲到杨建华,一代代的劳模传递着辽宁不朽的劳模精神,见证着老工业基地的兴起、挫折和振兴。

  劳模辈出的沃土

  在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劳动公园里,矗立着一尊尊雕像,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市涌现出的全国劳模。在一面巨大的浮雕墙上,刻画着十几位曾经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劳模的身影,浮雕墙的背后则刻下了一排排沈阳各个时期全国劳模的名字。

  在老工业基地辽宁,人们对劳模的感情格外深,像铁西公园这样对劳模的纪念在辽宁处处可见,在鞍山,有孟泰公园;在抚顺,有劳模大道;在大连,有劳模主题公园和劳动事迹长廊……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辽宁劳模艰苦奋斗、一心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鼓舞了几代人,那一个个名字至今仍让人心生敬意――不分白天黑夜、不顾雨雪严寒,在十里厂区收集了上千种材料数十万个零部件,从废墟中拣回来三座高炉的孟泰;大胆挑战传统观念,仅用9个月时间就取得驾驶火车资格的我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发明“万能工具胎”,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的尉凤英;实现技术革新780余项,其中18项填补了国家空白的“技术革新大师”张成哲……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辽宁劳模爱岗敬业、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带动了无数人投身到经济崛起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进程――带领我国CIMS和智能机器人开发研制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行列,被誉为“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创造了电气设备调试工作的很多传奇,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的王亮;填补了我国大型空分压缩机组国产化空白,让中国重工业无限地接近了世界的“五朵金花”;创造了“徐强精度”,让国产透平式压缩机拥有了与美国通用、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正面交锋实力的徐强;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百万吨级乙烯外壳拼装焊接技术”,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二十多倍的“金牌铆工”杨建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各条战线涌现出省以上劳模25100名,至今仍健在的有约13000名。每一个劳模的故事都是一曲动人的劳动之歌,每一个劳模的精神都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

  劳模精神永不褪色

  76岁的尉凤英每天都要看新闻,对她来说,祖国发生的每一点喜人的变化和进步都让她由衷地高兴,2007年,在沈阳市总工会的撮合下,她还认了一个年轻的劳模做徒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劳模承担的历史使命在变化,但仍然有必要发扬五六十年代扎实肯干、创新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她认真地对记者说。

  像尉凤英一样,那些早已退休的老劳模们从来没把自己置身在祖国的建设之外,依旧在散发着余热。1997年3月,由张成哲、田桂英等一批全国著名的老劳模发起的劳模物业管理公司在沈阳成立,任务就是清理沈阳的内河新开河。每天,在新开河两岸,这些老劳模们就和公司其他员工一起捡拾垃圾,巡视河堤。12年过去了,尽管这些老劳模许多已年近八十,身体条件不允许他们再做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他们依然坚持每周到河岸边来一两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几年前,为了防止有人偷砍河边的灌木做“圣诞树”,每年离圣诞节还有20多天时,张成哲就熬夜看守,每天都要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如今,几十公里长的新开河河岸两边被维护得非常干净漂亮,成为沈阳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那里面凝结着老劳模们对祖国和家乡的一片深情厚谊。

  今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由全国劳动模范、“金牌铆工”杨建华领衔的沈鼓劳模技师协会就举行了“五个一”竞赛誓师:在2009年保增长的关键之年,沈鼓集团425名劳模和技师,每个人都要实施一项技术革新,参加一次重大攻关,研制一套工艺工装,带出一名生产骨干,推广一种节能方法,全年劳模协会要为企业创造效益至少300万元以上。

  无论是老劳模,还是新劳模,都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奉献着,而不变的,是几十年薪火相传的劳模精神。

  全国铁路系统的一面旗帜――沈阳铁路局第十二次列车车队首任队长张敏媛如今已经74岁了。1959年,张敏媛所在的十二次列车遇到水害,张敏媛带领列车工作人员临危不乱,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不仅保证了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救助了350多名当地受灾群众。这段故事因电影《第十二次列车》而闻名全国。张敏媛谈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激动不已:“我们当年从沈阳到北京的列车要运行13个小时,可现在动车组列车不用4个小时就到了,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列车的速度变了,十二次车队这个劳模集体的精神历经几十年依旧没变。当年十二次车队提出的“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如今依旧是铁路客车的服务宗旨。

  在涌现出杨建华、徐强、“五朵金花”等多个全国劳模的沈鼓集团,一走进不少车间大门,就能看到贴在墙上的劳模照片和劳模事迹,劳模精神已经成为这个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宝贵精神动力。集团年轻的技术工人何家兴谈起同一个车间的杨建华时特别羡慕和尊敬:“有朝一日能像杨师傅那样站到劳模领奖台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上是我的一个梦想。”

  辽宁省总工会主席王俊莲说:“辽宁是一个崇尚劳动、英模辈出的省份,劳模精神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战胜各种困难;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不断创造奇迹!”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