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任福君:丰富科普资源的几点思考

2009年08月17日14:3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一、科普资源的概念及分类简介

  (一)科普资源的概念

  宏观上讲,科普资源是指用于发展科普事业的政策环境、人力、财力、物力、组织、科普内容及信息等要素的总和。科普资源可以抽象概括为科普能力和科普内容或产品两大类。
前者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后者则是科普的内涵和具体内容,两者构成了科普资源的有机整体。

  (二)科普资源的分类

  1.按定义构成分类

  (1)科普能力类资源,主要是根据政策环境和人、财、物三个基本要素来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科普政策环境资源、科普人力资源、科普财力资源、科普组织机构、科普基础设施、科普媒介等。

  (2)科普内容或产品类资源,主要根据科普资源内容或产品的不同的表现形态,将科普资源分为实物资源,印刷产品资源,电子声像资源,数字化科普资源,各类科普活动资源包等。

  2.按学科分类

  即按照教育的规范学科范围(数、理、化、天、地、生等)对科普资源进行分类。

  3.按功能和用途分类

  可以将科普资源分为政策环境类、人力资源类、财力资源、组织资源类、宣传类、培训类、活动类、教育类、研究成果和基础数据类、科技场馆类、企业科普类、综合信息类等。

  4.按表现形态分类

  非实物类科普资源包括:政策环境类资源;科普人力资源;科普财力资源;科普组织机构等。

  实物类科普资源包括:场馆与基地类科普资源;传媒与信息类科普资源;活动类科普资源等。

  在科普资源建设过程中常用的具体科普资源形式主要以图片、挂图、图书和期刊、音像制品、动漫作品、科普报告、科普研究文献、专题科普展览、科技馆展品、科技博物馆藏品、科普活动资源包、科普基地信息为主。应该鼓励开发各种新颖实效的科普资源。

  (三)界定科普资源的参考标准

  1.宣传科技知识、科学原理和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的作品或用品(含信息);2.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宣传、培训活动及其用品和作品;3.围绕某个专题(如节能减排、环保、卫生、健康、应急、民生、生态、创新、航天、可持续发展等)进行的科普宣传、活动及其用品和作品;4.解释、宣传科学与公众、社会关系的作品或用品;5.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作品或用品;6.运用比喻、转化等科技术语通俗化方法对科学知识和原理、方法进行创作后的作品;7.比较好的科学性强的科幻作品;8.旨在传播科学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作品或用品;9.宣传《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等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作品或用品等。

  二、对我国科普资源现状的简要分析

  (一)非实物类科普资源状况是:1.科普政策环境好;2.科普人力资源还不丰富,尤其科普创作人员更缺;3.科普财力资源状况明显好转,但是总体上还很匮乏;4.科普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发展也不平衡;5.科普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共建共享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二)实物类科普资源状况是:1.总量有限,优质的更少;2.分布广、很分散;3.种类基本齐全;4.不平衡(数量、分布、种类、质量、条块);5.整体上质量不高,综合利用率低;6.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明显,对基层服务能力弱;7.建设的计划性不够,集成和共享程度较差。

  (三)科普资源研究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表现为:1.研究框架完整、问题明确,起步良好,但是缺乏项目支撑、经费支持和队伍保证等;2.没有重视各类相关资源的科普化;3.科普创作没有真正繁荣起来,基础薄弱…

  三、加强科普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科普政策环境建设,丰富环境资源;2.科普队伍建设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3.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科普机构,完善科普组织,丰富组织资源;4.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科普投入,同时吸引社会各界参与科普、支持科普、投入科普,丰富财力资源;5.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建立健全科普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6.以胡总书记“1215讲话”为指针,以《科普法》为保障,努力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四大基础工程的建设;7.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有计划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各式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形成科普资源并不断积累;8.加强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要重视科普资源现状和科普资源需求的调查摸底与分析研究工作。9.繁荣科普创作——丰富科普资源的源泉。

  四、我国科普创作的基本现状

  科普创作是科普资源开发的源泉,没有科普创作,科普资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普创作成果主要包括科普图书、影视、动漫、科普展教品和主题展览等。

  目前我国科普创作能力薄弱,科普创作理念、手法落后,科普产品总体质量不高、缺乏精品,优秀的原创作品少,科普创作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公众的需求。用中图分类法检索《2007全国总书目》发现科普类图书仅约占图书总数的2.3%;据不完全统计,科普图书市场销售量不足整体图书市场份额的2%。科普创作者尤其优秀的科普原创作者十分匮乏。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因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科普作品创作或科普产品研发领域缺乏投入力度。当前,我国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员很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科普创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例,该会会员从年龄结构上分析,60岁以上占53%,40~60岁占26.4%,40岁以下的占20.6%。在人才荟萃的上海市,上海科普作家协会60岁以上、45~60岁和45岁以下的会员分别占了56%、34%、10%,可见这两个协会年近古稀之人占据了半壁江山。纵观全国,情况也大体如此,科普图书创作的现状可概括为:五六十岁的创作,三四十岁的编辑,三十岁以下的阅读。许多已退休的学者或科普工作者仍然在发挥余热,为科普创作不懈地努力着,但毕竟精力有限,无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写作手段或创作方法,跟新一代读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脱节。

  五、繁荣科普创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普创作的研究工作

  1.科普创作基本理论体系研究。主要进行科普作品的定义与分类研究;科普作家研究;优秀科普作品研究;科普创作的方式、方法、规律、规范以及政策等基础理论研究;科普创作的规划研究;科普创作的状况研究;科普作品的出版状况研究;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研究;中外科普创作比较研究;科普作品的评价以及科普创作工作的监测评估研究;科普创作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研究等。

  2.加强存续性和有基础的项目研究:

  (1)年度《科普资源开发指南》。在完成《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2008、2009)及《科普资源质量及规格要求(试行)》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落实纲要的实际,加强科普资源需求研究,正针对需求继续研究制定年度科普资源开发指南。

  (2)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在对科普创作和科普创作选题的基本内涵、国内外现状以及我国重点人群的科普作品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好《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并建议早日实施。

  (3)完善优秀科普作品评价标准。对重新设立全国性的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评奖活动和评价标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制订出了一套可行的、量化的优秀科普作品评价标准体系。

  (4)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由中国科协牵头,教育部和中科院参加中国科协信息中心具体牵头,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信息中心、中国科协声像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单位分别主持8个子项目,共有100多家单位参加了二级子项目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在2007年获得了世界信息峰会大奖等一系列大奖。

  (5)《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该项目由国家基础平台中心和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牵头,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参加,已于去年有四部委联合发布,相应的监测评估工作正由科普所牵头开展中。

  (6)《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执行。

  (二)推进繁荣科普创作的实际工程

  1.加大《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丛书》的创作与出版力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经过十几次调研、讨论和策划,从众多建议的科普图书中,筛选出13个系列,92册图书作为首批科普精品丛书的候选书目,并继续遴选好的题材,成熟一册,增选一册,力争在2010年末之前出齐全套丛书。

  2.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科普作品出版。2009年中国科协正式启动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投入经费约300万。主要集中在资助图书创作者、图书出版社和编辑团队。2010年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的资助范围将扩大,除图书外,还将资助影视、动漫、主题展览、展教品。

  (三)大力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进展情况:1.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全面推动《科学素质纲要》落实工作,已经开展了许多相关实践工作。2.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1)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项目研究;(2)数字科技馆科普资源调查项目研究;(3)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案研究;(4)科普资源建设规化基础研究;(5)农村科普资源需求研究;(6)科普资源集成与服务方式研究;(7)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等等。正在开展或进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1. 落实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1)全面启动科普资源需求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案》的要求,开展年度科普资源的调查工作。在开展农村科普资源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四大重点人群、特殊人群、科普工作者及科普基础设施等科普资源的需求研究,了解社会对科普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好年度科普资源开发指南,指导科普资源建设。

  (2)建设好科普资源的五个服务平台。建立科协内部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和机制。逐步建成以科普出版物配送服务平台、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科普活动服务平台、展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等为主体的科普资源服务体系。推动中国科技馆展览、展项创新,建好中国数字科技馆,扩大科普大篷车的覆盖面,为中小科技馆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科普资源服务。

  2.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

  (1)建立科普资源开发、集成、集散的有效动员体系;(2)建立高效使用科普资源的服务激励体系。

  3.完成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工作

  (1)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机制。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基础资源网络平台,联合有关部门建设中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公益性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解决资源隶属问题瓶颈;争取国家财政投入支持新增科普资源的开发加工,集成存量、引导增量,分散建库、集中入库,网络连接、资源共享。

  (2)加强部委间科普协作机制。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增加经费投入,推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建立科普资源和科技传播战略协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合作推进资源建设,联合开发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中使用的科普资源,共同举办重大科普活动等。共同推进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相关资源的科普化工作。

  (3)繁荣科普创作和出版事业。加强科普资源研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创作激励机制。定期公布《科普资源开发指南》,发布年度科普资源工作计划。加强科普出版工作,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制定《科普资源资助管理办法》,推进共建共享。总之,最关键的措施是落实好繁荣科普创作的有关重要精神。

  2006年2月《纲要》颁布的时候,就把科普资源开发共建共享列到了纲要之中。07年12月26号中央书记处对中国科协工作指示中,谈到了要把科普工作重点转移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上来。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谈到了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来推动社会化的大的科普格局的形成。这里同样提到了繁荣科普创作。2008年12月16日刘延东同志也指示要加大科普力度,繁荣科普创作等等。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