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琛
1961年我14岁,第一次在侨居地的华侨学校参加国庆升旗仪式,记忆深刻,静思往事,如在眼底。
国庆那天,天,是那么地湛蓝,一望无际;空气,是那么地清新,透着令人陶醉的气息。我起得格外地早,穿上熨烫平整的校服,早早地来到校园操场,操场上早已挤满同学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难掩的喜悦与兴奋。
不一会,校铜管乐队抵达操场,形状各异的铜管乐器在晨曦里熠熠闪光。按老师的口令,我们排成整齐的队列,两名旗手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地迈向旗杆,迅速拴好国旗。“哆咪嗦嗦啦嗦……”铜管乐器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寂静的校园。紧随着略带稚气,然而雄浑有力的童声引吭高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旋律中,五星红旗随旗手的缓缓拉动,迎着晨风舒展开来,冉冉升起,飘向蓝天。我们齐唰唰地笔直站立,仰起头,神情肃穆、凝重地向越飘越高的国旗行注目礼。那时那刻,我脑中闪过羡慕与向往,一个幼年永远不解的心结——像祖国的小朋友那样佩戴着红领巾,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向国旗敬少先队队礼。
刚懂事,从父母的言谈懵懂地知道,我们和左邻的缅甸人、楼下的印度人不同,是说闽南话的“唐山人”。进了校门,结识讲粤语、福州话的同学,狭义的闽南语“唐山人”扩展为讲国语(即普通话)的“中国人”。课堂里老师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祖国。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有关新中国的故事,辛亥革命、井冈山、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还有孙中山、廖仲恺、毛泽东、周恩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就这样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故事根植在侨童心田。是千千万万个侨校老师,用那滚烫的爱国心,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引领进华侨学子的童稚心里,让学子们心里装下祖国、装下国旗,懂得是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才有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华侨虽身居海外,同样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女。正如一位华侨音乐工作者作词谱曲的《我是光荣的中国人》:“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里,飘扬着五星红旗……我是光荣的中国人”,每每唱到曲末的两遍复唱“我是光荣的中国人”就止不住心潮澎湃,作为中国人的豪迈与自信油然而生。
五星红旗,不仅承载了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故事,同样也承载了华侨至情五星红旗的动人故事。
——曾记否,1949年10月2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飘扬的第二天,缅甸爱国侨领徐四民便率领旅缅爱国侨胞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此后,每年国庆旅缅华侨都要升国旗,成为惯例。
——没忘记,北京补校同学向我讲述1960年印尼反动派猖狂排华时,他们是怎样翘首以盼等待悬挂五星红旗的“光华轮”来接侨,高唱《海外的孤儿有了娘》远涉重洋投入到祖国怀抱。
——长相忆,学友、同事陈强森,1966年为护卫我驻印尼大使馆的五星红旗,被抓进反动派牢狱,饱受法西斯暴徒的严刑拷打,始终英勇不屈、坚持斗争,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更记得,我参与接待的余亚周等“41名华侨小英雄”,面对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毫无惧色,为捍卫祖国尊严,维护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与印尼反动派进行了40天的英勇斗争。他们在狱中精心制作了一面绣有“毛主席万岁”五个金色大字的红旗。
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华侨祖辈因祖国的贫弱、落后,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海外,散居世界各地,他们从切身经历中对“祖国是靠山”有更深切的体会,具有更加浓烈的爱国情感。华侨的命运,永远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华侨永远集聚在五星红旗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切;五星红旗也永远罩着华侨,祖国永远为华侨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