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8月17日专电 (记者秦亚洲)惠及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在万众瞩目中一路走来,尤其在城市商品房价格畸形高涨,连中等收入人群都“望房兴叹”的背景下,经济适用房为城市低收入者的心灵照进了实现安居梦想的希望之光。
但是,河南郑州经济适用房“变身”别墅群、河南南阳“官商勾结”骗取经济适用房项目、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等事件,揭开了政府部门中,操作这项制度的“歪嘴和尚”肆无忌惮地制造一个又一个以权谋私丑闻的冰山一角。
用“狸猫换太子”的方法,以经济适用房之名行开发商品房之实的新闻,已经很难再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房地产开发商把经济适用房项目建成了别墅群,再一次挑战了人们社会公平感的底线。郑州市经济适用房“变身”别墅群事件中,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和2006年9月分别取得了3万平方米和9.9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但是这个公司却在经济适用房用地上,占地36亩,建设14栋124套住宅,其中230.91至292.2平方米的住房58套,336.04至499.03平方米的住房32套,甚至还有502.36平方米的住房。
官商勾结,“红黑联手”,一边享受国家提供的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一边以市场价格卖给普通百姓,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借此“两边通吃”获得暴利。这在河南南阳的“官商勾结”骗取经济适用房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家是有房管局背景的“红顶”房地产商,一家是没有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黑户”,联合套用经济适用房指标违规开发商品房,并且挪用购房者缴纳的数百万元办证费用和大修基金,从而导致数百位业主在住进新房多年后仍然无法获得房产证。
实际上,没有房管部门内部人士的配合,想在经济适用房上舞弊几乎不可能。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更是赤裸裸地展示了房管局工作人员和不法商人内外勾结毫无顾忌地造假、受贿、欺诈的行径。六名参与摇号者的所有材料几乎都是伪造的,但所有审核环节都是一路绿灯,到了最终摇号阶段,甚至出现了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六连号”事件。
这些已经暴露的经济适用房丑闻中,表面上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违规行事,但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却是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歪嘴和尚”。从上述三例令人瞠目结舌的经济适用房丑闻来看,有政府房管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熟练“合谋”,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想不违法都难”。
比“歪嘴和尚”借经济适用房假公济私更令人心寒的是,部分案件中暴露的“歪嘴和尚”居然安然无恙、逍遥法外。执法部门的这种纵容和姑息或许是经济适用房制度最危险的掘墓人。
武汉市对“六连号”事件涉案人员的迅速彻底查处,已经说明了类似案件并非“疑难杂案”,关键在于查处的态度和决心。
但是,郑州市经济适用房“变身”别墅群事件,除了对房地产商出示一张罚单,和“因言定罪”房管局一名副局长外,对于这一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郑州市规划局、房管局、国土局和建委等政府部门相关责任人到目前为止未受任何惩戒。
或许是人们对郑州市成立的调查组的办案效率失去了耐心,或许是人们对郑州市惩处腐败的工作已失去信心,人们已经很难记清郑州市在经济适用房问题上出过多少次丑闻了,人们只是在很清楚地忧虑着:如果不在经济适用房丑闻上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和透明度,这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