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黑龙江华彩60年

老工人难忘中央领导集体视察 车上开起汇报会

这片黑土地留下了多位中央领导的足迹
这片黑土地留下了多位中央领导的足迹

  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绿绿的树林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投来关切的目光。提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伊春林场的老工人们至今难以忘怀。

  1964年,那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李富春、薄一波、杨尚昆、吴晗等人,在时任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等领导同志陪同下视察了伊春。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像这样的中央几个主要领导集体视察一个企业是很罕见的。

  车上的汇报会

  1964年7月20日,伊春市的相关领导和友好厂的工人代表们早早地就站在了站台前翘首企盼。

  当时,友好厂的几个负责人就分了工:由当时的厂党委书记张中杰陪同邓小平,副书记郭玉林陪同薄一波,副厂长贾秀峰陪同李富春,副厂长孙发谦陪同杨尚昆。工程师韩树光作为技术顾问,随时准备回答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

  陪同薄一波的郭玉林当时任友好厂的副书记,他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友好木材加工厂是国家和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系统的骨干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生产纤维板的厂家。1960年,该厂试制出达到国际标准的硬质纤维板,这项技术在当时填补了我国木材综合利用事业的一项空白。1962年硬质纤维板打入国际市场,质量仅次于木材加工工业“王国”瑞典,而居世界第二位。所以,友好厂当时成了领导们视察的重点。

  上午10时左右,领导同志乘坐的专列缓缓驶进了距伊春22公里处的友好车站,开始了对黑龙江省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的视察。“几个领导人神采奕奕地走下专列。当时的省长李范五首先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介绍了伊春特委和特区的主要负责人。然后,由伊春特委书记曲常川介绍了我们厂和友好林业局的负责人。”郭玉林说。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玉林历历在目。

  不顾旅途劳顿的领导们刚刚下车就提出到厂子里视察。邓小平说:“走吧!咱们到厂子看看去。”于是,郭玉林和很多工作人员一起奔向小卧车和吉普车准备让领导上车。但邓小平和薄一波等领导们却向一辆客车走去。于是,省地领导和厂、局负责人也纷纷紧跟在后面上了车。大客车开动了,领导们没有休息,而是饶有兴趣地询问友好厂的生产情况。

  视察还没有开始,一个别开生面的汇报会就在行车途中开始了。

  做工人师傅的“学生”

  郭玉林告诉记者,在整个视察过程中,领导们对生产情况和机器的性能了解得十分细致。他们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不时地点着头,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十分谦虚地向工人师傅请教。领导乘坐的汽车驶近友好厂纤维板车间门前停下后,视察工作就开始了。

  中央领导首先来到纤维板车间。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领导们来到原料工段。他们来到碎木机前观看削木片时都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首先是邓小平颇感兴趣地问道:“为什么把木片削成这个形状啊”?负责跟随他的厂党委书记张中杰立即做了回答:“这是为了纤维的长度”。

  见到几位领导对这台机器都很感兴趣,负责技术问题的韩树光简要地介绍了削片机的性能:“这台削片机每小时可削片85立方米,8小时可供应24小时的生产原料。”

  后来,他们又观看了碎木机的操作过程。在现场,邓小平颇感兴趣地说:“这个好,能利用废料”。站在郭玉林身边的薄一波则问:“原料都是废物吗”?李范五马上回答说:“这和造纸不一样,都是利用边角废料”。

  郭玉林回忆到,在车间里,薄一波对纤维板的生产很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我们每天都和这些机器、厂房待在一起,再熟悉不过了。薄一波问问题的时候态度特别谦虚和善,慢慢地,他和蔼的态度让我的紧张心情全都消失了。”

  郭玉林记得,在参观完纤维板车间的原料工段之后,中央领导一行人又从北门走进纤维板主生产车间。

  车间里宽敞明亮,在清扫得十分洁净的水泥地面上,微洒着一层薄薄的清水,给人们一种清凉爽快的感觉。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在岗工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领导人示意工作人员不要大声喧哗,免得影响工人工作。当工人们看见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来到自己工作的车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激动的笑容。邓小平、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在视察过程中,一再和工人们亲切地握手,还十分关切地和工人们拉起了家常。

  中央领导们十分关心地问:“累不累啊?技术熟练不?”、“参加工作几年啦?”……围在领导周围的工人们兴致高昂,都很激动,争相回答着领导的提问,似乎已经忘记了眼前和自己唠家常的就是中央领导。领导们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工人们倍感亲切和温暖。

  当中央领导陆续走出车间来到厂门前的喷水池旁时,省长李范五提议说:“和中央领导合个影留念吧。”卫士长转身问郭玉林:“有准备吗?”郭玉林说:“当听到要和领导人合影时,我们心里都十分激动,马上回答说,都准备好了。”邓小平高兴地说:“那就照吧!”

  这时,邓小平一抬头,偶然发现对面的独身职工宿舍楼上的窗前站满了人往外看,就问:“那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啊?”郭玉林连忙解释说这是上夜班的工人。听到这里,领导们马上笑着说:“站那么远干什么,叫他们都出来嘛!”

  听到领导们的话,郭玉林马上招呼在楼上的工人。不一会,工人们喜悦的走出楼来,在厂区的大道两旁自动地排成了队伍。

  “批评”造就生产奇迹

  领导们和蔼可亲的态度给郭玉林和同事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更让他们难忘的还有中央领导们严谨的工作作风。

  视察结束后,中央领导回到大客车上,纷纷讨论着工厂的视察情况。客车开动后,汇报会又开始了。

  邓小平问陪同他的友好厂党委书记张中杰:“这处厂子是去年建的吧?”“是1958年建的,现在还在试生产。”张中杰回答说。领导们紧接着问到,“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试生产啊?”张中杰回答说:“主要是国内不好解决机器配套、配件。”领导们越问越发现了问题:“工厂规模多大?”、“厂子有多少人?”……

  邓小平有些不解地继续问着“2300多人?我没见到几个人嘛?”张中杰继续回答说:“因为辅助生产多,水、电都得自己搞”。邓小平有些奇怪地问:“为什么自己搞,国家不是统一供电吗?!”这时,李范五回答说:“国家电网没建上,林业的水、电都是自己搞。”

  这时,郭玉林身边的薄一波问道:“总投资多少?”郭玉林马上回答:“3600万元。”“利润多少?”郭玉林估算了一下回答:“全生产利润可达200万元左右。”薄一波听后沉思了一会,用总结的口吻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厂子主要是总体设计不合理,现在的问题还是总体设计问题,投资得18年才能收回,简易投产量是错误的”。

  邓小平接着说:“设备很好,需要改造。”薄一波又插话说:“波兰设备是落后的。”杨尚昆用肯定的语气说:“设备好、产品质量好,能利用废料……像这样的厂子得多搞。”对于厂子的讨论让路程显得十分短暂,说话间客车已到达友好车站。

  当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走下汽车后,省长李范五走上前去说:“请总书记作指示。”邓小平用简短而又十分有力地口气说:“要革命、要改造。”随后,邓小平又意味深长地说:“总之,这个厂子得革命,不革命我下次就不来了。”曲常川说:“来吧!我们一定革命,下次来就改变了。”邓小平说:“好啊!”

  专列开动了,中央领导们特意拉开窗帘,向欢送的人们频频挥手致意,随后乘车前往东风林业局视察。

  郭玉林回忆说,在视察中友好厂虽然受到了不少表扬也得到了十分中肯的批评。

  从那时起,全厂上下群策群力,不懈奋斗,很快取得了企业改造的重大突破,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1965年,友好厂的纤维板产量由1964年的10048吨猛增到18034吨,达到了设计水平。1965年的利润为339.4万元,是1964年的33.7万元的10倍。

(责任编辑:田燕)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