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国庆35周年大阅兵:首批轮式装甲车驶过天安门

陈元范参与设计的轮式装甲车,在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上通过天安门广场(翻拍)
陈元范参与设计的轮式装甲车,在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上通过天安门广场(翻拍)

陈元范向记者讲述当年设计经过
陈元范向记者讲述当年设计经过

  样车百天涅槃 首批轮式装甲车驶过天安门

  国庆35周年大阅兵,当一辆辆新式战车列队驶过天安门时,行进在装甲车辆方队最前面的18辆轮式装甲输送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国当时刚刚研制成功、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的523轮式装甲输送车,它填补了我国军工史上没有轮式装甲车的空白。而你可曾知道,它就出自四川某机械厂,驶过天安门时它还只是未定型的阅兵车。

  今天,由泸州老酒坊冠名、本报联合全国19家媒体推出的“泸州老酒坊·新中国国庆记忆大型系列报道”为您讲述523轮式装甲输送车总设计师陈元范的国庆记忆。

  接到命令

  生产20辆装甲车参加阅兵

  “5代表轮式,2表示输送车辆,3则是指第三次设计研发。”今年已经72岁的陈元范对20多年前的旧事依然记忆犹新,国家那时只有履带式的装甲车和坦克,但轮式的还是一个空白,“陆军的装甲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战场机动只能靠解放牌汽车,人家在车外用弹弓都能打你”。而当时在世界上,前苏军已全部实现装甲机械化,美、英、法等国陆军的装甲机械化程度也均在70%以上。因此,中央军委及时做出了第三次研制新型轮式装甲车的重大决定。

  1980年,四川某机械厂和武汉某汽车制造厂开始了联合研制工作。时任四川某机械厂总工程师的陈元范临危受命,三年多时间,陈元范往返成都和武汉十多次,与武汉的高级工程师刘炎生一起,带领两个厂的60多名科研技术人员制作新型车体模型11种、设计图纸3500多张、工艺规程4000份左右、工装模具300多套、单车零件和标准件各1万多个。1983年9月底,两台初样车终于出厂了。同年11月,两台初样车被送到北京,向中央首长进行汇报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评。

  1984年初春,四川某机械厂接到总参装备部的命令——5月底前要生产出20辆523轮式装甲输送车,参加国庆35周年大典。

  百天奋战

  家属送饭排队进车间

  消息在厂里传开,干部职工们一片喜悦,可陈元范却很冷静,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就算是民用车辆在经过初期研发生产出样车后,也要经过三到五万公里的极端环境下的路试,何况是要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军用车辆?

  2月17日,厂里全体总动员,要求奋战100天,六月进行路试后将20辆车辆交付阅兵部队使用。全厂总动员后不久,陈元范和他的设计团队就交出了1700多张手绘的设计修改图纸。车辆的变速箱需要从广东韶关运回成都,可如果用火车要浪费好几天的时间。没办法,厂里只好两次包专机空运变速箱,“那时候包机还是一件稀奇事,以现在来看,钱倒是不贵,一次只要两万多块钱”。

  当时作为现场总指挥的陈元范,每天早上7点出门,要晚上一两点钟才回家,忙得连儿子都见不着一面。“厂里的工人们更辛苦,不少工人嫌回家吃饭在路上耽误时间,干脆就让家里人把饭送到车间里来”。于是,每到星期天,在窄小的车间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送饭队伍。总装开始,钳工们干脆就都不回家了,从家里搬来铺盖被子,下半夜实在困得睁不开眼,就在倒在上面眯一会儿,然后爬起来继续干。

  1984年5月30日,20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生产的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正式出厂了。在成都太平寺机场,经过简单的路试后,这批车辆正式交付给阅兵部队,并装车奔赴北京阅兵村。

  阅兵演练

  15人技术组更换上千零件

  刚进阅兵村,“523”就以它新颖的车型、威严的仪表,博得了大家的赞赏。可是没过几天,意外发生了。6月27日下午5点半左右,302号车漏油起火,幸好驾车战士灭火及时,保住了车辆。一时间,“火车”成了“523”在阅兵村的代名词,其他车辆在正常进行训练,可“523”却被停在了车场外的草坪上。原计划由4人组成的技术保障组一下子增加到15人,并分三批进驻阅兵村。

  陈元范说,7月初,车辆钢板组焊的油箱开始生锈,造成油料浑浊,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断油停车,所有的油箱都必须换掉!为了找到合适的油箱,那几天,每一个技术人员的兜里总揣着一把卷尺,每当阅兵村里行驶的车辆停下来,就跑上去量一下。最后,大家发现坦克上的副油箱正好合适。改装好后,又主动要求试车。“最后我们统计了一下,从车到阅兵村到国庆大典,我们总共为20辆523更换零部件80种1231件。”

  阅兵开始

  一分钟跟一天一样漫长

  经过5次大型的预演和无数次的合练,终于要到了大阅兵的日子。

  1984年9月30日,陈元范和他的技术队伍一夜没睡,给所有车辆最后做了一次全面检查,“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紧张,就怕在全世界面前出洋相”。10月1日早上五六点钟,18辆阅兵车辆(另外两辆是备用车)已经全部整齐地停放在了长安街上。陈元范和几名技术人员最后对车辆进行了检查,然后就回到指定的宾馆里等待大典的开始,“那几个小时可真是难熬,一分钟就跟一天一样漫长。”

  上午10点,35周年国庆大典终于开始了,所有15名从成都到北京的技术人员全部聚在宾馆的电视机前,10点47分左右,“漫长”的分列式终于过去了,机动部队的身影从长安街远处慢慢显现。房间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523安全驶过天安门的瞬间,房间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同时,远在成都的工厂里,5000多双眼睛也同时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压在陈元范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后来,陈元范在他的《阅兵总结》中这样写道:“只有到了阅兵村,才真正体会到了‘绝对可靠,万无一失’的内容和意义……阅兵式无情的质量检查官,阅兵式练人练兵的好战场……”

  华西都市报 记者 邓宇 蔡宇 摄影 杨涛

(责任编辑:wenjiewang)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