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三晋大地遭10年一遇大旱 山西规定浇地水价减半

2009年09月06日04:3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席卷三晋大地。

  旱情蔓延,农田龟裂,水库干涸,玉米秆晒成了干柴棍……截至8月17日,全省2141万亩农田“喊渴”。

  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实施灌溉补贴、“保吃水、保秋粮”……三晋大地打响了抗旱保卫战。


  “望天田”到水浇地——

  1071万亩农田解渴

  “要不是新修的渠,今年可斗不过这干旱。”在山西运城市临猗县寺后村田间,农民党东善信心十足地说:“你看这玉米苗,秆粗、穗大,亩产准能上千斤!”

  “听水响,看水流,年年为水愁。”离干渠不到5里,过去的寺后村用不上黄河水。为啥?“有了工程抗大旱,没有工程瞪眼看”,党东善说,修不起支渠,黄河水引不进来,村里2000多亩地只能靠天吃饭,一年种一季玉米,一亩也就三四百斤。

  寺后村是山西农村的缩影。黄河之畔、汾水之滨,面对干旱,山西许多农田守着大河没水浇,望“河”兴叹。

  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说,对于十年九旱的山西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一亩水浇地的收益,是一亩旱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用好老灌区、建设新灌区、改造和修复旧灌区”,按照这一思路,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山西加快实施十大灌区和六大泵站的工程改造,力争到2015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00万亩,让农民人均有一亩水浇地。

  大旱之年保吃水、保丰收,政府不惜投入。对水源有保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对水源贫乏、人口分散的地方,建起联村供水、旱井加集雨场、村建蓄水池、分片建稳定水源的四道防线,确保干旱之年不出村,大旱之年有水拉。

  得益于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的实施,2公里长的“第一支渠”,把黄河水引到了寺后村家家田头。

  “水是庄稼人的胆。”寺后村委会主任李应民说,灌溉有了保障,村民施肥、打药更精细了,今年春浇后,小麦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果树往年浇两水,今年普遍浇5水,平均亩产翻了一倍,增收2000多元。村民们把“第一支渠”改名叫“惠民渠”。

  截止到7月底,中央和省级共下达抗旱资金7450万元,其中山西首次启动省长预备金2650万元专项用于抗旱,引水源、修灌渠、打机井,让1071万亩干旱的农田渴上了水。

  “保命水”到“增产水”——

  补电价,浇地成本降一半

  “过去只能浇"保命水",今年水价降了一半,浇上了"增产水"。”运城市嵋阳镇祁任村的果园里,农民霍麦志高兴地说,他家7亩果园,政府一方水补贴两毛四,今年大旱,他多浇了两水,苹果个头大,品质好,能卖上好价钱。

  “垣上垣下,天上地下”,说起过去,老霍一肚子苦水。祁任村处于地势高的垣上,引黄要抽260多米,浇一亩地要花80多元,比垣下贵一倍多。黄河水太贵,只能打井浇地,可机井水量有限,村里的600亩果树,浇一遍要20天。年年抗旱,干部动员、服务队帮扶,只能勉强浇一次“保命水”。

  “国家建起了灌溉工程,农民浇不起地。”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说,国家每年分给山西的引黄水量是43亿立方米,而实际用量只有8亿立方米,灌溉用水不足3亿立方米。农民用一立方米黄河水,比用深井水还贵4.8分钱。高水价造成农民只浇“保命水”,不浇“增产水”,使110万亩灌溉面积停灌。

  补电价,降水价。山西省政府出台决定,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灌溉电价,由现行平均每度0.269元降到0.06元,水价由现在平均每立方米0.5元,降到0.25元。

  年初以来,运城市增加引黄水量5000万立方米,扩浇灌溉面积30万亩次,农民减少水费支出360万元。初步预测,水价降价以后,山西省灌溉面积将增加一倍,灌溉用黄河的水量将大幅度增加。到2011年,仅灌溉水一项,山西可望年增产粮食8.5亿公斤,相当于现在年产量的1/6,农民减负增收达到10亿元以上。

  “地下水”到“地表水”——

  兴水战略补“短板”

  “干万荣,穷万荣,10年打了4口井,井越打越深,水越来越少。”万荣县贾村乡大谢村老支书谢占勤说,今年的大旱,村里好多庄稼都干了。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太原市小店区黄陵乡黑驼村,相距不远有三口井。村民郭根富介绍说,第一口是上世纪60年代挖的,井深60米,刚建成时水头能涌出1米多高,但到1994年流不出水了;另一口是90年代挖的,井深181米,3年之后又干了;第三口是2002年挖的,井深已达858米。

  潘军峰说,山西目前2/3依靠地下水。长年超采地下水,加上采煤漏水等原因,使得山西水问题日益严峻,遇上连年大旱,三晋大地可能地面无水,地下也无水可抽。缺少地上拦蓄工程,无论是枯水年份还是丰水年份,山西大部分的地表水都跑了。

  “多用一盆地表水,多省一盆地下水”,已成为山西各界的共识。山西实施兴水战略,按照“西引黄河、东搞拦蓄、统筹区域”布局,建设35处应急水源工程,构建三晋大地的“新水网”,从根本上补起山西缺水的“短板”。

  盼水快来,盼水长流,万荣农民看到了希望。到今年底,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全面通水,将使40万亩“望天田”变成水浇地,年增产粮食2964万公斤,实现综合效益1亿多元。

  “大锅水”到“明白水”——

  修渠管水农民做主

  给农田灌溉使用IC卡,对山西清徐县的农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在孟封镇小武村农田里,一排排地下管道将水轻轻地喷洒在覆盖着地膜的菜畦上,村委会副主任侯中喜高兴地说:“村里31台机井都安装了计量控制系统,现在农户刷卡用水,既明白又省钱。”

  农民王银柱说,以前是“大锅水”,浇地都是大水漫灌,水费贵不说,还经常为争水打架。现在成立用水户协会,消费明白,管理清白,用得长久。机井建成3年了,维护得很好,排灌方便,灌溉成本从原来的每亩40元降低了一半。

  浇地方便,用水少。集义村过去菜地不到2000亩,现在菜地面积翻了一番还多,其中有1500亩种植了省水作物芦笋。2002年,全村浇地用电130万度,2006年,全村浇地用电仅90万度。

  大旱之年,尤显水的珍贵。清徐县水务局副局长张亮儿说,全县推行“以量计征,超额加价,协会管理”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每年年农业用水量能减少15.7%,减少地下水开采1659万立方米,相当于建一座中型水库。

  政府不包办,农民说了算。山西在全省115个农业县全部成立了供水管理机构,引导农户成立了2685个用水协会,让农民充分参与、民主管理,农民用上“明白水”,交“公道钱”。

  机制活了,许多地方农民集资筹劳热情高涨。稷山县化峪镇路村农民乔武斌,个人投资30多万元建引黄水泵站,扩大浇地面积2000多亩,改善旱地800多亩。山西初步形成“政府出钱、农民出力、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