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国庆献礼片也追求卖座 发展60年越来越好看(图)

1989年《开国大典》
1989年《开国大典》

1959年《五朵金花》
1959年《五朵金花》

1979年《小花》
1979年《小花》

  献礼片六十年:越来越好看

  在中国,献礼片的“数量”就是“质量”。这个数量不是单纯的”生产“数量,而是在市场中生存和运转的数量。

  南都周刊记者 沈玎

  很多让人难以忘却的优秀影片,其实都带着“献礼”的特殊气质。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是献给那段残酷的历史和辛德勒这样的勇者;《拯救大兵瑞恩》是献给登陆诺曼底的盟军士兵......这些影片在赢得社会美誉的同时,也在全世界刮起席卷票房的龙卷风。

  自建国以来,中国电影人就一直致力于献礼片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下了丰硕的成果和海量的经验。

  十年大庆追求多样性

  说到国庆献礼,上了点年纪的人们总是难忘1959年的“10年大庆”,这一年共出产了包括《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万水千山》等18部献礼片,观影人次突破40亿。

  1959年之前的新中国国产影片大多数是粗制滥造之作,观者寥寥。周恩来为此多次接见电影工作者,并发表了文艺工作要“两条腿走路”的讲话,贯彻“双百”方针,继续繁荣创作。这是中国电影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不过由于一味追求多样性,当时一些入选的献礼影片在时代的潮流退去后,露出“裸泳”的本质。比如《万紫千红总是春》一片因为淡化了政治背景,着重渲染妇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而在泛滥成灾的“大跃进”影片中脱颖而出,成功将《钢铁世家》给击退。同时又因为国家倡导献礼片必须是彩色片,而PK掉了同样走轻喜剧路线的《今天我休息》。

  无独有偶,颇受圈内人器重的影片《战火中的青春》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题材故事上都比《笑逐颜开》高明,却因为《笑逐颜开》是彩色片,而意外落选献礼片的行列。

  此外,影片《海鹰》中的俊男王心刚与靓女王晓棠本有几场驾驶吉普车飞驰、海边拥抱的抒情戏,都被认为有损我军指战员的正面形象而遭遇删剪;而《战上海》中的许多战斗场面,也被荒唐地认为是宣传了“战争残酷论”而“晚节不保”。

  压轴登场的《五朵金花》是其中最饱受赞誉的一部,它的诞生也与周恩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周恩来看了《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之后,感到电影中政治口号太多了。于是他找来时任文化副部长的夏衍,提议创作一部以大理为背景,而且是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当时中国的整个社会气氛相对紧张,物质生活也日趋困难。《五朵金花》以优美动听的爱情歌曲,与大理的秀丽山水相辅相成,给人带来了“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悦。

  三十周年开放意识初显

  时光流转,经过了一段文化曲折之后,中国电影又在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庆典的时候大爆发。其中标志着新中国电影创新浪潮的《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在那个逐渐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的年代,《小花》从内容到形式的“叛逆”意识使得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

  其原著小说《桐柏英雄》描写的是1947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历史转折。《小花》的摄影师云文耀当时有点郁闷:“战争场面拍得再好也超不过《南征北战》,何苦呢?”导演张铮于是召集主创人员头脑风暴,有说“新现实主义”,有说“意识流”,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要着力表现兄妹情义,把人物命运(而不是战略思想)作为影片的主要内容,以此区别于常规的军事片。

  四十周年去脸谱化,五十周年落笔小处

  1989年的《开国大典》与紧随其后推出的《大决战》系列将国庆献礼电影推上了一个艺术高峰。影片对革命对立面的人物没有进行脸谱化的简单贬斥,而是将其反历史潮流的失败原因进行了艺术的阐释。不仅表现出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更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景式巨片。

  到建国50周年时,献礼片开始将视角更多地放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写实上。以往,一说献礼片总要先抓一个大题材,写人物也一定要写掌握历史命脉的大人物。而1999年的献礼片却打破了这样的框框。《国歌》、《詹天佑》、《春天的狂想》都是从小处落笔,还有像《我的父亲母亲》、《漂亮妈妈》这样,关注百姓家常的小投入影片,显得清新脱俗。

  六十周年,娱乐最重要

  在如今电影充分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即便是献礼片,影片本身的可看性也早已成为了判断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不管思想高度有多高,卖座才是关键。因此,如何把献礼片拍得好看,就成为了一道新的难题。

  解这道难题的第一个办法,也是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贯彻从《英雄》延续下来的大片思路——砸明星。这在中国屡试不爽,从《英雄》开始,《十面埋伏》、《夜宴》等片都不亏,当然离谱如《无极》般是个例外。

  采用明星大腕助阵的,远不止《建国大业》一家。当红小生刘烨和新一代搞笑天王黄渤主演的《铁人2008》和集合周迅、黄晓明、李冰冰、张涵予、王志文等一线明星在内的《风声》等片都是明星战略的坚决拥护者。

  毋庸讳言,献礼片是命题作文,看重内容和导向。对80后90后一代来说,献礼片中频频涉及的历史题材、英雄人物是陌生的。如何让历史与年轻人进行思想“对接”,艺术工作者们责无旁贷。

  《解放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有时不妨用广告商的眼光来衡量献礼片的‘亲民度’,只有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献礼片,才是真正献了一份大礼。那些没有摆脱旧思路的献礼片,板着面孔‘说话’,在影视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注定是昙花一现。”

  关于献礼片一年应该拍几部的争论也由来已久。在前不久两会关于文化电影市场分组讨论的时候,冯小刚就说道:“我们一定要根据市场来,不要花一两亿拍没人看的电影,去做表面的献礼。”而在此之前,北京电影学院的王志敏教授却撰文认为:在中国,献礼片的“数量”就是“质量”。这个数量不是单纯的“生产”数量,而是在市场中生存和运转的数量。献礼片市场需要不断地维持和培育,否则就会萎缩,没有一定数量的影片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拥有极其丰富的素材资源。看看每天门户网站上的常设栏目“历史上的今天”,就会觉得:这个国家一年有365个献礼片也不嫌多。

  《南都周刊》评论员郭宇宽谈道:“关键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机制,让优秀的导演脱颖而出,让优秀的影片脱颖而出。让公众心甘情愿地去被洗礼、被教育。甚至能拿到全世界去让人家见识见识,这就是咱们中国的主旋律。”

  2009年献礼片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组织全国30多家主要制片单位拍摄献礼片,加上各级政府、民营公司自行投资拍摄的献礼片多达50余部。这些影片题材广泛、类型多样、风格各异,从4月份起陆续投放市场。

  再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建国大业》、《可爱的中国》、《沂蒙六姐妹》、《鏊兵天府》、《谁主沉浮》、《南泥湾》、《烽火木兰山》、《风声》、《南京!南京!》等;

  展示新中国辉煌历程的《天安门》、《额吉》、《扎西德勒》等;

  讴歌古今民族英雄的人物传记片《孔子》、《叶问传》、《叶问2》、《潘作良》、《铁人》、《邓稼先》、《袁隆平》等;

  讲述普通人创造美好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大地震》、《万家灯火》、《鲜花》、《长长的回家路》、《北大荒》、《喜事》、《锦绣花园》、《村支书日记》等;

  有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西藏今昔》、《高考1977》、《惊天动地》、《火车一响》、《以字为证》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