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11 00:16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不久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列举了七大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通知明确高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并要求高校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面对令全社会深恶痛绝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通知不仅要求从制度方面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更重要的是强调,要从加强学术道德修养的角度让学者教授提高自律性,守好学术道德底线,在学界营造出正确对待荣誉、反对急功近利、自觉抵制浮躁浮夸之风的良好风气。
时下,社会流行“出名要趁早”,一些年轻的学者在这一畸形“竞争规则”下,急不可待地冲向了名利场。为了尽快拿学位、评职称,甚至不择手段地以抄袭、剽窃等方式,把别人的论文东拼西凑,然后以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抄”成为了成名的捷径。而个别资深专家教授,在名利的诱惑下,对自己的荣誉和责任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存在社会兼职过多、活动过频过滥、徒挂虚名索取不当报酬、还参加与自己专长无关的评审和鉴定活动等问题。更为普遍的是,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走出高校,进入公众视线,忙于在各类媒体的“学者访谈”“专家视点”等栏目抛头露面,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教学任务却是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有的专家甚至受某些利益团体的摆布,竟然发布违背客观事实的奇谈怪论,误导公众。据《中国青年报》载,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得出城市环境污染并非汽车造成,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结论。后来经媒体调查才知,这家权威机构的该项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厂商资助的。这种“学者秀”虽然只是个例,却直接破坏了专家学者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孔子曾讲过“见利思义”的道理。“利”不仅指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也包括名誉、地位等无形的或非物质的利益。而“义”者,宜也。对个人而言,所获得的利益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及贡献、成就相吻合、相匹配。也就是不义之利不可取,只有“义然后取”,才是本分。以“见利思义”劝诫和约束被名利诱惑得浮躁不安的学者,应该算是最起码的学术道德底线了吧。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知道,没有这样的时间和心态,是不可能创作出传世精品的。能以自己丰厚的学养去潜心治学,可说是学术道德的极高境界了。
而今,当一些以学术不端行为投机取巧者屡屡得手,名利双收,而一些“安于寂寞”的学人却受到排挤时,不少具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学者不再安心教学和科研了。一些人开始走“捷径”,把过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了经营人际关系中,放在了争名夺利、虚张声势地发表一些毫无见地、甚至东抄西扯的论文上。所以,只有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重拳出击,同时让所有的学者守好学术道德底线,让真正不受和少受社会浮躁风气污染而自静其心,甘于寂寞做学问,精心教书育人的学者,成为人人敬重和推崇的榜样,高校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安奋伟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