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顾瑞珍、崔静)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60年来,在继承历届政协优良传统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人民政协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专题协商会就是其中之一。十届全国政协以来共举行8次专题协商会。
专题协商会的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体现了“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特点。自2005年7月全国政协召开第一次专题协商会以来,围绕制定“十一五”规划、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等专题,共召开了8次专题协商会。会议形成的成果对于推动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强调协商在决策之前,把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原则。
今年上半年,随着政府“四万亿”等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的落实,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变化,但仍不容乐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仍需加快。正是认识到“调结构”的紧迫性,全国政协确定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题协商会主题,从3月开始全国政协各级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专题协商会筹备工作。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等相关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这一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前期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
“我们调研最密集的时候,正是各地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经济运行面临困难暴露的时候。”专题调研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各地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形成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都具有重要作用。
委员们现场口头发言的质量是专题协商会质量的最直接体现。为了台上短短的几分钟,在深入调研之后全国政协又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邀请相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相关问题。经过多方观点的融合、碰撞、打磨,专题调研的单篇报告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调整分配促进就业》《中小企业融资难 难在小企业》……从宏观到微观,有数据、有实例、有分析、有观点,更有解决问题的良策,23份各具代表性的精彩发言,直指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专家认为,专题协商会充分体现了专题协商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