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9年诺贝尔奖 > 09诺贝尔奖消息

高琨童年曾尝试自制炸弹 如今喜欢陶艺和打网球

来源:法制晚报
2009年10月07日13:08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研究成果为互联网发展铺平道路 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同享殊荣

  华裔“光纤之父”拿下物理诺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华裔科学家再获桂冠。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5分许,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和两名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这一荣誉。

  高锟是继去年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说,当今信息社会以通信技术为基础,高锟发明的光纤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发明的数码成像装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果卓著

  为互联网发展铺路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6日在揭晓奖项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高锟以“有关光纤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492万元人民币)。

  评委会指出,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线用于通讯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提出以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第一个光纤系统于1981年成功问世,高锟“光纤之父”的美誉传遍世界。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称,高锟的研究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如今,人们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话,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镜检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高锟发明的“光导纤维”。

  个人传奇

  童年曾尝试自制炸弹

  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父亲是律师,小学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

  高锟小时候家境富裕,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

  高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说:“我从小就喜欢科技。小学时代,我已经在玩很多科学实验了,拿它们做玩具,什么都要拆开来。”

  他曾经自己制造过灭火筒、烟花和晒相纸,最危险的一次是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为推销理念四处奔走

  在高锟1966年提出光纤理论时,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而行为及思想常常出人意料的高锟却坚信自己的理论,他像传道一样到处推销他的理念,他远赴日本、德国,甚至美国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

  对于自己相信的东西,他很固执。终于在1981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

  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

  高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心里觉得一个人有这样子的好运,能够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我感觉很满足。”

  与此同时,高锟坦言,由于专利权属于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这项发明并没有给他的一生带来巨大财富。

  亲近家人

  婚姻没必要做实验

  光纤是高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也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项实验;而另一项萦绕他一生的实验则是甜蜜的爱情。

  前段时间,高锟正忙于写自己的传记。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我的传记第一个章节就是写我和太太结婚的情形,你可以猜想这是为什么。”

  一提及太太黄美芳,高锟更掩不住满脸的幸福和满足。只要一有机会,高锟就对太太赞不绝口。“你看我每次讲座的电脑程序及幻灯片,都是我太太帮我准备和设计的,对我的演讲很有帮助。我在1966年宣读论文时的电脑幻灯片也是太太帮我做的。”

  曾有记者问,“听说您在研究光纤的过程中,什么实验都难不倒您,而面对爱情的考验却连半年的时间也熬不过去?”

  “刚开始谈恋爱时,我太太要给我一个考验:叫我半年内不要去找她,如果半年之内大家都很挂念对方,那就是当真的。我就不肯答应,说如果现在大家都没有信心,那半年后也不会有信心。”高锟说,实验室应该做实验,但是这个(婚姻的)实验不能够做,我不需要做。

  高锟夫妇现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在美国硅谷生活和工作,夫妇两人每年都会抽空到美国探望他们。

  ●人物介绍

  高锟

  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他1933年在中国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人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卸任。

  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于贡献杰出,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现就职于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并担任ITX服务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现常居中国香港。

  充满童趣

  喜欢陶艺闲来玩泥巴

  科研工作之余的高锟充满孩子气,凡是新奇、新鲜的事物都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在6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潜水,“当潜水的时候,可以欣赏到一览无余的美丽海底世界,令人心情愉悦。”

  喜欢遨游海底、借此减压的高锟教授如今又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我现在最喜欢做陶艺,一个人静静地抚弄泥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

  高锟的妻子年初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高锟“老人家记性差”,时而忘记钥匙或书本放在哪里,但情况轻微,夫妇二人现在每天仍然打网球,高锟有时还会独自外出散步。

  他的太太表示,夫妇二人除了每天做运动,也喜欢看电影、电视、书籍或玩计算机。

  获奖感言

  深感荣幸和惊喜

  据香港中文大学6日晚发布的消息,中大前校长、著名华裔学者高锟对于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和惊喜。

  高锟的获奖感言当晚由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转述。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

  他还表示,过去40年,光纤大大促进了资讯世界的发展及进步,也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到千里之外。

  各方反应

  香港特首:表示衷心祝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我和香港市民衷心祝贺高锟教授获此殊荣。高教授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亦是一位谦谦君子和有承担的教育家。香港能够有一位如此出类拔萃的人物,使我们无比骄傲。”

  香港中文大学:以此辉煌成就为荣

  6日晚,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向全体中大师生发表公开信,祝贺前校长高锟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开信表示,中大师生以此辉煌成就为荣,这同时也是全香港乃至所有华人的喜讯。

  刘遵义在信中表示,高锟有“光纤之父”的美誉,1966年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同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互联网的出现,现在人们日常运用的高速网络通讯,正是高锟对科技的伟大贡献。

  此外,记者上午从香港中文大学获悉,该校计划今天举办庆祝活动,学校公共关系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锟教授目前人在国外,无法参加今天的庆祝活动。

  “中国光纤之父”:高锟获奖在情理之中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6日表示,高锟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情理之中,“他(高锟)影响那么大,应该能获奖。”赵梓森说。

  上世纪70年代,赵梓森因拉制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根实用光纤,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他被公认为“世界光纤之父”。

  国内学者:中国人离诺奖越来越近了

  上海交大物理系曹庄琪教授说,高锟先生的成就以及他此次获奖,又一次证明了我们华人、中国人的实力,值得骄傲。

  曹庄琪说,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华人科学家问鼎诺奖桂冠,从中透着一个信号——中国人离诺奖越来越近了,“可能就是一层窗户纸的厚度”。

  文/记者刘晓雪

  曾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其他华裔科学家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1957年获物理学奖,时年31岁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1957年获物理学奖,时年35岁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1976年获物理学奖,时年40岁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1986年获化学奖,时年50岁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1997年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1998年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2008年获得化学奖,时年56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