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练员奖金分配有特殊内部规定,数十年集体主义至上的熏陶,人们还不愿承认突出个人价值 |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相反,这种将奖金、捐款、一些专项资金收回进行重新分配的例子数不胜数。之所有有这样的“传统”,是因为长期以来,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并未厘清,集体的利益长期凌驾于个体之上。从计划经济中走来的社会,产权不清是遗留的特色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述的“再分配”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 新闻:残奥金牌教练拒交奖金停职 上级称交钱事情有缓 BRIEF 1
中国特色再分配模式由来已久奖金、捐款被收回,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 BRIEF 2
再分配模式源于计划经济思维集体利益最大化下,个体权益被忽视 BRIEF 3
“再分配模式”往往曲解奖励、帮扶的初衷奖金丧失激励作用,善款难以定向使用 |
BRIEF 1
中国特色再分配模式由来已久奖金、捐款被收回,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们对“再分配”并不陌生。在那样一个集体利益至上的年代,这样的做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将分发给个人的奖金和捐赠到某个人或者某地的物资收回再分配,政府将专项款拨用到别的地方——这样的方式非常有“中国特色”。 |
|
||||
|
BRIEF 2
再分配模式源于计划经济思维集体利益最大化下,个体权益被忽视计划经济下,一切都是自上而下的分配模式。在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个体的权益是被忽视的,处在从属的位置。 以体育界来说,举国体制就是体育领域的计划经济。长期的举国体制中,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金牌战略”和“国家荣誉”的一部分,他们是“螺丝钉”,也是金牌流水线上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还属于他们所在的运动队,属于国家。所以,他们的奖金在领导眼里也不属于他们个人,应该收回进行集体再分配。 |
|
||||
|
激励手段被打折扣曾经是盲人自行车队队员的姜奇花,曾经代表江苏队参加过六残会。作为队中的主力运动员,小姜一口气拿下四枚奖牌。根据当时江苏省体育局的奖金分配规定,夺得一金两银一个第三名的小姜应得62750元。但是捏在小姜手里的奖金卡里,只有42750元。"消失"的两万元被教练扣下来了。教练刘毅力对扣其奖金的解释是:用于六残会期间队中的一些公关支出,以及对领骑员的奖励。时隔几年,为了讨回这笔钱,姜奇花甚至独自跑到南京,当起了盲人按摩工,一边工作一边追讨属于她的奖金。 其实发奖金原本是一种奖励方式,是对获奖者的肯定与激励。这种扣留奖金重新使用的行为使得奖励本身变了味,效果也大打折扣。对获奖者本人的利益更是一种侵害。[详细] |
|
再分配影响捐款帮扶效果审计署2010年7月29日公布报告称,其在对玉树地震捐赠款物的审计中,“发现部分地方未按规定及时将捐款汇缴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涉及金额1.62亿元……截至7月22日,已汇缴1.26亿元。” 上述审计数据仅涉及红十字会各省分会、慈善总会各省分会及各地民政部门应缴部分。民政部会同五部委发布《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其中规定,这些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需要汇缴拨付到青海省政府、青海省红十字会、青海省慈善总会的专用账户中,由青海省方面的统筹安排使用。 然而,“汇缴资金”的政策安排,却招致10多家全国性慈善基金会的困惑,乃至态度明确的反对。“我们在灾后重建中,还有什么权利?善款的最终投向,怎么向捐赠人交代?”一位全国性基金会秘书长对本报记者说,“这都是做慈善的底线问题!”2010年7月29日在苏州的一次研讨会中,国务院法制办一位副主任称,“在慈善捐赠的管理和使用上,迫切需要通过慈善立法,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行政干预慈善法律关系、损害慈善组织和捐赠人权益的问题。”[详细]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