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 > 新世纪周刊最新

群众游行解说词的诞生

来源:新世纪周刊
2009年10月13日11:37

  群众游行解说词的诞生

  有的外国媒体无法理解中国的彩车狂欢,斥之为“俗气艺术”,解说词的作用,就是把扎红挂彩的“俗”变为抒发爱国热情的艺术

  ■口述:肖(央视记者,2009年国庆阅兵群众游行解说词撰写者之一) 采访:本刊记者/许荻晔

  领到任务是在今年5月份了,是由共青团市委组织的,找了三个人来写(群众游行解说词),一个是我,一个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乔卫老师,再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教授叫郝立新,郝老师不负责具体的写作,他主要是在思想理论上把把关的。

  我不可能一拿到(任务)就写,得有一定的准备。在我们接到任务那时候,彩排之前,所有的(节目)都已经有一个电子版的模拟的东西,没有阅兵那部分,就是群众演习。现场演练之前,各省的彩车模型都已经做出来了,在北四环那个奥运大厦里面有个展览,我们也都去看过。此外还有详细的电子版的介绍,模拟二维动画,每个彩车什么样,每个方阵什么样,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细到这个人穿什么衣服,拿什么道具,都能知道——就是我在动手写这个之前,对群众游行的整体面貌和微观细节都很有数了。

  另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是,60年那么庞大浩繁的资料里,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解读它。如果材料选得合适,观点自然能得出了。所以一个前提就是要了解当代中国的历史,也是准备阶段需要去做的。

  四个版本的解说词

  我前两天整理文档,看了一下,前前后后写了几版,加起来大概有五六万字。

  我真正开始动笔,要到7月份。写第一版的时候,能抒发的感情都抒发了,我觉得很重要的观点、材料,包括各方面评述,全部加了进去。那版最长,一万多将近两万字。写的时候我觉得也很顺利,基本上是两个晚上就写完了。

  根据游行的时间长度,再根据播音速度,基本可以算出(解说词的)容量。新闻联播每分钟250~300字,这个是很快的语速,这里不可能这么快,所以基本估计是200~250字(每分钟)。这么一乘,最高上限就是一万字。可是游行当中有音乐、表演,得把这部分空出来,不能让观众每时每刻都在听你说话,得留出他们听音乐看表演的“气口”,留白。所以我的第一版肯定是太长了,但是我考虑的是,一开始应该做加法,把能想到的信息量,和重要的东西,新闻理念全部加进去,之后再慢慢删减。到我们这个班子碰头开会的时候,我就把第一版删到了上限1万字。

  开会的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团市委一些相关负责人员,就是一段一段地过,哪些提法需要再斟酌,哪些需要再润色下??而且由一个人在读,你在听,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写出来虽然好,虽然可能也很有文采或者很有味道,但其实是可有可无的,那就可以删掉。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写了第二版,可以算是重新去写的,加了很多东西,也删了很多。这两版加起来就近三万字。

  之后,我们班子里进行第二次会商,基本上稿子就形成了。这时候我们请一些专家帮我们把脉,但是坦率地说,作用不是很大。因为我们这个结果最终是以电视形态来呈现的,不是纯文学的东西,总体来说,还是得电视职业人士来把握。当然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有些建议是可以采纳的。

  最后稿子要呈送市委相关部门领导审阅,当时8000多字,仍然觉得有些长。这时候就由团市委一个工作人员,对着模拟游行的二维动画演示来卡时间,严格按照时间,把文字稿删到了合理的范围内。呈送上去也很顺利,很快就通过了。

  理想解说词应该讲故事

  开始的时候,我和乔卫就有共识,就是尽量回避过于硬的、宏大的一些说辞,通过点滴的故事、细节来讲。我们特别想传达的是一种深沉的感情。在这种创作过程中,刚开始可能会倾向于采取个性化的表述,加入个性色彩,写法上着重优美抒情等。但这又是国家大典,需要与其规格相匹配,这其中的诉求与个人有差距。最后形成电视上表演的,可能个性化的表述,或者原来写作中那些文采,保留得就不多,但是诉求更清晰明确。

  我当时的想法是,尽量在两者中间保持平衡,就是尽量有理论色彩但不至于过于枯燥,有宣传色彩但不至于说教,还要适度地保持文采。我觉得我写的第三版是最符合这一想法的,但是这个版本我没有提交,只是自己保留着,以后觉得有差不多的场合下可以拿出来做样本。

  我自己还是蛮欣赏这个版本的,但是觉得不合国家大典的感觉。从我个人观点,在国家大典上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其实是可商榷的,比如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能拿小号独奏曲贯穿始终的话,大典也未必就要唯一的一种形式。现在走的是成就介绍的形式:成就介绍,理论梳理加上感情的抒发,用的是旁白解说词的方式。虽然还是可以有很多更灵活的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这么多年,不管是高层还是民众,可能对这样的形式有着比较高的心理预期,从整体来说,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好的。你要是自己设立一种新的形式,可能艺术效果不错,一部分人觉得不错,创新了,但不符合多数人的心理预期,还是不合适。在这样的大典上,你不能太强调个人口味、个人兴趣、个人风格的东西。

  那个版本里,不像现在电视里听到的那样,这个行业什么成就,那个行业什么成就??我就是想在各个时代,讲几个故事,人物的故事,用陌生化的手法讲这些事。我可能就选王进喜的故事来讲;王的故事我也不讲大家所熟悉的那些,就讲比较陌生的东西。比如说他到北京来开会,结果看到北京街头汽车都背了个大汽包,他作为石油工人就觉得很耻辱,一个几十岁的男子汉就蹲在北京街头哭起来。他这种个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促进他忘我去奉献。铁人只活了47岁,但铁人精神是永恒的。关于评价我也可能就点一两句,不用说太多。按照我这样的设想,群众游行写两三千字就够了,不需要七八千一万字。

  后来我想想,这些东西大家可能觉得不够,不够劲,觉得没有弄透,后来我想就从众吧,就按照既定体例。因为从近些年的电视直播,包括84年和99年阅兵,它都是旁白的方式,可以视为国家大典的既定形式,不要打破为好。

  现在的解说是康辉和李瑞英,联播播音员,形象和声音都很正,符合庆典的感觉。而且播音量比较大,要求语速比较快,也适合联播播音员播出。他们的声音形象就符合现在这种感觉。要是换成纪录片那种很幽深的感觉,那肯定不合适。

  在这件事当中,你说我多么辛苦,我觉得肯定不是。它不像你写小说,写剧本,需要个性化的创造,要有很大的智力投入。事实上,它考察的是你的综合水平:材料的搜集能力、提炼能力,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包括对电视艺术的把握。

  我在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过程当中学了很多东西,国家发展这么多年是有个内在脉络的,是一条强国之路,比如说工业化,农村一脉相承的变化,等等。虽然中间有曲折有问题,但总体来说它一直是在向上的,它走过弯路,但是国家一直是在积极向上的,有自我修正的意识和能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