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9年诺贝尔奖 > 09诺贝尔奖消息

女诺奖得主将在北京过生日 学生称理论影响中国

来源:法制晚报
2009年10月15日14:11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对中国影响大 

    中国学生接受采访透露-- 女诺奖得主8月在北京过生日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的女性,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今年8月的时候恰好就在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黑马”、“名不见经传”是许多媒体和国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她的评价。然而,在中国学术界,奥斯特罗姆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甚至是许多学者的好朋友。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欧玲。

  得知奥斯特罗姆获奖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的毛寿龙教授和他的许多同行奔走相告,他们都感到非常兴奋。

  毛寿龙教授是向国人介绍奥斯特罗姆研究理论的第一人,也被业界学者认为是奥斯特罗姆夫妇在中国大陆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学生之一。

  昨天,记者采访了毛寿龙教授和他的学生李文钊,详细了解了这个老人的中国之缘和北京之缘。

  中国缘·个人心声

  奖金不用于自身 希望资助中国学者

  记者昨天了解到,奥斯特罗姆2003年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任客座教授,曾多次到访并讲授课程。今年8月,她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并与北京奥斯特罗姆学友会成员联欢。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与奥斯特罗姆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都有2到3名中国学者和学生到其创办的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系统学习其宏观和微观研究理论和方法。她为中国学者的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获得诺奖之后,奥斯特罗姆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对能获得诺奖感到很吃惊,也深感荣幸。她说,自己并不打算将奖金用于自身。在美国和中国等国家有很多优秀的学者与研究人员,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希望把奖金用于支持这些国家的经济学研究工作。

  中国缘·北京之行

  8月曾访问人大在麦乐迪过生日

  奥斯特罗姆曾三度来华。1997年她和丈夫访问了杭州大学和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2007年他们第二次来到北京。2009年8月,奥斯特罗姆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并与北京奥斯特罗姆学友会成员联欢。

  "学友会是8月刚刚成立的,成员都是熟知并欣赏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学说的一些教授、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昨天,据毛寿龙的学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的李文钊博士说,"大家当天到麦乐迪去玩,一起为她庆祝生日。参加联欢的人都有一件特制的T恤,上面写着给她的祝福语。"

  "她和蔼、坦然、自信,人非常好。"李文钊对记者回忆道,"她特别和蔼,总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提问。"

  奥斯特罗姆非常关心中国,与中国学者保持着十分密切的交流。她觉得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在艺术、哲学上都有着精彩的历史。

  她对中国学者的勤奋也十分欣赏。她曾表示,中国的变化很大,变得更加发达了,以后还会来中国,而且很可能就在明年暑假。

  中国缘·学说传入

  重要学术著作都翻译成了中文

  据李文钊介绍,上世纪90年代,毛寿龙就开始接触奥斯特罗姆和她的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学术思想,并翻译了她的《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以及《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等著作。

  1998年1月,毛寿龙从伦敦飞往美国,专程去看望奥斯特罗姆夫妇。

  2000年,毛寿龙到奥斯特罗姆任教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并对夫妇俩的学术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归国后,他继续翻译他们的著作,"奥斯特罗姆热"随之渐渐在中国升温。

  李文钊在学院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还有人开玩笑说,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学术思想在美国并非"主流",但是他们在中国的影响比在美国的影响还要大!如今,他们的重要学术著作基本都翻译成了中文,剩下的也在准备出版。

  中国缘·社会影响

  国家机关阅读书目列入她的著作

  在描述奥斯特罗姆的研究成果时,李文钊说,它是"伟大的传统与创造性复兴的结合"。

  李文钊认为,对中国人来说,奥斯特罗姆的理论的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境内的公共池塘资源研究乃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献。

  可能还有许多读者不清楚,奥斯特罗姆夫妇的理论已影响到了中国的领导层。毛寿龙说,最近中央国家机关把他们的著作列为阅读书目,说明他们的著作对于中国的政策实践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他们的学说对中国政府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李文钊说,"比如社会公共物品应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提供以及有关志愿者行动价值的看法,推动了中国政府的变革实践。"

  他同时认为,除了以上两个领域,中国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也应借鉴奥斯特罗姆的学说,通过市场与政府以外的其他途径更有效地分配资源。

  中国缘·学者启示

  高龄仍勤奋工作实在难能可贵

  李文钊说:"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奥斯特罗姆是在用经济学的方法解决政治方面的问题,应该说,称她'政治经济学家'更为合适。"

  李文钊认为,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对中国学者的思考方式和理论方法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此外,奥斯特罗姆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的研究态度也是值得中国学者学习的地方。

  谈到对奥斯特罗姆夫妇的钦佩之处时,他还说,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但仍在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公共事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并且一直勤奋地工作,与学科前沿保持着沟通,不断吸收和借鉴新事物,实在是难能可贵。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记者林晨音

  人物介绍

  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目前是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政治科学教授,同时也是公共和环境事务学院教授。

  令奥斯特罗姆获得诺奖的,是她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中描述的"公共池塘资源模型"。

  这一模型的理论核心是:在私有化和国有化两个极端之间,存在包括人类自主治理等其他多种可能的治理方式,并且能有效率地运行。

  越洋连线

  采访女诺奖得主每天媒体的请求都很多

  获得诺奖之后,奥斯特罗姆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呢?今天凌晨,记者采访了专门负责奥斯特罗姆媒体采访事宜的斯蒂夫·赫尼菲尔德。

  FW:获奖之后,奥斯特罗姆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赫尼菲尔德:奥斯特罗姆还是继续她原有的生活和学术研究。得奖当天,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媒体采访。

  但是,第二天她就开始上课了。而目前她正在参加由她创办的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研讨会,同时她也尽可能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

  虽然已经76岁了,但是她对于教学和研究是孜孜不倦的。

  FW:那你们每天收到多少采访请求呢?是如何安排的?

  赫尼菲尔德:我并没有正式统计过,但是每天大约能够接到超过100家媒体的采访请求。

  而这些请求来自全球各地,如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她将会优先选择与其学术职务相关的地区,像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和亚利桑那州等地的媒体。她同时还将会考虑接受开展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研讨会的国家的媒体采访。

  FW:作为一个老教授,同事们如何评价奥斯特罗姆?

  赫尼菲尔德:尽管她现在是名人了,但是认识她有数十年的老朋友甚至是与她有一面之交的人都认为这个奖项不会改变她。

  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研讨会联合主席对她是这么描述的:"奥斯特罗姆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启示作用。她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人。尽管她已经年逾七十,但是她却比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刻苦。"

  FW:学校会举行庆祝活动吗?

  赫尼菲尔德:现在还没有时间上的安排,但是丈夫、同事、学生和职工已经为她举办了非正式和私人的庆祝。

  FW:她的教学计划会改变吗?有没有更多的学生因此而选修她的课程呢?

  赫尼菲尔德:至今为止还未发生改变。我们希望更多的学生与她一起学习。

   文/记者黎史翔杨铮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