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替谁说话局长复出”:传的是忧虑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0日21:41

  替谁说话局长复出”:传的是忧虑

  新华每日电讯观察员 李洪磊

  因“替谁说话”暴得大名的逯局长,近日再成舆论兴奋点。

  据《武汉晚报》10月18日报道,近两日有多家网站论坛曝出消息,称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复出,任该市“引才办”主任。但郑州市相关部门都否认该市有一个“引才办”。16日下午,郑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负责人称其刚刚给郑州市规划局领导打电话核实,得知逯军仍待在家里,并没有上班。至于逯军以后的工作安排,该负责人称,按照郑州市委此前的处理意见,逯军被“停止工作,在家反省”,持续至今,最终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尚未作出。“所以,网帖可以肯定为谣言。”

  逯军今年6月中旬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后被郑州市有关部门责令停止工作。但郑州市有关部门对其的调查持续至今,仍是尚未作出处理。四个月都未能作出调查和处理结果,不知是逯军事件比较复杂,还是折射了有关部门的效率低下呢?

  “谣言”引发的质疑

  此次“逯军复出”事件的缘起,是多家网站论坛上有人发的帖子。郑州市有关负责人将其断定为“谣言”也不无道理。《西安晚报》的评论就从既有情况和常识来判断,认为“逯军复出”可能确实是一个网络传言。尤其是网帖并没有拿出证明其复出的确凿证据,或有官方文件,或有视频证据,或有权威信源,纯粹是猜测和传闻,而且用了一个不存在的“引才办”来吸引目光。

  谣言归谣言,但舆论似乎并没有对这个谣言有过多责问,而是针对郑州市有关部门四个月来的拖沓和含糊作为等提出质疑。原因何在?新华网评论指出,这首先反映了网友的监督意识在不断增强。伴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网络监督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问题官员稍有风吹草动,都会触动网友的敏感神经,从而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四个月的时间悄然而过,却不见对逯军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这不能不让大家生疑。发帖者虽然可能是在造谣,但能够引起舆论对逯军事件的再次关注,或许正中其下怀。

  《武汉晚报》进一步提出,比帖子本身真实性更重要的是让“关注逯军”成为网民的一种自觉。如此,才能使类似于逯军事件的现象无所遁形。

  “处分”还是在家休息

  不过,网友一个“假新闻”,的确带出来一个真新闻:逯军,已经在家安心休养了四个月了。

  这种“在家反省”的新处分方式,四个月的时间竟然还没有完成对一个人及其所说的一句话的调查,这样悠哉游哉地慢半拍的工作方式让人不舒服。人民网评论批评说,这种“处分”,其实是做给公众看的,是为缓解暂时的舆论压力而作出的,属于应付性的处分,而不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长江商报》分析认为,无论是依据《公务员处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停职反省”都并不是真正严格、法定的处分种类,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受处分期限。这意味,4个月来,逯军虽然“停止工作,在家反省”,但实际并没有遭遇任何实质性处分,反而能因此坐享清闲——4个月的时间里,按照《公务员法》和《处分条例》,丝毫不会影响到他的晋升职务和级别以及相应的待遇。行政问责的根本目的本应在于强化行政监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对这种不上班仍能拿工资且在家逍遥的“被处分”,有关部门应该深深反思。

  不是不能复出而是如何复出

  新华网评论指出,网友关注“问题官员去向”,有其积极作用,这种持续关注,能催促有关方面尽快建立完善问责问题官员复出机制。《长江日报》也说,问题官员不是不能复出,但公开的程序和正当的理由均不可或缺。以逯军为例,假如他在经济适用房事件中被证明无贪污受贿行为,无工作决策失误;在肆言“为谁说话”之后,又真心实意地认识错误,并用适当方式向媒体和公众道歉,在赢得公众的谅解和组织的理解的基础上,在予以适当的组织纪律处分的前提下,也不是不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择机“复出”。因此“问题官员复出”应该怎样复出,何种情况下复出,复出的原因是什么,相关制度设计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不过,通过网上谣言来重新引起社会对逯军事件的关注,这是不是有些无奈的意味呢?《潇湘晨报》的评论就认为,网民此次写的不是谣言,写的是忧虑。假如没有公众的持续关注,逯军的复出并非没有可能,那么多问题官员“带病复出”,改头换面,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假如不再次唤起公众对于违规用地别墅的注意,郑州地方政府的冷处理也真能让不合法的慢慢合法起来。

  希望随着相关问责、反馈和复出制度的完善,这种谣言越来越少。

  我们所建设的政治文明,需要的是真实明白,需要的是官民坦诚相待,而不是相互试探。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