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伊拉克连遭炸弹袭击 > 伊拉克遭袭消息

驻伊大使夫人回忆恐怖袭击 那一刻如同世界末日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8日00:13
  通讯:临危不惧 坚守岗位

  ——记驻伊中国外交官和新华社记者在恐怖袭击后的48小时

  新华网巴格达10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27日,巴格达市中心的恐怖爆炸袭击现场,安全部队仍在抓紧清理汽车残骸、被炸裂的供水管道以及省政府门外的巨大弹坑;仅一墙之隔的曼苏尔饭店里,中国驻伊拉克外交官和记者们在爆炸后的48个小时里,忍受着极端艰苦的条件,坚持进行着高强度的工作。

  25日,巴格达连环大爆炸突然来袭,11层高的曼苏尔饭店颤抖起来,位于饭店6层的中方人员驻地所有房间玻璃门窗被击碎,60%的房间屋顶天花板出现裂缝或坍塌。

  爆炸过后的那一刻,大家依旧历历在目:尘土飞扬,饭店停电,昏暗的楼道内只有几盏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使馆全体馆员紧急集中在门厅的狭窄空间内。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常毅镇定地指挥启动应急措施:确认人员是否伤亡,排查安全隐患,联系饭店和当地相关部门。

  为每个人紧急安排完工作后,常毅大使来到夫人潘德琴的身旁,按了按她的肩膀,而后又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我当时捂着耳朵,似乎世界末日来了!感觉爆炸就在饭店里,我们凶多吉少,”潘德琴回忆说,“老常,他当时没看我,也看不清我。但从他的举动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周围的人都还在!”

  顾不上惊恐,使馆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各自工作。常毅大使赶往楼下的中国绿洲石油公司代表处看望中资机构人员。政务参赞王旭宏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在“雪豹”警卫小组战士的护送下,两次前往一片混乱的楼下餐厅查看当时无法联系上的使馆厨师的安危,并与饭店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走廊另一头,新华社巴格达分社驻地内天花板塌陷,门窗被完全击碎。分社负责人高山几乎是坐在玻璃和瓦砾碎片中,不断地联系雇员、拍照、发稿,滚动报道袭击的最新进展和中国使馆的最新情况。

  新华社记者付一鸣立即找来摄像师,拍摄了使馆内部的受损情况,随后冒险前往饭店外的爆炸现场做视频报道。现场惨不忍睹,到处是血迹和烧焦了的尸体。记者在烧焦的汽车残骸之间穿行,空气中弥漫着汽油、血腥和烧焦尸体的气味。拍摄完一个镜头时,记者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踩在一节被炸断的手指上。

  大爆炸当晚,使馆馆员在走廊的中间门厅简单吞了两口饭,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6日凌晨3时多,几乎所有人都还在忙碌,走廊中不时传来大使与国内通电话的声音。大家也抽空与国内亲人通话,虽然很镇定,安慰之语不断,但万里之外的电话那头早已泣不成声。

  爆炸严重影响了供电和网络,新华社记者几乎疯狂地寻找着可用的网络,将当天拍摄的视频素材传回新华社总社,直至凌晨3时多传输完毕,才重重地倒在凌乱的床上昏睡过去……突然手机又响了,多家国内媒体寻求国际电话连线,记者又爬起来,裹着被子,向国内听众和观众不断更新最新情况。

  26日,大家继续紧张地工作,一边密切关注当地局势的发展,一边努力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远处不时有阵阵密集的枪声响彻上空,那是当地人在送葬死者时所表达的悲愤。

  当晚,又是一个难眠夜:深夜,冷风从空空的窗框涌入,偶尔能听到远处低沉的爆炸声;头顶没有修补的天花板摇摇欲坠,坍塌的吊顶黑洞让人无比压抑;饭店不时落下的玻璃和屋顶碎块的声响在深夜听得格外清楚,让劫后余生的人们胆战心惊。

  目前,在爆炸中受伤的中国厨师唐师傅和杨师傅已经出院,在饭店内休养。胳膊上缝了12针的唐师傅说:“真不想回来!心情很复杂。”绿洲石油公司办公场地在此次袭击中也受损严重,目前公司已经开始重装玻璃门窗、整改防弹墙,并增加监控设施。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爆炸中,使馆和新华社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伤亡,这既是由于长期处在战乱的极端环境中,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较高,也是由于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准备充分,危急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由于历经多次安全威胁,特别是8月19日的爆炸后,中国外交部为使馆购置了大批安全器材,包括防爆膜、应急灯、手电筒、口罩等,在此次爆炸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贴过防爆膜的玻璃没有四处飞溅;急救箱和药品、应急灯在救助中国厨师时发挥了作用;防盗窗也排除了馆内人员被武装分子绑架的可能。

  危难关头,尽显本色。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驻伊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和新华社记者们临危不乱,在展开自救、互助的同时,确保坚守工作岗位,不负使命。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