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钱学森去世-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陨落 > 钱学森去世最新消息

科学巨星钱学森陨落 中国痛失航天之父

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2009年11月02日14:08

  科学巨星钱学森陨落 中国痛失航天之父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就在今年8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上,98岁的钱老还特意发来贺信。而温家宝总理也在8月6日专程登门看望了钱老。当时的钱老精神不错,并与坐在床边的温总理亲切谈话。

  虽然年事已高,但钱学森每天都还坚持翻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当日,钱老还对总理微笑着说“我活到100岁”,并在回忆自己留学归国经历后表示,“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发展和成就。”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今年9月10日,在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总政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告诉记者,他从前晚开始一直和家人一起,在医院陪护父亲。钱永刚说,父亲去世时非常安详。一切后事,还要等待中央的统一安排。

  邻居回忆近10年不见下床走动

  钱学森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钱老居住的阜城路某小区,多位老邻居介绍,中午吃饭时间已经通过新闻知道了噩耗,并回忆说钱老为人随和,常在小区内散步、晒太阳,但晚年卧床,已有近10年不见他下床走动。

  邻居李阿姨介绍,十几年前还常见钱老在院中散步,但近年来已经不见他出门了。这几年,钱老家来了两个护士,专门照顾钱老的健康,另外饮食起居也都有专人照料。但看到钱老的健康情况并非很好,已经瘫痪在床,吃饭喝水都要别人喂,还经常会掉落到衣襟上。

  在小区做工的沈阿姨介绍说,早上看到钱老家的门窗全部关上了,还拉上了窗帘,才听人说钱老去世了。“前几天,我还看到钱老的儿子在院子后面扫地,心想着钱老怕是要出来晒太阳,结果也没见着。”

  邻居们对钱老都很熟悉,但知道钱老身体不好,也很少上门找钱老去聊天。

  主要科学成就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钱学森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的学术著作,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

  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航风洞多亏钱老批准

  晨报讯(通讯员杨波记者王晶卉)早在40年前,南航也得到过钱老的关心和支持。南航航空宇航学院有关负责人昨天回忆,当年学校建风洞,多亏了钱老批准。

  “飞行器的设计,是南航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大家知道从事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就必须建造大型风洞。”该负责人介绍,现在造风洞容易,但是在当时可就难了。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当南航决定建立风洞时,正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各种资源匮乏,而建造风洞需要大量的钢材。当时国家要求高校和科研单位建造风洞,必须经钱学森批准。南航打了申请报告后,焦急地等待回音。没想到钱老很快就批准了,他深知风洞对于一所从事航空航天科研的学校是何等重要。

  风洞建成后,不仅仅是学校的空气动力学实验有着落了,更重要的是,南航空气动力学专业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思峰教授今年更是有幸收到了钱老的亲笔贺信。据介绍,就在今年5月8日,钱老给刘思峰教授发来贺信,祝贺他和宋德金主持编撰的《系统评估、预测、决策与优化研究论丛》出版。钱老在贺信中说:“如何决策,自古以来人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几十年来,随着系统科学理论在决策中的运用,使人类决策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复杂巨系统问题进行评估、预测、决策及其优化,则是近十几年的事情,目前还在探索中。希望你们将此作为研究的重点,早日做出成绩来。”

  南师大地科院老院长回忆———

  钱老不喜欢到处题名

  晨报讯(记者王晶卉)钱老和南师大还有一段渊源呢。记者昨日获悉,在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档案室里,还保存着一封钱老的亲笔信。谈起当年的事,南师大地科院原院长沙润记忆犹新。

  昨天拨通沙润的电话,告知钱老去世的消息,沙润一声叹息,说已经知道了。在他的印象里,虽然没有和钱老直接接触过,但是通过一封信,对钱老的为人还是有所了解的,“他对后辈很勉励。”

  那是1997年10月的事。当时,南师大地理系决定更名,改成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是一个新概念,也是研究地理的新方法、新角度。与传统地理学不同,它是用现代化的手段系统地关注地球表层,包括人居环境、交通、城市发展,建立山水城市的设想等。”沙院长说,成立地理科学学院,这在当时的国内还是第一家高校。这对学校是个大事,大家商议着请个有分量的人来说两句,再给新成立的学院题个名。

  “一下子就想到了钱学森。他本人大力提倡地理科学,提倡将整个地理科学作为大的学科门类来研究,并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他和地理界的很多前辈人物也有过学术上的探讨。”于是,时任院长的沙老请南师大当时的校长公丕祥出面,通过校办和钱老联系。

  很快,钱老就高兴地回了一封信。虽然时隔很久了,沙润还是很清楚地记得信的内容,大致如下:很高兴听说南师大成立地理科学学院,希望我们一起来把地理科学这门学科研究好,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南师大感到有点遗憾的是,钱老没有给新成立的学院题名。对于学校的请求,他婉言谢绝了:“我从来不喜欢到处题名,所以就免了吧。”

  现在,钱老的信还在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完好地保存着,但是斯人已去。沙润感慨地说,钱老学术造诣高,而对后辈却很勉励。“这封短短的信,让我感受到钱老执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

  网友痛悼

  钱老安心走好我们继续攀登

  “钱老,安心走好!中国的青年会沿着您为我们开辟的道路,一路前行!”———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哀恸,网民自发在互联网上以发表博客、论坛留言及制作悼念网页等形式寄托哀思,并表示将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努力。

  “悲夫,英雄跨鹤归鸿蒙,剩十亿国民怀高士,两弹震吼名青史;惊矣,人杰挥手辞暮年,留百万热土念达人,一星耀闪指苍生。”网友“黄龙”写道。

  有的网友设置了网上纪念堂追悼钱老。在纪念堂页面,可以选择以“静默一分钟”的方式表示哀悼,可以留言寄托哀思,还可以浏览钱老的生平事迹。

  网友们在沉痛悼念的同时,也不忘继承钱老的笃志报国思想和科学思维精神。在一篇名为“悼念钱学森同志,开拓系统科学思维”的博文中,网友“法一”说:“悄悄地,您逝去了,我们都沉沉地思考:倒下去的是您消瘦的身躯,继续开拓着的是您系统科学的思维!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在一个关于力学的专业论坛上,网友“zhaojun鄄wulei”发文说:“钱老师今天逝世了。他是我最崇敬的人,也是他让我在力学的道路上,有继续往下走的勇气和决心。”“大家一起悼念他。他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要继续努力,力学的明天还要靠我们。”

  “不曾谋面,只有耳闻。”另一位网友“kekeyin”在博客中写道,“您留给我们的,除了成果,还有精神。这是我们永久的财富!”“我们将是这个时代的主力军,我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知道我们该怎样继续走好脚下的‘路’!”

  相关新闻

  中科院最年长院士贝时璋逝世为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

  记者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悉,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2009年10月2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作为我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神仙眷侣———科学和艺术的联姻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

  悠悠青梅竹马情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仗着同蒋百里的特殊关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他的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将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

  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

  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十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只有艺术的种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这年的旧历七月初七,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

  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的确,两个人虽无书信来往,但是,长久的分离,并没有封冻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

  多年之后,当蒋英忆及往事,依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科学艺术相辅相成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时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

  盘点钱学森树立的十大榜样

  科学巨人、航天之父钱学森离开了我们,国人为之震惊,因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天地为之哭泣,因为神圣的大自然失去了一个不懈追求科学真理的凡人。搜集整理钱老生前点点滴滴,不禁觉得他留给后人的经典实在太多太多:

  1、海归人士的榜样:钱学森可算是国内最早的海归派了,当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钱学森宁愿放弃优厚待遇,历经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航天事业奉献终身永不悔,爱国主义之精神在其的点滴行动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2、科研人士的榜样:钱学森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严谨的科学作风历来为众人夸赞。而如今,我们的学术界却盛行着越演越烈的浮夸风,为名为利抄袭剽窃之举不胜枚举。真的希望钱老在世时的学术典范能为那些醉心于剽窃抄袭的学术人士好好上一课。

  3、莘莘学子的榜样:钱学森能成为世界知名的航天专家并非其天赋过人,一切皆源于他的勤奋与努力。无论是在美国求学期间还是回国从事科研工作,钱学森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而我们的在校大学生们又有多少在脚踏实地地静心学习呢?校园已经不再是学授知识的地方,学习之外林林总总的大小事件已经将学习圣地变成杂货铺,学生们的茫然、浮躁心理更让我们为年轻一代的前途担忧。

  4、青少年们的榜样:近日,笔者曾读到这么一则关于钱学森的小故事: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钱学森所有的试题都答对了。当然,绝未作弊。水力学老师金悫教授也在试卷上全都打上了对钩(√),并准备给他满分100分。但是,当判卷发下来以后,钱学森自己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老师扣分,后来钱学森得了96分。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考试凭借作弊,即使考大学这样神圣的事情也能作弊。而为了获取高分向老师送礼送钱的也非一个两个。

  5、名人大腕的榜样:在科学界,钱学森无疑是最大的腕了,但他行事一向低调,为人一向可亲。而不像现今的很多名人大腕,有点名气就摆谱、耍酷、高调作秀,与钱学森的古朴作风相去甚远,虽然他们名为名家大腕,其实从本质上说根本就算不上大牌。

  6、大学教师的榜样:钱学森曾在大学任教,教授星际航行概论课程。据当时学生反映,尽管钱老非常忙,但从没有缺席为学生上课,钱老的考试方法也很特别,那时他就采用开卷考试,虽然这样,学生考得并不好,但钱老并不为此训斥学生,而是在所有卷面分的基础上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格,并抽出大量时间为学生们补课。

  7、父母家长的榜样: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如今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而他的侄儿钱永健则在2008年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谈到教育孩子,钱永刚回忆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从不言传只是身教。据钱永刚回忆,从小到大,他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就怎么做。钱老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据钱永刚回忆,钱学森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一举动被家里的炊事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为炊事员认为这是对他们“下层”人士的尊重。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8、知识分子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是钱学森信奉的人生信条之一,即使在90多岁的高龄,他仍然不离书本,阅览世界最新航天科技知识,令人万分感慨。不仅如此,晚年期间,钱老还致力于我国治沙事业。1984年,钱学森在我国首次提出的“沙产业”概念,当年47封信谈治沙的故事尽人皆知,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据悉,治沙是钱学森晚年投入很大心力的一个事业,目前他的一些设想正在慢慢实现。在钱老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内蒙古各地目前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林沙产业,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9、婚姻爱情的榜样: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的爱情婚姻堪称完美,在中国科学界也留下不少佳话。在回国以后的时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

  10、国人共同的榜样:虽然我们还不能用完美两字来修饰钱学森生前的林林总总,但毫无疑问的是,钱学森的确在方方面面都为国人树立了榜样。无论是充满激情的爱国情怀还是溢满幸福的家庭之美,无论是科学殿堂中的璀璨光芒,还是人生道路中的踏实印迹,钱学森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个华夏儿女应有的风骨与风采。

  荣誉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1年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著作

  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