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同事眼中的王彦生(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4日18:59
  王彦生同志在邯郸市丛台区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2006年12月摄)。新华社发

  1、我很敬佩彦生同志的从政软实力,他总是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感召人、带动人。他很注重理论武装,从不干理论脱离实际的盲目事。注重执政能力建设,从不忽视执行效果。崇尚制度建设,不搞个人说了算。恪守诚信,注意言必信,行必果,从不朝令夕改。处事力求公平,尽可能让大家均享工作成果。不用居高临下,就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形成很强的合力。他的非权力影响力始终高于他的权力影响力。

  --杨仲信

  (邯郸市政协原副主席,曾任曲周县委书记,与王彦生共事5年)

  2、王彦生想问题、办事情,总有两个明显的定格,就是党性与人性。其理想、信念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有人性的内涵。身患重病后,他在我的办公室长谈了近3个小时,最集中的一点是珍惜已有生命,把有限的时间奉献到报效组织和家庭上。在他将要断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也是急着要去操持区里的人代会和政协会。但是,对自己孩子的工作调整,老人的身后安置及家属的生活照料等,未曾向组织提出,就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试想,世界上还有哪种境界比克己奉公、舍生忘死的境界更高尚的呢!

  --杨仲信

  (邯郸市政协原副主席,曾任曲周县委书记,与王彦生共事5年)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年终干部考核过多过滥,基层干部每年都得拿出两三个月时间应付各类考核,有怒而不敢言。我和王彦生对此做过探讨,提出要写篇文章指陈这一时弊,反映基层意愿。当我把稿件写成交付他审核时,王彦生细阅文稿,语重心长:这是一篇份量较重的"负反馈"文章,极有可能会招致政治风险,用集体名义发稿,将来可由集体承担责任。文稿被河北省政府办公厅采用后,河北省委五位原主要领导都对此文签批了明确意见,指示要采取措施纠正年终考核的过多过滥。批件下发到市县后,市委大院起了不大不小的震波,县委原主要领导也连夜召集部长们查问作者是谁、现实表现、写作意图。王彦生首先表明自己审阅了文稿,然后又对此事作了客观说明。他指出这完全是为了工作,所写内容符合实际,揭露的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纠正考核不正之风,不仅不是问题,而且对改进考核工作是一种贡献。这样就化解了县领导的迷惑和不解,也化解了我的政治风险。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彦生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政治上他有很强的敏锐性,原则上他有明确的是非观,处事为人上他有很高的诚信度。

  --王海峰

  (涉县审计局原党组书记,时任县委组织部干部)

王彦生办公室工作照

  4、在我心中的王彦生,首先是把对党的挚爱化作对组织工作无限忠诚的人,是一个凭党性凭实绩选人用人的组工干部,任何的"潜规则"在他那里都是行不通的。1993年涉县组织部在组织科的基础上,新增设了研究室。在组织部我是资历最浅的,但要是凭写材料,应该说还是我写的最多。按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潜规则",研究室主任绝对轮不上我,但主管研究室和组织科的王彦生,还是将我这个没有副股级任职经历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也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志因为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对他有意见,他刚直不阿,按原则办事的作风得到了周围同志的一致认可。

  --付岩伟

  (涉县县委党校支部书记,曾在县委组织部任职)

  5、王彦生在西达镇十天时间,行程一百多公里,走遍了十四个行政村,本来是胖乎乎的他,十天下来整个像变了一个人。由于道路全无,天气时雨时阴,每天行走在河滩里,腿脚肿得通红,满脚的血泡,只能靠拄着棍子行走,确实受尽了艰难。镇里干部和王彦生开玩笑说:"王部长,从来没有吃过这种苦吧?"他笑着说:"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吃点苦算什么,只要群众安全,吃点苦心里也感到甜"。

  --曹书云

  (涉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曾担任西达镇党委书记)

  6、王彦生视人民群众如父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1997年6月,他自告奋勇承担了全县的"老大难"苏庄村的后进支部转化和扶贫工作。到村之后马不停蹄就进家串户,利用一天时间翻山越岭走访了绝大部分群众。当看到群众要下到一里多地的沟底去挑水时;当看到村里摇摇欲坠落,不能通行的小桥时;当看到,刚垒了半截的小学校因资金问题而停工,孩子们在大树下上课的情景时;当看到两名病重的群众因家庭困难在家"硬挺"时,他哭了。"这都是我们的亲人啊!看到他们受苦受难,我们能不痛心吗?"他向着对工作有畏难情绪想撂挑子的苏庄村支部书记苏米胡说:"没有困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做什么?工作上可不能"迷糊"啊!"

  --江清海

  (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7、王彦生从来没有因为官越做越大给村里添麻烦。他的家很旧、很小,还是和堂弟两家共住,可他从来没有向村委张口,要求为自己的堂弟批个新宅基地。他也更不会让家里人以他的名义给村里或乡里提要求。他从不为个人的事着想,顾大家、舍小家的思想深得全村人的敬佩。

  --任铁平

  (涉县鹿头乡党委书记,为王彦生家乡的领导)

  8、王彦生在涉县县委宣传部工作时的办公条件非常有限,他总是把明亮、方便的地方,让给其他同志,自己一直是在最不通风透光的角落上办公。同志们几次给他调整地方,他都是笑呵呵地说:"总得有人在角落里,我写东西喜欢安静,还是我在那里吧!"那时候同志们几个人在一个大办公桌上工作,彦生他们的办公桌特别大,白天一边坐4个人,8个人面对面在一起工作。彦生晚上加班是常事,累了就把椅子并一块躺上去睡一会儿,他在椅子上睡觉的样子曾感动了很多同志。

  --付恩义

  (涉县广播电视局局长,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9、王彦生在涉县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的两年间,工作没有上下班时间,从不分节假日,一睁开眼睛就趴到桌子上写,一有时间就深入到基层。仅两年就跑遍了涉县308个行政村,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不容易的。一是因为交通不方便,80%的行政村不通公共汽车,完全靠徒步行走;二是部里还有其它工作。由于他的勤奋,每年都能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30篇以上。

  --刘漳河

  (涉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曾在县委宣传部工作)

  10、王彦生和同学们相处从来没有因工作环境或职位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一种谦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论谁家有事(尤其是婚、丧事),他能参加的一定参加,实在不能参加的,都要托人办理并打电话询问有无困难。

  --张何廷

  (涉县建行原办公室主任,是王彦生的同学)

  11、1996年8月,涉县西达镇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房毁屋塌,王彦生步行四十多里,察看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村,脚上磨出了血泡,却依然奔波着。地处深山中的后匡门村因洪水阻断了交通,全村人面临断水、断粮的时候,王彦生带领着两名工作队员,身背肩扛,翻山越岭,为他们送来了救命的水和粮!当村民看到他们满身泥泞,疲惫不堪的样子时,激动地跪地高呼:"感谢党!感谢政府!"声泪俱下的王彦生和乡亲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中午他水米未进,帮助乡亲们在乱石滩上用手刨着寻找遇难群众,看着他鲜血淋淋的手,乡亲们都掉下了眼泪。这位五大三粗,浓眉大眼的年轻人,竟然对群众有那么深厚,那么细腻的情感,对待群众真比亲人还亲。

  --江宋昌

  (涉县后匡门村党支部原书记)

  12、经王彦生推荐使用的许多年轻干部都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提拔重用的,这些同志也都在以后的工作中创出了不凡的业绩。曲周的不少乡局级干部至今谈起王彦生当时与自己的谈话,仍印象很深。王彦生的话入耳、入心,能把思想疙瘩解开,无论是被提拔重用的干部,还是有想法一时无法满足的干部,都能在他那里得到想要的答案,都能从他的谈话中汲取营养,受益终生。他的"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的为人处世观,影响和教育了周围的许多干部和同事。

  --申玉娥

  (曲周县委书记,时任曲周县县长)

  13、王彦生从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孩子,从老家涉县调到曲周工作四年后,他父亲眼病加重,几近失明,体质也更衰弱,于是他就把父亲和继母接到曲周住。他对外不声张,悄悄在县粮食局第二供应站租借了两间闲房安顿老人住下,每天下班之后就去侍侯老人,帮老人做饭、晒被,陪老人说话、看电视,用亲情温暖两位老人,非常孝敬。外人都以为两位老人是他的亲生父母,根本不知道是他的生父和继母。

  --张东明

  (曲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任县委副书记)

  14、王彦生不仅是衣着的光鲜度不够,一点也不像"领导",在饮食上也不讲究。四年间,到乡调研指导工作,每月少说也有四、五次,吃饭从来不下馆子,执意到乡机关食堂就餐,不开小灶,跟乡干部坐着马扎,围坐在水泥台子四周,津津有味地吃大锅饭。

  --王坤忠

  (曲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槐桥乡党委书记,时任依庄乡党委书记)

  15、王彦生是个非常爱学习的人,在曲周工作的时候,办公桌上、床上到处放着书,工作空闲时看书,晚上睡觉前看书,可以说,他每天都要与书打交道。

  --牛玉禄

  (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时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

  16、2002年我提任副部长后,与几位同样得到提拔的干部商量,一起请王彦生吃顿饭,表示一下谢意,却遭到他的婉拒:"好好干工作,就是最好的报答。要是真过意不去,就等我见马克思的时候,送我个花圈就可以了。"2009年2月6日,在王彦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恭恭敬敬地献上一个花圈,泪流满面:"王部长啊,要是知道上天是这样安排的,我宁愿永远不给您送这个"礼"!"

  --牛玉禄

  (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时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

  17、在涉县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要和彦生在一块工作,闹起矛盾,肯定不怨彦生。王彦生到曲周工作后,我们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比如:平时我们送给他的文件,他在认真批示和修改后,很少打电话叫人去取,很多次都是亲自送到我们手中。跟着他一起向县委其他领导汇报工作,一旦受到领导肯定,他总是说,这是某某同志做的,工作很辛苦;一旦领导对工作不满意提出批评,他又总是说这是我考虑得不周到,不怪下面的同志。

  --牛玉禄

  (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时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

  18、王彦生在生活上从不讲究,就是出差到外地也是如此。不管远赴京城,还是近到邯郸,吃的是快餐小店,住的是小旅馆,办事地点不远时就徒步前往,这在外人看来是"有失身份"的事情,而他却乐此不疲。他经常开导我们说:"家常便饭才吃得舒服,家庭旅馆更有家的味道,步行可以减肥健身,能省些就省些吧,钱还是花在最该花的地方好。"

  --张树彩

  (曲周县司法局局长,时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19、1998年,因所辖某村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基层组织工作年度考核中我排在了最后。按照县委当时推行的干部管理末位淘汰制,由一个大乡镇的副书记被调整到一个偏远的小乡镇担任副乡长。正当我垂头丧气、打算破罐子破摔时,王彦生来到身边,推心置腹地和我谈心说:"建章,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受点挫折,走点弯路也是难免的事,关键是自己不能灰心丧气,要能够放下思想包袱,继续奋斗,经受实践考验。县委将关注你,我作为组织部长将直接关注你。只要你好好努力,组织上绝对不会放弃你。"使我放下了思想包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贾建章

  (曲周县委农工委书记,时任依庄乡乡长)

  20、2002年下半年,经过他的精心谋划,曲周县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在他亲自组织领导下,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不仅顺利完成任务,使10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而且得到了全体报考人员、各个监督部门、社会各界群众和县四套班子领导的一致好评。县委组织部的两名干部,笔试和面试成绩都位列所报职位第二名,分别与第一名的成绩相差无几。他们都没受到一点点照顾,照样落榜。然而,他们对自己"近水楼台不得月"却毫无怨言,至今仍然认为这次公开选拔是一次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公平、公正的公开选拔。

  --贾志民

  (曲周县委正科级组织员,时为县委组织部干部)

  21、王彦生每次到村走访调研,从不跟乡镇领导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拥,经常是和司机两个人,轻车简从进村。他怕给基层添麻烦,很少在村里吃饭。有一次,他来村调研工作,天色已晚,在我一再恳求下,终于同意留下吃饭,但有"约法三章":一不动酒,二不吃肉,三不准其他干部作陪。这几条弄得我很难办,就向他解释到:"东南乡的人待客,备酒备肉是不能少的,如今村里生活水平高了,喝两盅酒、割二斤肉是家常便饭,再说,这是我个人的心意,决不花公家一分钱。"他坚持不让步,最终只吃了一碗菜面条、一个馒头,就算"酒足饭饱"。

  --张德顺

  (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原党支部书记)

  22、我刚认识王彦生时,他就穿着从涉县带来的那件绿色军大衣,这件大衣在曲周陪伴了他五个冬天。每次出门,这件大衣是必带的,因为这是王部长唯一一件御寒的大衣。他贴身穿的一直是那件印有"涉县县委组织部七一表彰"字样的吊带背心,早已褪色,并有好几个窟窿,但他仍舍不得丢弃,依然穿在身上。

  --贾贵生

  (曲周县交通局地方公路站副站长,时任王彦生司机)

  23、不论下乡还是开会,只要路遇老人或小孩,他总要停下车来带他们一段,送他们一程,也顺便了解民情民意。王部长每年都要亲自下村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党员。每个人的名字和情况,他都清清楚楚。每当组织发放的慰问金不足时,他就拿自己的工资补上。

  --贾贵生

  (曲周县交通局地方公路站副站长,时任彦生同志司机)

  24、2005年7月,王彦生被确诊患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后,依然选择坚守岗位,每天吃着大把大把的药片,处理着繁忙的公务,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痛抗争、与时间赛跑。奥运安保期间,只要是他值班都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饿了就吃方便面充饥,困了就在办公室休息,有时头痛得厉害难以忍受时,他就用椅背顶住头部来缓解,没有因病请过一天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把全部的时间和智慧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杨晓和

  (丛台区委书记)

  25、20年来,王彦生同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群众作为衣食父母,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父老乡亲的浓浓爱意,深深的赤子之情。在抢险救灾队伍中有他奋勇的脚步,在社区村落之间有他忙碌的身影,在平民百姓家中有他谈天的笑声,在困难群众面前有他问候的话语,在孤苦孩子身边有他心疼的眼泪,在赈灾捐款箱前有他慷慨的解囊,甚至在每次调研时,他都随身带上几百元钱,看到生活艰难的群众,就会主动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杨晓和

  (丛台区委书记)

  26、王彦生始终就是个简单的人,就是个普通的人。他的简单体现在,他始终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他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过来说,他又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人,就是因为它能够把他的简单保持了一辈子都不变,他是"两个务必"的忠实践行者。

  --杜树杰

  (丛台区人民政府区长)

  27、博大宽容的心怀是王彦生品质最充分的体现,他有容人之短的胸怀、容人之长的美德、容人之易的肚量。在常委会上,对发现的问题总是及时提醒,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中加强理解;对待出现的小分歧,总是能够坦诚面对,善于耐心倾听,总是习惯完整地听完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下属工作中出现了差错,他总会以婉转的口气说:"我感觉这样是不是更好,你听听看,如果觉得合适你就再想想,不合适的话这样也挺好。"

  --张世强

  (丛台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8、王彦生是一名常委组织部长,手握干部调整、提拔大权,但不管什么人打招呼、写条子,他从来都是一句话,"真正能干的、有德的,组织不会亏待你;否则,什么关系都不行。"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也正因为如此,一批又一批有能力、肯实干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丛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马建民

  (丛台区委副书记)

  29、王彦生对待同志和蔼、谦虚、热心和诚恳,像春天一样温暖。谁有了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每当看到同志们思想上有包袱时,他主动与人谈心,春风化雨般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

  --李相珍

  (丛台区政协主席,曾任区政府副区长)

  30、王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尤其是在生活上,从来不与别人攀比,下基调研往往只是一碗面条,一件衣服也是一穿就是好几年,几十块钱的手表一戴就是好几年。

  --陈 重

  (丛台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31、曾经,一起谈到人生和工作的发展,你说你很知足,前程上并没有更大奢望,鼓励我,要追求人生更高的目标。起初,我猜不透这是诚实还是精明,只好淡淡地笑笑。换届时,"班长"和我谈到你,说起你对我的推荐,说起你心中总是装着别人却从不提及自己的高尚情操。我才明白,你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才知道,你的厚德载物、正派公道。两年来,你从未向我提起,哪怕一点点的暗示,你始终是那样的从容淡定,既珍视同志间战友般的情谊,更有着共产党员的坦荡和自豪。

  --张海英

  (邯郸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时任丛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32、多年的接触交流,时常感觉到王彦生身上有一种对事业炙热的追求,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他的为人谦和得像一枝粒粒饱满、沉甸弯垂的谷穗,让人感觉到是那么厚重,那么令人尊敬。

  --张志祥

  (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33、在我心里,王彦生是一个善于做干部思想工作的人,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力维护班子的团结。2007年区政府换届时,由于工作需要我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改任常委副区长,原来排位在我后面的两位同志排在了我的前头,彦生怕我思想上有情绪,就主动找我聊天说:"我们都是党的干部,进退留转都是党的事业需要,千万不能因此而闹情绪,影响了工作,影响了团结。干部的成长需要多岗位的锻炼,这都是动态的,在涉县时你是我的部下,而现在我们是同事,都是区委常委,凭你的能力和为人总有一天会超过我的!"

  --樊中青

  (丛台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

  34、王彦生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力维护班子的团结,在班子里经常起着"稳压器"和"灭火剂"的作用。熟悉王彦生的人都知道他性情温和、平易近人,而其坚持原则、性格柔中有刚。有一位干部因为对工作调整不满意,怒气冲冲要找区委主要领导"说事",王彦生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告诉他干部调整方案是组织部提出的,这也是组织上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谈谈!凡是和王彦生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历来是宁难为自己,从不难为别人!

  --樊中青

  (丛台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

  35、2004年,我就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当时的联东街道办事处矛盾重重,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王彦生及时向区委建议将重任交给了我。我犹豫徘徊……王彦生语重心长:"任人唯贤,不仅仅是选贤举能,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合适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个领导班子,只要能以宽广的胸襟去面对困难,不谋私利,不争权力,就能获得最大的拥护和支持……"。此后他就像一个可以分忧的兄长、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多次细致透彻地摆明利害关系,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告诉我:"问题出给你,答案自己写,我相信你的能力……"正是王彦生的信任和支持支撑着我克服了各种困难,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刘兴国

  (丛台区政协副主席、苏曹乡党委书记,时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

  36、作为邯郸市中心城区丛台区管干部的组织部长,王彦生始终固守着自己内心的平静,从不把时间浪费在觥筹交错中,消耗在繁文缛节里。他的八小时之内,是专心工作;八小时之外,是静心学习。

  --张俊兴

  (丛台区文教体局党委原书记、局长,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37、王彦生总是善于体谅包容他人,是一个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从不让他人不舒服的大度君子。2004年,有位市直部门的领导要王彦生给安排个择校生免费进热点小学就读。他没有空口许愿,委婉地拒绝了,那位领导当着很多人的面指责他,他只是笑笑,心平气和地送走了这位领导,终究没有把这件事情强压给学校。

  --张俊兴

  (丛台区文教体局党委原书记、局长,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38、王彦生给人的印象总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不摆什么"谱",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同志,只要碰面,他总是主动与人打招呼,没有一点"官架"。

  --高玉生

  (丛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时任光明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39、王彦生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也不例外。他的女儿王玉洁是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分配到丛西街道党政办公室工作。按一般人想法,她下基层大概只是过渡一下,很快就会调回区机关的。我也向他提过这个问题:"不如把玉洁调回区机关吧,工作面更宽些,接触的人更多些。您身体也不好,玉洁离你近些也方便照顾您。"可他却笑着说:"我的女儿没什么特殊的,基层才是最锻炼人的地方,你们还得更加严格要求,多压担子,不可以有丝毫的照顾。"就这样,他的女儿在基层一干就是三年多。

  --张丽英

  (丛台区丛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彦生所包街道书记)

  40、王彦生兄长般的情怀,体现在他的包容大度上。2008年奥运安保前期,丛西街道辖区的"空挂户"刘春芳进京上访,造成严重影响,被市、区通报。王彦生作为分包领导,向市委、区委作了检查。我心里非常不安,更多的是自责。他却语重心长地说:"我理解你们的工作难度,这是个意外情况,没关系,你不要有心理包袱,这个责任我来担,你继续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就这样,王彦生把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为这事,我在他面前没有任何掩饰地流下了泪,这眼泪为我工作的疏忽给王部长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而流,更为了他的宽容大度和兄长般的呵护而流。

  --张丽英

  (丛台区丛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彦生所包街道书记)

  41、在同事面前,王彦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兄长。他从不摆官架子,经常与同志们谈心,他对同志们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什么困难,他积极出面,跑前跑后,全力帮助。

  --张书清

  (丛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42、刚参加工作时的时候,对领导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与领导走个碰面也不敢打一声招呼,这时,王彦生总会微笑着喊我一声:"刘楠",那会意的微笑,平和的话语,给了我无比的自信。

  --刘 楠

  (丛台区委党校科员)

  点击图片 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