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牧:将中国引向世界
据《南方周末》报道,1978年之前,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的副总理谷牧还从未踏出国门。而到1988年时,谷牧已穷十年之功,为中国经济由固步自封转向融入世界打下了基础。十年间,谷牧一人扮演着多个角色:他既是开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对地方,他是中央的决策者,在中央,他是前线的指挥官。
1978年5月11日,“真理标准”一文已见诸报端,但尚未震动全国。第二天,中央派出的西欧考察的第一支队伍抵达法国,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谷牧正是该团的负责人。这是谷牧第一次出国。在回忆录里,他仅用“紧迫感”简单地表达了当时的心情,但考察团已被中西间真实的落差所震动。
6月6日,考察结束,谷牧回国,与考察团成员合力撰写提交给中央的考察报告。“我们应当把欧洲当作争取第二世界的一个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强工作。”该报告认为。谷牧提出:为了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要有灵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贸体制上,应给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权力;必须进行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加强技术交流,尽可能多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那一年,另外两个出访的考察团也向中央提交了报告。其一受谷牧委托南行港澳。该团的报告大胆提出对有条件的地方,“有必要实行某些特殊管理办法”。另一支由李一氓、于光远等人带队,去了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考察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间的兼容性,也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内涵。
学西欧的科技,引港澳的资金,参考南斯拉夫计划与市场并行的经济体制。三路人马,三份报告,奠定了改革开放初期政策思路的雏形。
1979年5月,谷牧亲赴广东、福建两省。二十多日的调研结束后,他勾勒出了特区政策的轮廓:经济计划以省为主;赋予这两省较多的机动权;财政上划分收支,新增收益较多地留给地方;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各划出一定区域办出口特区,优惠税率,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时至今日,这些最初政策虽已几经调整,但其内核却从未改变。
1988年,谷牧年事已高,即将离开国务院领导岗位。当年3月,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谷牧说,外向型经济在沿海地区将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我有这个信心”。这次报告被视为谷牧的“告别演说”。在谷牧告别之后的20年中,中国已逐步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足以告慰谷牧的努力:现实比他的信心走得更远。
谷牧同志简历
谷牧,山东荣成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到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是“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北军第一二〇师、一〇七师、一一二师开展党的工作,任中共东北军一一二师工作委员会书记。1940年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主任、统战部部长,中共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警备区政治委员,鲁中南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济南市市长、济南警备区政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1954年后,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主任。1965年后,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66年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政委。1975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80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任国务委员。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成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