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会见中外记者。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史学家史景迁考证,有据可查的中美第一次接触发生在1784年,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停靠中国广州港。是年,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结束;中国清代正处“康乾盛世”。
故人如有知,当惊世界殊。
200多年后,美国早已是世界头号强国;古老的中国经历维新与共和、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洗礼后,开始进入新的盛世。
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至18日对中国展开首次国事访问,正是中美梳理检视两国历史关系、展望定位新时期战略关系、明确各自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努力的重要一环。
奥巴马这次访华,适值中美建交30周年。从在冷战大背景下握手开始,中美关系已全面拓展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层面,中美交往的广度、深度、速度、规模、体量以及在国际关系上的重要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元首互访,是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奥巴马是首位在首个任期第一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他对美中关系重要性的理解不言而喻。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近日透露,以“变革”为旗号的奥巴马上台后曾明言,唯有加强沟通和合作的对华政策“不能变”。
中方同样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个场合指出,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鼎有三足,然后持稳。健康的世界经济、和平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全球生态,正是中美共同战略利益诉求之“鼎立”三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这决定两国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经过多年往来,中美关系的利益渗透已深化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而金融危机、国际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也亟须中美会同其他国家携手应对。
世界经济复苏还显脆弱。美国是危机“发源地”,中国也倍受其害。由于应对得力,中国正在逐步摆脱危机,并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美国也于今年第三季度恢复增长。目前,复苏虽有起色,但根基尚不稳固;金融危机刚走出谷底,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要巩固复苏态势,推动平衡有序发展,真正挽救世界经济于危局,尚需中美两国秉持互利共赢理念,合力应对。
国际安全形势难言安全。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的两场战争远未结束,其“反恐”策略影响中东、南亚,乃至全球局势。核不扩散问题也是中美两国共同的重大关切,加强世界核不扩散体系仅靠一国不可能实现,沟通协调立场必不可少。
全球变暖牵动全球人心。本月初,40余个小岛屿国家代表在巴塞罗那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上警告,拖延解决全球变暖将使他们的国家面临“没顶”之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是新兴经济体,其减排努力关乎世界,备受瞩目。
奥巴马这次访华,正是中美就这些全球问题达成理解和共识、探索应对良策的契机。奥巴马中国行之所以引来海内外关注,在于中美之间是良性互动、谅解合作还是矛盾分歧、相互对抗,牵动时局人心。正如美国国际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今年1月在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期间所言,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当然,任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能臻于完美。中美双方在贸易、人民币汇率、美元地位、减排、政治军事互信等议题上仍存摩擦和异议。不过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问题和分歧的存在,反过来给进一步加深对话、扩大交流、提高合作层次创造了契机。
今年7月,中美经济对话机制“升级”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美两国元首半年间两次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和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均释放出两国着力推进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诚意和努力。
今年7月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奥巴马致辞时援引中国“亚圣”孟子的一段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希望中美共同开辟一条通往未来之路,避免猜疑和分歧堵塞道路。
如何减少猜疑和分歧?早于孟子的中国“圣人”孔子或能给出一个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成就自己,需成就别人;通达了世界,也就通达了自身。
以人生喻,中美关系“三十而立”,甫进成熟期,唯有互相尊重、互为镜鉴,方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这既是中美两国民众之幸,也是中美对构建和谐世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