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梳理奥巴马访华后中美关系 启中美共生时代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9日01:51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他四天三夜的中国之行,今天前往韩国进行访问。几天的时间,奥巴马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今天我们的节目将进行一番短暂的梳理,首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奥巴马的行程。
(播放短片)
解说:
在昨天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谈之后,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期间温家宝表示,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疑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而回顾奥巴马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四天中,中美双方在不同场合,也都在强调着合作的重要性。
上海大学生:
这次中国之行,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又想从中国带回去什么?
奥巴马(美国总统):
除非美中两国一致,不然能够解决的全球的挑战是极少的,如今我们有着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我们在当前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复苏、洁净能源的开发、制止核武器的扩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小片中主持人: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下午乘专机从上海飞抵北京,继续对我国进行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
小片中主持人:
今天胡锦涛主席将与奥巴马总统在结束会晤后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共同会见中外记者,介绍会谈成果。
胡锦涛(中国国家主席):
中美两国的有关部门,已签署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并且正式启动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奥巴马:
我们在这里会晤的这个时刻,就是美国和中国之间关系从来没有过对我们集体的未来与现在更重要的。
胡锦涛:
我和奥巴马总统都表示,愿意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深化两国反恐、执法、科技、航天、民用航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并继续推动两军关系取得更大的进展。
奥巴马:
就像胡主席刚才所说的那样,我们还谈到了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来维持这一次的经济复苏,为了使得经济的增长,能够带来很的就业机会和持续的繁荣。
解说:
昨天,胡锦涛和奥巴马还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在声明中重申要建立应对挑战的伙伴关系,面对这种关系的定位,有媒体的报道标题也道,“胡奥会”开启了中美共生的时代。
就在今天奥巴马结束四天的访问离开中国,面对双方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主持人:
如果从我们媒体的角度来观察,奥巴马总统此行中国他带来了什么,带走了什么?
白岩松(评论员):
跟上海大学生问问题是一样的。如果要是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比如说这两天我们一直在观察,我觉得他带来的是的视线、新的定位和新的态度。新的视线就是我们昨天曾经说过的平视的视线,不再是仿佛平视,但是还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没有了,这是带来了一个新的平视的视线。带来了一个新的定位,虽然既不像欧洲媒体分析说,这两国里面有可能在这次“胡奥会”的时候,会变成一个战略伙伴的事情,没到这个地步,但是伙伴的关系变得明确了,新的定位。还有一个就是新的态度,即使他对你有一些挑剔的地方的时候说话也比较温和,类似像人权等等这样的领域里头,美国的媒体都看出,他跟前几任总统不一样,好像这里头有更积极的因素在里头,所以他带来的是新的视线、新的定位和新的态度。
带走的是什么呢?我觉得一个感性,一个理性。第一个是感性的认识,他以前没有来过中国,这次大学生英语这么好,在上海说了,在美国又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这种记忆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再一个在文字在图片,再想象中国也不是设身处地地感受来看更好一点,你看这几天北京很蓝吗?感性的认识一定还有很多,但是我觉得更该关注的也许会存在着理性的思考。
上了飞机也许将来很的时间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显然在崛起,美国该怎么跟它打交道,虽然他嘴上不说遏制,但依然会去思考,将来美国跟它怎么打交道,世界又该跟它怎么打交道,我觉得全世界恐怕这两天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
奥巴马总统访华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就是“两国的合作”,说到合作的时候今天我注意到,美联社有这么一条评价,它说“在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是一两个单独问题可以概括的”,你怎么理解它的这样句话?
白岩松:
这是事实。
首先从中美这两个大国来说,现在要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即使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的时候,中美两国不管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等,很多因素都有值得讨论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举一个细节就好了,很多的媒体已经注意到了,这次中美的《联合声明》6500余字,居然比以前的所有的三个《联合公报》,包括声明等等全都长,不长没办法,装不下。
我觉得这种不是一两个问题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目前这两个国家已经不仅仅要只对对方负责,还到对这个世界和人类负责,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要关心的问题当然得超过6500字。
主持人:
这个中美《联合声明》里面囊括的问题很多,而且中美之间好像在《联合声明》的表述中第一次就这么多的问题谈到合作,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
白岩松:
对。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当这两个国家开始更多地不仅仅去思考两个国家的事情,而要考虑到整个世界问题的时候,也面临着别人怎么去看待你的问题,印度如何看待你,欧盟怎么看待你,俄罗斯怎么看待你,日本怎么看待你等等,接下来我们会有时间去探讨着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高兴地送走奥巴马之后必须非常冷静地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
这个时候,因为我们说中美两国是世界政治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在这次中美会晤之后,因为刚才说到世界各国怎么定位这个关系,另外一个中国怎么定位自己,你觉得这个时候中国应该怎么定位自己在世界关系中的作用?
白岩松:
我觉得中国依然要坚持自己的,怎么说呢?并不是说这一年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这一年的时间,现在是11月份,在去年这个时候,中国正好是刚刚面临金融危机之后出台了四万亿的扩大内需的计划,刚刚开始实施,整整一周年。我们想象一下,这一年的时间里头,中国的地位前所未有地上升,因此有国外的媒体会认为中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赢家,其实当然不能用这样的话语去(评价),但是中国显然不是输家,你的话语权,你的各方面的权利得到更大的提升,包括战略地位也都在国际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G2说法是在这一年里产生的,G20这样的一个会议,中国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解决世界问题的框架是这一年里诞生的。
去年这个时候,有趣的是,美国总统还不是奥巴马,奥巴马已经有了新的态度1。,所以这一年,中国已经突然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个时候依然清醒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一如既往,这是中国该有的一种态度。
主持人:
当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在中国进行首次会晤之后,全球其它的地方的媒体又是怎么关注的呢?我们接下来来连线中央电视台驻印度的记者孔琳琳。
琳琳你好。
孔琳琳(本台驻印度记者):
你好,董倩。
主持人:
印度媒体是怎么关注奥巴马这次中国之行的,他们的评价都是什么?
孔琳琳:
作为中国的邻国,同时也是美国近年来亲密的战略伙伴,印度舆论非常关注这次奥巴马中国之行。
从媒体报道来说,印度舆论主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涉藏的议题,二是南亚议题。针对前者,17日《印度斯坦时报》和《印度时报》等主流媒体均在主版显著位置报道了中美峰会,而其中奥巴马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奥巴马希望中国政府和在印度流亡达赖喇嘛重回谈判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另外,针对中美领导人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有关南亚议题的表述,比中国承诺支持改善印巴关系,并在与南亚有关的问题上展开合作,包括反恐、气候变化和核不扩散等,《印度斯坦时报》在今天一篇发给北京的消息称,在中美《联合声明》中提及南亚,会使印度政府感到失落,它让人感觉到美国已经把中国看作是亚洲区域内最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一个国家。实际上今天下午,印度政府已经发布了一个简短的声明,说印巴关系不需要第三方介入,这样一个部分表态可以看到印度政府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一贯敏感。
主持人:
琳琳,另外我们知道这次美国总统访华的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中美之间有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下个月印度总理即将访美,他对于印度方面对于中美之间达成的这种关系,他的评价是什么?
孔琳琳:
事实上,印度这次对于中美这个《联合声明》解读是非常细的,因为这里头也有涉及南亚的关系。那么在在这两天有关奥巴马访华的报道中,此前媒体也关注到印度总理下一周的访问美国,因为这个月奥巴马的亚洲外交的开展得非常密集,在下一周基辛格总理将在白宫参加英国为他专门举办的盛大国宴。
华盛顿方面还透露,奥巴马将在根基辛格面对面交流中分享他的中国访问经历和敢想,美国和印度也会谈到中美印三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对于印度而言,它的领导人访美,可以很好地平衡目前一段时间中美印三方关系,打消印度的一部分疑虑。针对美国而言,它与它的两个合作伙伴,中国和印度在这个月都进行了最高级别的互访,可以使美印关系和美中关系都达到一定程度的高度。唯一差强人意的可能是印中关系,因为相比于日美和中美关系目前的高点而言,印中关系在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
非常感谢琳琳。我们接下来再连线中央电视台驻欧盟的记者王银桩。
王银桩,你好。
王银桩(本台驻欧盟记者):
你好,董倩。
主持人:
只有一个问题,这次欧盟,我们知道它作为世界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一级,它怎么看待这回中美之间最高首脑的会晤?
王银桩:
欧盟认为,这些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体,而且使中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目前美国由于在经济上有赖于中国,所以和中国走到了一起。现在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欧盟认为,在全球重大问题中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等等方面,如果没有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参与和合作,世界上的问题就无法解决。特别是在12月份,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果中国和美国不能在气候问题上达成一致,这次会议也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另一方面,欧盟也认为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够走到一起,平等对话,这对整个世界格局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新的影响。
主持人:
非常感谢王银桩。
岩松,听完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论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白岩松:
其实我在想的是,比如说我们也可以说这次到日本访问的时间很短,但日本的媒体也登了,说美国其实去跟自己亲近的国家的时候都速去速回,去欧洲的时候也是这样,你看它会找到一种平衡。接下来你会发现,印度的领导人马上就会访问美国,会有盛大的国宴等着他,当他访问回来之后,他也会获取一种平衡,美国一定会去做好这方面平衡的工作,不能因为这次说了很多的好话,我们会立即解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欧盟。欧盟马上要选出“总统”,以及“外长”,它究竟能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在这个世界上如何作为,非常会改变世界政治的局势。当它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中美或者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的问题,它也是一个硕大的拳头,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都应该在望着奥巴马的背影的时候,中国要理性地思考。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正在直播的《新闻1+1》,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前后一共有七位美国总统访华,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历史。
(播放短片)
解说:
此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一年内访华,而自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以来,37年来,共有7位美国总统在任内访华。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走下空军一号飞机,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尼克松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尼克松来的七天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七天”。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福特访华,中美双方重申遵守中美《联合公报》。
里根访华,中美双方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等四项协定和议定书,并草签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老布什访华,主要行程就是会晤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坦率交换意见。
克林顿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三个《联合声明》。
小布什四次访华,成果颇多。2001年他前往上海出席APCE领导人会议;2002年中美双方就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的积极势头,充实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四点意见;2005年中美双方在北京制定中美禽流感共同行动倡议概念文件,也签署了中国民航史上最大的一单飞机购买协议;而2008年8月,小布什带着家人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小布什也成为了任期内访华最多的总统。
主持人:
岩松我就在想,如果30年前缔结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尼克松总统还在世的话,他会怎么看待30年后中美之间的关系?
白岩松:
其实在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战略,在冷战时期的一种考虑,走进中国一种思考。但是现在,他恐怕也会从务实的角度去考虑中美两国必须去走近。话为什么这么说呢?在1972年,尼克松来中国的时候,中国和美国之间GDP的差距是多少?将近40倍,差人家40倍,等到1984年里根来访的时候,已经缩小到接近20倍,1998年克林顿来访华的时候,不到10倍,而今年来访问的时候,已经3倍多不到4倍了。中国以现在这种增速的发展,还会逐渐地靠近,因此我觉得,那个时候应该是处于更加战略的去考虑,现在是战略和务实同时存在,而且务实逐渐占据上风的一种考虑。我觉得尼克松肯定想都不用该想,更该来,不会那个时候在国内还要绕半天。
主持人:
所以中国人有句老话叫“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我们能够平等地交流,跟自身的这种硬气是分不开的。
白岩松:
对。但是当你望着奥巴马远去的背影的时候,恐怕还得去想,我们的确还会想,我们的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这个新的高度上,俘获、挑战、机遇永远是并存的。有四个问题你必须面对,第一个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怎么面对我们未来的穷朋友,你如何继续更好地继续代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外交挑战。你不能忘了穷朋友,是人家抬轿子把你抬进联合国的。
第二个,在中美交往过程中,顺的时候好办,如果继续出现摩擦,甚至很严重的摩擦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继续维持这种很好的向前的趋势。
第三个,世界上给了你越来越多的权利,甚至声誉和尊重,但是你尽义务的时候如何不超过自己的能力,又要比原来尽的义务更多。
最后一个,你在怎么跟中美已经越走越好的情况下,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盟,我们很多的穷朋友关系都能处好,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是收获了这次奥巴马来访之后,必须去思考和做好的事情。
主持人:
在未来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中国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和角色,这是需要重新定位的。
白岩松:
我觉得很长的时间里头,依然要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身份去……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