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另一方的视野:印度人眼中的62年中印战争(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30日13:14
对于印度是否有纪念那场战争的轰动性的影视作品,几个印度朋友都对记者说没印象。《环球时报》记者则在新德里一家最大的音像市场找到了一部名为《真相》的电影。据说只有这部电影能算得上与中印战争有关的经典影片。影片描述的是中印战争拉达克地区的战事。印度人在片中特别强调,中国人在战争前天天用大喇叭喊“印地秦尼巴依巴依(中印两国是兄弟)”,给印度人上够了迷魂汤,然后突然袭击,才在战争中占了便宜。此外,片子数次借士兵之口宣称“一个印度士兵就消灭了20个以上的中国士兵”,看了感觉有些滑稽。对于战争的失败,电影中给出的原因是:上层出于政治考虑,要求部队不要恋战、撤出战斗。

  
美国记者拍摄的中印战争的照片

  
  教科书中很少提到中印战争

  《环球时报》记者曾听中国留学生说起,与同宿舍的印度同学讨论1962年战争和边界问题时分歧明显。于是记者找德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请他们问问身边同学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一个名叫布诺的印度学生听到问题后反问:“除了1962年,为什么中印之间数千年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他认为这场战争是双方对形势估计错误,现在印度需要向中国学习的东西很多。一名正在备考MBA的男生库马尔说:“我对这个了解不多,我听说中国占了印度大片土地导致了这场战争。”而一名爷爷参加过1962年战争的高二女孩安卡尔说,她知道这场战争印度输了,中国因为装备好赢了,但也希望两国未来关系改善。记者想请她爷爷谈谈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但女孩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记者。

  
美国记者拍摄的中印战争的照片

  
  在《环球时报》记者问过的10名学生中有5人表示不知情,也有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女生说印度赢了战争。另外知道的5个人中,有2到3人认为这场战争涉及麦克马洪线,也与达赖喇嘛有关,而这些认识都来自于中学课本。一名刚刚考取了一所私立大学的女孩告诉记者,历史书中没有提到过中印战争,但她上的政府学校高三的《政治》课本中专门有一章关于印度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对此有所提及。

  在新德里,本报记者也问过一名出租车司机,对方说:“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很久了,不要提了,我想说现在,中国印度是两个大国,我们之间有很坚实的友好关系。”记者也问了一位30多岁的瑜伽老师,他说:“那是历史,过去很久了,我们要面向未来”。他认为反倒是毒牛奶事件和中国玩具质量问题对中国形象影响更大,因为这涉及人们关心的健康问题。

  精英们的战争记忆各不相同

  在印度,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往往受到精英阶层的主导。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时,时年36岁的印度人民院议员瓦杰帕伊带头前往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呼喊反华口号,要求尼赫鲁政府增兵把中国人“赶回去”。

  2004年8月,昔日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已步入耄耋之年,当时,78岁的瓦杰帕伊在卸任总理3个月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将原本挂在印度精英嘴边的那场“中印边境战争”称为“中印边境纠纷”。这一细微的差别清楚地折射出印度精英阶层对华态度的转变。

  此外,印度的一名陆军上校是《环球时报》记者的老朋友。他主张中印两军加强交流,但对那场战争仍记忆犹新。他的个人看法是,此役的爆发的确是印度理亏在先,毕竟当时印度军队都已经冲昏了头脑,居然把前进哨所建在了“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军队发动反击当然占理。但他也认为,“我们是在不停地、主动地挑衅中国,但动作都不大,可你们最后却给了印度狠命全力地一击,把我们打蒙了”,“西藏海拔那么高,运输条件那么差,你们却能调动这么强的力量,说明你们早在很久以前就暗中准备给我们一个教训了,这点让许多印度人想不通!”

  为了进一步探究印度精英的态度,《环球时报》记者致电印度最大的私人通讯社亚洲新闻社一位副总编辑斯瓦米先生,他本人在1962年前出生。记者问他是否觉得1962年战争仍然重要,他回答“这是肯定的,虽然印度和中国之间此后没有战争,边境地区也维持和平,两国关系极大地改善,但是两国边界尚未划定这是事实。虽然大家都希望两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但那并不是事实。印度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反映了各方的不向意见。”他个人印象里印度方面最近讲述1962年战争的影片和书都不多,报道也不多,但他解释说,“一个问题可以很重要,但并不一定是人们日常关心的问题。”

  给记者唱那首战争歌曲的狄博杰教授说,他小时候知道这场战争是因为突然有很多西藏人来到他的家乡,解释原因的时候会提到战争。小孩子当时觉得藏人的服饰很可,但是流亡藏人也帮助修公路,对当地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地民众也对他们表示同情。他感觉至今在流亡藏人多的地方,比如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地区和南部的卡纳塔克邦,人们对那场战争的记忆相对其他地方可能会深刻一些,但即使是该邦发行的报纸特别提到战争的也不多了。

  印度战略问题青年学者佐拉华-辛格则认为,1962年中印战争主要责任在中国,结果是印度输了,中国占据了当时属于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对于最近印度往边境增兵,他认为中国不应将此视为威胁,因为边境地区中国的军事优势远大于印度。对于印度一些军官强硬的言论,他认为反映了军队“卧薪尝胆”希望“雪耻”的心理,因为中印战争是印度独立后唯一一场输掉的战争。此外他解释说,独立后印度版图因为巴基斯坦分出去而缩小了,但中国独立后的版图则增大了,印方当时的心理是为何领土增多的中国还要和印度争夺土地。

  他认为,从地缘战略上看,中印两个相邻的大国很难成为朋友,但再次发生战争的几率几乎为零,两国都希望有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经济,因此两国关系是在两个极端中间,可能不时有所偏向。他认为由于印度的政治体制,联邦政府没有那么大的控制力,因此中印之间很难像中日或中美之间那样,搁置争议,发展经济,要先解决互信问题。但佐拉华表示,战争和缺乏互信都是国家和政府间的问题,两国人民之间是很友好的,目前在中国有上万印度人。当然,印度也有刻骨铭心地记着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始终想着报仇雪恨的人。如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现政府智囊团成员巴拉特·卡纳德在其名为《印度核政策》的新书中大肆渲染称,中印未来可能爆发核战争,印度已在中印边境附近的山区开凿两处隧道,用以部署印度国产“烈火”中程弹道导弹,防备中国。卡纳德认为,由于印度和中国存在利益矛盾,无法排除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他建议印度军事智囊团把战略重点从巴基斯坦转向中国。声称印度需要发展战略核打击力量,包括运载核武器的轰炸机。

  印度前国防部长——“阿鲁纳恰尔邦”现任首席部长辛格更是典型的“1962年战争不忘者”,他在解释增兵边境的理由时说,印度国防政策不能再停留在“威慑巴基斯坦”上,“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中印边境部署更多部队是必要的。”

  印度对那场战争的记忆是多元化的

  纵观印度人对1962年中印战争的看法就会发现,一些普通百姓由于政府宣传,还是认为中国当年“侵略”了印度,但毕竟年月已久,并在藏南建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所以并不是很在意。倒是很多印度人对经贸交流更感兴趣,尤其印度商界和青少年。印度知识分子的总体看法比较平和,认为两国领土争端根源在于殖民者的遗留问题,两国在处理方法上也各有不妥,有不少人指责尼赫鲁总理冒进挑衅,错过与周恩来总理缔结边界协议的良好时机。也有一些印度战略家仍在指责中国有领土野心,应对战争负责。这部分人不多,但非常活跃,在媒体中的影响力较大,时常制造出干扰两国关系的噪音。

  更多精彩点击环球时报 https://www.huanqiu.com/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