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亚洲周刊:台湾草根写给大陆同胞“家书”缘何热销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4日11:48
  中新网12月4日电香港《亚洲周刊》今年第49期刊文说,住在上海的一名台湾青年在网站中的帖子,被编成“写给十三亿同胞的家书”,写出三十年来台湾社会变迁,让大陆读者与大陆现状比对,点滴在心头,迅即成为大陆畅销书。

  文章摘编如下:

  一九七七年出生的台湾男生廖信忠承认,作为一个资深网民,当初在大陆天涯论坛上写下这个帖子:《一个台湾70后的三十年——成长及眼中的三十年台湾社会变迁》,他就知道一定会火。不过他没有料到的是,这帖子竟然引来了数十万、上百万点击量,成了天涯论坛上大陆与台湾网民交流的集中地,而后又被嗅觉灵敏的出版社发现,几经周折成书出版。

  今年十一月十日,这本名为《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书刚一上市,立刻登上大陆畅销书榜,甚至连地铁站的小报摊都卖起这本书。出版方北京读客图书公司给出的数据很惊人:首印三十万册已全部发完,现在正以每周五至十万册的速度加印。而他们的销售预期是两年卖一千万册。

  以运作畅销书闻名的“读客图书”策划总监刘按表示,这本书几乎还来不及宣传就已经红了,他对亚洲周刊说,大陆十三亿人都对台湾感兴趣,但是少有人真正地了解台湾。六十年来两岸公众信息严重不对称,催生超级畅销书。他们做的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它的火,想挡都很难挡住。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也是廖信忠写在书介最开头的话。他在大陆工作旅行,才发现大陆人对台湾认识的空白竟然如此巨大。于是二零零八年五月三十日,他开始在天涯网站写长长的、后来变成书的帖子,当时,四周都是纪念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氛围,廖信忠希望能写给大陆的网友看,自己所经历的台湾同样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这本身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何况这个解释者既非学养深厚的知识分子,也非饱有经验的老人,他只是个年纪轻轻、经历普通的小网民。可廖信忠毫无负担,也无架子,他像写日记一样,把自小经历的三十年娓娓道来。他说,要讲给大家听的,不是知识分子垄断的台湾,而是家长里短的台湾“草民生活史”。这种叙述方式,令对台湾完全陌生的读者产生了少有的亲近感,停留在想象里的“宝岛”台湾一下子被拉到眼前。

  豆瓣网友“小熊”给这本刚看完的书打了五颗星,她说这本书的叙述“就好像某个朋友在跟你絮叨,哪一年有个什么东西很好玩,哪一年又发生了件什么事很有趣。然后你就发现,原来在另外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是这样长大的,哪一些是我们都有经历的,哪一些是没有的。两相比对,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就出现了”。

  “比对”是大陆人读此书的另一趣味之处。台湾的三十年,从“蒋家王朝”转型,个中汹涌的社会变迁,与今天的大陆竟能相映成趣。

  台湾这三十年的政治变迁史构成了草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你可以看到,当廖信忠还是“死小孩”的时候,台当局当时还患有幼稚的“恐共症”,法国作家佐拉因为译名中含有“左”都被打入左派,成了禁书。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被强行改名《大漠英雄传》,只因为“射雕”两字出自于毛泽东诗词。而廖家人参加的基督教会,因为有海外背景,支持“党外人士”,则被扣上了“国际阴谋集团”的帽子……。

  《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副标题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十三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廖信忠自己不喜欢,觉得太“套近乎”,很“雷人”。

  廖信忠还没有适应,从一个倒霉的失业男青年变身成“超级畅销书作家”的过程。“我最近一直在想我的人生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已经有不少文化评论人认为,他的这封“家书”必定将在两岸民间交流史上留下一笔。

  以下是亚洲周刊对廖信忠的专访摘要:

  最初为什么想到在天涯上写那个帖子?

  在大陆一阵子了,我发现许多大陆的朋友问我有关台湾的问题常常有极大的相似,甚至会发现许多大陆人对台湾有极大的不了解,比如就不只一个人曾经问我:“台湾坐火车可以到吗?”甚至我在西北的山里,有个老人问我“台湾现在解放了吗”。也许住在沿海的人觉得这种问题很可笑,但这的确反映出一部分的人对台湾印象的确有很大的空白。

  成两岸网友交流平台

  这一系列文章还在我脑子里构想时,我已经知道肯定会火爆,我必须承认包括当初的标题及首发的时间点都是考虑过的;我从二零零二年就开始混天涯,早期天涯还是比较精英化的,这几年比较娱乐化,但这不代表天涯的水平降低了,因为这仍然是一个大陆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毕竟在天涯混了好几年,很清楚大家想要看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但是等到上了头条之后,更多人注意到这系列文章,甚至那个帖子已成为天涯上台湾朋友与大陆朋友交流的平台,我才意识到我惹出不得了的事,也才写得越来越认真。

  其实,我并不希望大家看了真的产生“原来台湾是这样!”的想法,这本书的内容只是我成长背景下所理解的台湾,我把它当作故事书来写,不是很严谨的历史,真正希望的是,大家看了对原先“理所当然的台湾”产生更多不同的想法,并有兴趣发掘这些事。

  为什么你觉得这些事情是应该讲给大陆听的?

  我取舍的有两个重点,第一,这件事是真正的大事,这些事真正是台湾历史的转折点,甚至它的影响所及到了十几年后才显见出来,比如几百年后提到现在,写演义故事会放在那些重点,那就是我放进书里事件的主要考虑;另一个考虑是,有些事根本就在禁区,在书上不可能出现。

  我不希望读者把政治当作这本书的重点,我要讲的是,政治怎么影响台湾百姓在这三十年间的生活,甚至怎么影响到我的家庭、我个人。一般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行为。读者可以看到,越接近当代,我提的政治内容越少,其实这就跟台湾的变化一样,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越来越多值得关心的议题,不再是一个什么都扯上政治的社会。

  你在台湾对大陆的认识,和你现在遇到的大陆人对台湾的认识,陌生程度相似吗?

  我以前为了考中国大陆研究的相关研究生,读了许多这几十年来党史、大陆概论的书籍,关注大陆新闻也有相当的年头,还没来大陆之前我觉得我很了解这个地方,但我真正踏上这块土地,走过越多地方我发现我对这里越来越不了解,毕竟大陆太大,每一个地方都不一样。苏珊·桑塔格讲过一句话“任何一个对世界有兴趣的人都会对中国有兴趣”,这句话我高度认同。

  不仅大陆对台湾好奇,台湾也对大陆好奇,毕竟分隔了几十年,所以彼此对对方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理所当然”的想象,并且认为对方就是那个样子的。

  对大陆印象两极分化

  台湾许多人对大陆的消息其实也是有选择性的接受。有些没到过大陆的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还留在满街的自行车与蓝色海洋当中,要不就是“黑心食品”一大堆,完全无视这几年大陆的进步和努力,为了反对而反对;另一些人则对大陆充满了“梦幻王国”般的幻想,认为大陆现在进步得不得了,什么都好,台湾完全比不上,他们对于大陆的印象仅停留在浦东陆家嘴那个天际线的画面,过于妄自菲薄。

  不仅仅是没到过大陆的台湾人,许多在大陆工作或旅游的台湾人,对大陆的认识也仅仅是他们所到过的城市。毕竟大陆太大了,每个地方都不同,至少对我来说,大陆到现在都还是一个谜,参不透。(张洁平)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