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老医生曾放弃国外发展机会 从医61年为民谋福祉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9年12月08日08:08
开展针麻状态下心脏二尖瓣手术
开展针麻状态下心脏二尖瓣手术

张新生在查房  摄影/郭良生
张新生在查房 摄影/郭良生

张新生在查房  摄影/郭良生
张新生在查房 摄影/郭良生

  医者张新生 军中白求恩

  精湛医术涉及外科多个分支学科 从医61年从没收过红包 给一个个病人创造新生———

  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治疗的张新生的病情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身为沈阳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和沈阳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从医61年来,张新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如今他却身染沉疴。12月1日手术后,由于病情加重,医院对他采取了保守疗法。“张院长是这方面专家,他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我看他还是很乐观,依然以自己的病情在给年轻医生讲解。”从北京赶回沈阳的同事,低沉着声音告诉周围的人这一噩耗。“11月15日查出病情后,他还一直坚持学习英语,看医疗书籍呢。”11月中下旬曾给张新生拍过照片的郭良生回忆道。

  以白求恩为偶像,从医61年未收过一分钱红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张新生的眼中病人只有病情轻重缓急之分,没有身份之分。20年前张新生救治过的癌症病人依然在世,而他却病倒了。原同事张立韵听闻张新生的病情后哽咽了,“13年前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是医生的楷模”。

  医者

  30年里的两次人生抉择

  1931年3月,张新生出生在一个国民党军官家庭,1947年高中毕业刚刚16岁的他放弃了依靠父亲走上仕途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学医之路,立志长大后当一名悬壶济世的良医。时隔一年,1948年秋在南京学医的张新生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抉择,他不顾已赴台的父亲数次来电报催促,决定留在南京完成学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决心不走,主要是看到当时国民党的腐败,民不聊生,南京虽然是国民党的首都,但达官贵人纸醉金迷、花天酒地,街上却到处看到衣衫褴褛的行乞者,甚至死在街边。” 谈起这次抉择,张新生坦言,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场景使得刚刚接受了进步思想的他决定留在南京,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与家人一别就是29年,杳无音信。直到1977年,张新生突然接到妹妹从美国转寄来的父亲的亲笔信,29年过去了,母亲思儿成疾,不幸早逝,父亲在信中说,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一家团聚,并劝张新生到国外发展。张新生接到来信放声痛哭,但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为人民谋福祉,是您自小对我立身做人的谆谆教诲。现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并在信中劝父亲叶落归根。

  后来直至父亲在台湾病逝,作为长子的张新生也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

  人生的两次抉择,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张新生都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执着和坚定也是周围人对他性格的评价。

  27年间递交了23份入党申请书

  1951年秋,张新生就读的学校被改为军队院校,他毫不犹豫地带头报名参军。作为领誓人,他还在入伍宣誓大会上坦露了自己的心声:“我的名字虽然是父亲起的,但我觉得在今天加入革命队伍,为人民谋幸福,是真正获得新生!”妻子王文霞是张新生的同班同学,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她说:“当时,张新生那股矢志报国的男儿气概一下就打动了我。”

  入伍后,张新生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家庭背景,直到1977年2月,张新生才实现了入党的夙愿。50年代初,王文霞和张新生先后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附属313医院当医生,并喜结良缘。1966年,张新生受到冲击,被下派到地处科尔沁草原的321医院接受锻炼,一干就是17年,其间他被剥夺了实施大手术的权利,从科主任被发配去打扫厕所。不过张新生没有放弃,凭借过硬的医术他很快成为医院的骨干核心,开展了许多项连不少大医院都望而生畏的技术和业务。从1951年到1977年间,除了“文革”头3年,他每年都向组织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共写了23份,摞起来足有一尺厚。

  1976年8月1日,张新生随医疗队赴唐山抗震救灾,因劳累加上喝了受污染的水,痔疮犯了,非常痛苦,经常便血,张新生忍着病痛顶着“黑五类”的帽子,在50多天里做了100多例手术,荣立三等功。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7年2月,张新生终于实现了入党的夙愿,入党宣誓时,他面对党旗激动不已。那天,滴酒不沾的他,破天荒地喝了两盅高粱白,心里痛快高兴。

  医术

  退回一张死亡报告签字单

  改革开放后,厚积薄发的张新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先从321医院外科副主任被破格提拔担任副院长,之后又调任202医院院长和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

  1983年9月30日,对于王诗宏来说无异于再次获得了生命,他本已被发出了死亡通知书,但却被执着和认真的张新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那天,张新生刚从321医院调202医院当院长没几天,不但家还没搬,相关手续也还没来得及办,张新生准备趁国庆放假,回原单位办妥这些事情。正当他在站台准备登车时,医院医务处主任气喘吁吁赶来找到他,这名主任上气不接下气地一边解释所发生事情的经过,一边呈上一张病人死亡报告签字单让张新生签字。原来,某部一名叫王诗宏的干部被车撞伤后休克,肝部大块裂伤直达第二肝门处,医生已无能为力,请来地方医院专家会诊,上了手术台却做不了。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病人死亡就是眼前的事,赶紧派人去车站把院长堵住,争取在张院长上车之前让他把死亡报告单给签了。

  “人命关天,怎么能这么草率?你离开医院时,病人有没有断气?”张新生没有因为急着上火车就草率地在报告单上签字。当得知这名病人现在血压已经测不到了,而在这名主任离开时,心跳也眼看就要停止时,张新生连车票都没来得及退,急忙赶回病房。经过仔细检查,张新生觉得病人还有抢救的可能,他马上亲自上了手术台,凭着以前在基层练就的肝手术技巧,经过7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地为病人做了肝叶切除及血管修复,王诗宏被张新生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张即将填好的死亡通知单又退了回去。

  时至今日,王诗宏一提起当年的遭遇,都会十分感恩地说:“如果不是张新生院长,那张死亡报告签字单就不可能被退回去了,是张院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切掉8个器官组织创造奇迹

  年过古稀的原沈阳军区后勤部医研所所长张兴旺每年要过两个生日,第二个生日就是20年前张新生为他手术的日子,老人说:“没有张新生院长,我的尸骨恐怕都能打鼓了。”20年前是张新生硬把这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那一年,老人被检查出肺癌伴血性胸水住进了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心血管外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十几名专家会诊后,得出结论:肺癌晚期,回天无力。然而张新生却力排众议,他说:“治病救人,是医生天职。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医生的字典里容不得‘放弃’二字。”

  在众人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张新生毫不迟疑地走上了手术台。通过细致研究和准确判断,经过两次手术,他成功切除了病人两个肺叶、一部分左心房。但很快病人的癌细胞向肾上腺发生转移。按照常理,癌细胞向别的器官发生转移,属于肺癌四期,等于宣判“死刑”。这时同事都劝他别费劲了,但他还是不甘心,仔细分析了病情后,又对病人进行了第二次手术。这一次他又切除了病人的一部分肝脏、一部分肾脏、一个肾上腺、一部分膈肌、一部分下腔静脉和交感神经,连同第一次手术切除的肺叶和左心房等,他一共为病人切除了8个器官和结构。

  在手术做至下腔静脉和肿瘤很难分离时,稍一失手就会发生致命的大出血。这时助手劝他:“老师,算了吧,向家属说明情况,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他没有动摇,“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能放弃。”这也是他在与死神的博弈中常说的一句话。张新生硬是凭着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中外肿瘤治疗上的奇迹,切掉8个器官的张兴旺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至今已经无瘤健康地活了20年,大大超过了肺癌肾上腺转移生存20个月的医学纪录。

  与死神赛跑的多学科医生

  在同事口中,张新生被称为多学科医生,他精湛的医术涉及外科的多个分支学科,他做过的手术涵盖普外科、胸外科、骨科、脑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等多个学科,对内科和药理也很精通,由于他技术全面,许多内科的病人都找他抢救。他的学生、现321医院外一科主任孔祥文评价恩师“不像是凡人,没有不会的东西”。

  一次,202医院有一位护士长在妇产科住院,当时已经52岁了,腹部突然疼得受不了,急坏了妇科的医生,不知该如何治疗,尽管张院长不是妇科大夫,但病人的家属还是找到了他。他来到妇科病房,经过诊断,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并指导医生采用下管引流的办法进行治疗。没过多久,病好了,还平安生出一对龙凤胎。

  在61年的从医经历中,张新生挽救了多少生命,谁也数不清。他曾步行60多公里,在牧民毡房里治疗护理了5天5夜,抢回了孩子的生命;他曾冒着承担重大医疗责任的风险,电击16次挽救心室纤颤病人;一次一位老人突然喉头发生痉挛,嘴里吐出恶臭黏稠的秽物,引起窒息,在抢救过程中,他毫不犹豫地口对口进行呼吸,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2000年9月19日,锦州地区发生一起事故,10人重伤,伤员有严重的呼吸紧迫综合症、胸脑复合外伤、肺栓塞、多发骨折等重症。为了确保伤员救活成功,沈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决定请张新生前来把关。到达目的地后,肩负重任的张新生来不及吃饭,争分夺秒,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之中。终于,把所有伤员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发生了“8·4”毒剂沾染事件。当天张新生作为主要外科专家率医疗抢救小组,连夜坐汽车火速赶赴出事地点参加抢救,在他和其他抢救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把一个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拉了回来,50名中毒者,49人得以生还。

  张新生医术精深,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1983年,张新生被调到202医院当院长,为他搬家的人员清楚地记得,当时,张新生的家里除了一个衣柜、一个水壶外,就是一箱一箱的专业书籍了。为掌握国际上最新的医学动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新生就已经开始自费订阅一些英文版的医学杂志。如今,在书桌案头,还一直放着一摞厚厚的、有些发黄的手写资料,这也是他行医几十年精心整理积累的文献卡片,加在一起大概有上百万字,而且还有几十万字的医学资料是用英文书写的。

  医德

  从医61年没收过一分钱红包

  “金钱会腐蚀和污染一个人的灵魂,一个真正的医生要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张新生把红包、提成和回扣称为医院“三害”。他说:“三害不除,院无宁日,病人无宁日!”从医61年来张新生从来没有收过患者一个红包。

  在草原上行医时,一位老渔民17岁的女儿因患支气管扩张,丧失了劳动能力。因一时拿不出全部的医药费,多方求医未能如愿。慕名找到张新生后,张新生二话没说,立刻收治入院,并代老人向医院申请了缓交医药费的请求。一个月后,病人经张新生手术治愈后康复出院。老渔民心存感激,大冬天凿开两尺厚的冰块,打了几条新鲜的大鱼,走了20多里路来感谢他。张新生坚持不收,老渔民拎着编织袋一直坐在办公楼门口不肯走。张新生实在没办法,只好收下,但送老人离开时,趁老人不备,偷偷按市场价把钱塞进他的衣兜。

  在总医院坐门诊时,曾有名患者塞给张新生红包但被他拒绝,这名患者又偷偷把红包塞到了张新生同事兜里,他严厉地对患者说:“我们总医院不兴这个!”还没等同事发现,他一把掏出红包扔到地上,然后继续认真地给这名患者分析病情。

  被4万元装修款难住中途停工

  有人做过这样的估算,以张新生这么高的名望和资历,若想要收取外出会诊方面的酬劳,一年就得数以万计。其实,张新生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俭朴简单。他和老伴长年吃在医院食堂,衣服除了军装就是白大褂。

  军区总医院车队三期士官汪前山曾担任过张新生的司机,据他介绍,张新生家中最多的就是书,根据张新生的级别,早应该住在更宽敞的房子里,而他每次都以孩子不在身边,只有老两口生活,用不了那么大面积为由推辞了,直到2006年他才搬进了新分配给他的房子,而以张新生的级别完全可住进比这套房子还大40平方米的住宅。“当时张院长亲自跑装修,我记得他去了好几家装修公司,都觉得费用太高了,最后选择了一家报价4万元的,再加上买家具和材料,最多也就需要10万元。”汪前山回忆道,就是这个简单装修,张院长还因为钱不够而中途停工了,装了将近1年才完工。

  面对医疗事故主动亮家丑

  张新生行医态度极端负责严谨,年轻医生模棱两可的诊断都会遭到他严厉的训斥,下属都记得他的那句话:“谁要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我绝对对他不客气。”

  在某医院的院史上,有着这样一段“不光彩”的记载,1983年9月15日,总后勤部通报批评该院发生一起一级医疗事故。其实,这次医疗事故在上报前,患者家属已同意协商解决了。但是刚到医院当院长的张新生却要主动亮家丑,申请通报批评。

  那是张新生刚从321医院调任该院院长,报到还不到一周,就发生了一起病人错过治疗最佳时间导致死亡的事故。张新生当即决定召开常委会,会议两个议题:第一,研究决定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详细情况;第二,研究事故如何上报。第一个议题很快确定,但是第二个议题大家意见分歧较大。有的人表示患者家属已经同意协商解决,何必非要亮家丑呢?那天,平时话不多的张新生,说了很多;平时和蔼可亲的张新生,拍了桌子。于是,医院常委会作出决定:恳请上级通报批评!

  一年后,在张新生带领下医院医疗质量明显提高。两年后,医院打了一个翻身仗,首次被评为全军先进医院。

  领导想加塞看病也行不通

  虽然从1983年就升任管理职位,但张新生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被称为不坐办公室的院长,在他的眼中,病人只有病情的轻重缓急之分,没有职位级别的高低先后,再大的领导想要靠关系加塞看病也行不通。

  某部列兵王晟宇2009年9月30日连续高烧被送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他说:“我和母亲到达总医院时已接近上午11点,常规检查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后,听到旁边的一位医生打电话说,‘张院长,有个战士病情比较重,下午想请您来看看。’挂了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母亲说,院长说他马上到。”

  王晟宇说:“不到10分钟,一位穿着白大褂、岁数很大的医生走了进来,医护人员都称他‘张院长’。我母亲很感激,说这正是您吃饭的时间啊,他只简单地回了句说‘看病要紧’,就俯下身从头到脚对我进行检查,检查得很仔细,还询问了我患病前后的一些情况,就像我慈祥的爷爷,后来又来了几位医生,他们一起探讨我的病情。”当天下午2点,王晟宇便被安排进行“巨结肠”手术,手术进行得十分成功。

  王晟宇说:“住院期间,我向护士打听那位爷爷的情况,才知道他是医院的副院长,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诊断疑难病症最厉害了。听说张爷爷现在病了,我很担心,但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祝愿张爷爷能够早日康复。”

  特约通讯员 戴岳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