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西部大开发取得辉煌成就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09日15:48
  10年来,西部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7.1%提高到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从相当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000亿元左右,增长近4倍。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年均增长19.6%,占全国比重由17.6%提高到18.0%。地方财政本级支出由2601亿元增加到13772亿元,年均增长22.8%,占全国比重由24.9%提高到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年均增长22.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9.2%提高到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1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6.7%提高到17.2%。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5.6%,占全国比重由3.6%提升到4.2%。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公路方面。“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干线公路1.8万公里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贫困县出口路、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通乡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实现98.3%和81.2%,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点的路网骨架。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2008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2.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8.1%,其中高速公路16456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3.2%。

  铁路方面。全长1100多公里的青藏铁路通车,填补了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省区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永载史册的辉煌穿越。到2008年底,进藏列车运送旅客352.8万人,货物280多万吨,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渝怀铁路、兰武铁路复线、遂渝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兰渝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成兰铁路等跨区域铁路以及郑州至西安、成都至绵阳至乐山、西安至宝鸡等客运专线相继开工建设。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多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2.94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23.2%和38.8%,占全国总营业里程的比重达到37.7%。西部地区铁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力紧张得到缓解,在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保障电煤供应等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机场方面。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桂林等12个干线机场和敦煌、包头等30个支线机场实施了大规模改扩建,新建林芝、九寨沟等21个支线机场。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遥远的西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水利方面。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大型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四川都江堰、武都引水二期、宁蒙河套灌区等13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299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79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油气管道。全长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于2004年底全部建成,实现全线商业供气,到2008年底,累计完成输气量454亿立方米,其中2008年输送天然气158亿立方米。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管道工程、长庆—呼和浩特输气工程、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兰州—成都—重庆输油管道工程相继完工。随着西部地区丰富油气资源的加快开发以及周边国家油气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川气东输管道工程、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克拉玛依—乌鲁木齐成品油管道复线工程正在抓紧建设。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油气管道里程14130公里,其中原油管道2010公里、成品油管道3940公里、天然气管道8180公里。

  电力通信。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全面建成。纳雍、托克托等一批火电站,公伯峡、小湾、龙滩等一批大型水电站投产发电,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等大型电站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到2008年底,西电东送新增装机5710万千瓦,在建规模5280万千瓦。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稳步推进。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加快,进一步扩大了通信容量,提高了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新增长途光缆线路23万多公里、长途光缆纤芯498万公里,累计铺设长途光缆线路近35万公里、长途光缆纤芯723万公里。昆明-拉萨、太原-银川-兰州电信光缆传输系统工程相继建成使用。

  城乡基础设施。大中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明显加强,重庆、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实施了一大批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及回收、垃圾处理、供热、供气等建设项目。启动了一批小城镇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解决了不通电行政村的通电问题,建成贫困县出口路1.6万公里,通县油路2.6万公里,户用沼气池590万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五)社会事业建设得到加强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有效改善了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教育。“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368个县通过“两基”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98%,累计扫除文盲600多万人,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两免一补”政策率先在西部地区推行,4880万学生受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以及农村特岗教师计划顺利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建成了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训基地、实训基地。普通高校数量从1999年的251所增加到2007年的467所,普通高校招生数增加2.9倍,在校学生数增加3.6倍。双语教学在新疆、西藏全面展开,少数民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迅速发展,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卫生机构床位总数达108.1万张,卫生机构人员数达149.9万人,分别比1999年增长32.1%、6.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全面建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乡镇卫生院16440个,村卫生室近18万个。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形成,参合率达到85%。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累计救助困难群众5696万人次。

  科技。科技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围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启动一批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2008年专利申请授权量为3.34万件,比1999年增加2.24万件。

  文化体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00—2008年共新增179个博物馆、151个文化馆、1421个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了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6%,电视覆盖率达到97%。农村电影放映、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书下乡等重大项目,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大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处著名景观、建筑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社会保障。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8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40万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面不断扩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制度基本建立,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范围内。

  扶贫开发。2000—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598.1亿元,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从5731.2万人减少到2648.8万人,减少了3082.4万人,占全国同期减少贫困人口的56.9%。西部37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97.6元增加到2482.4元,年均名义增长15.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继续改善,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节目比例分别达到82.5%、95.6%、83.9%和91.2%。资源大县、旅游大县和产业结构成功调整的重点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人才开发。中央有关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加强对西部地区领导干部和各类管理人才培训,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乡镇医师培训、西部引智工程等项目,为西部地区特别是基层培训了数百万实用型人才。东西部地区干部交流深入推进,到2008年底共选派3528名西部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选派573名党政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共选派9批博士服务团1151人赴西部地区挂职锻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选派9.8万人赴西部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在西部地区主要省会城市创建了“全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融资平台”。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开始在人才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改革开放新局面。

  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快,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坚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繁荣城乡经济、扩大社会就业、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个体经济占全国的23.3%,比1999年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

  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改革。设立重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揭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积极推进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权转换顺利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深入开展重点城市、行业和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进四川西部化工城、青海柴达木、重庆三峡库区等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试验区试点。

  东中西互动合作。西部地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东中部地区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共同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新路子,东中西协调互动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机制不断创新、效益不断增强的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额15000多亿元。

  对外开放。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2008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6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比1999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西部沿边省区依托边境口岸城镇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边境贸易持续发展。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西部地区境外投资项目分布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南非等20多个国家,涉及矿产、水电、农林、化工和机械等领域。西洽会、西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已成为东西互动合作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