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最后的黎族船形屋——从拆除到保护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09日15:52
  新华网海口12月9日电(记者周正平、黄艳)一栋栋低矮的茅草房像倒扣的木船,坐落在群山环抱中、槟榔树的掩映下——这样的画面曾是海南黎族聚居地区最常见的景象。如今,它即将消失在黎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黎族传统民居用藤条、树枝、木棍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屋檐接地,檐墙合一,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仍有近七成的黎族群众,居住在低矮、阴暗的船形屋里。

  但记者最近在海南少数民族聚居市县采访时,每当提出想看看黎族的船形屋村落,都毫无例外地被当地人告知,现在很难看到原汁原味的船形屋村寨了,只有在偏远的山区,还零星分布着一些茅草房。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陈志荣介绍说,海南建省以来,最能表明黎族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无疑是砖瓦房普遍取代了茅草屋。

  1992年,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每年从省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改善居住条件。从此拉开了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的序幕。

  据海南省民宗委提供的数字,17年来,海南省财政累计投入民房改造补助资金2.65亿元,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共建成砖瓦房1574万平方米,使14.25万户、71万黎族苗族群众告别了茅草房,住进宽敞、明亮、坚固的砖瓦房。海南省的少数民族民房改造工程,被国家民委作为全国民族地区扶贫到户十大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陈志荣认为,黎族船形屋的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海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记者在黎族聚居市县走访了一个个专业村,了解到许多原来不善农业生产的黎族群众,如今却成了橡胶、槟榔、甘蔗、热带花卉水果、反季节瓜菜种植专业户。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少数民族群众有了经济能力自主改变居住状况,盖起了一栋栋砖瓦房。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盖起了小洋楼,被当地群众称为橡胶楼、瓜菜楼、甘蔗楼。

  据海南省民宗委统计,2008年,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51元,是1988年海南建省时的8.7倍。农村瓦房居住率由1991年的31.7%上升到目前的95%,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根据海南省政府的计划,海南民族地区剩余茅草房的改造工作,将在2012年前完成。但有不少社会人士呼吁,政府应该立即着手,保护黎族船形屋。

  过去,船形屋作为黎族群众贫困和落后的象征,不可避免地成为拆除、改造的对象;而今天,它却被认为是黎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人们开始试图挽救它的消亡。

  位于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是至今海南保存最为完整的黎族船形屋村寨。作为黎族传统民居构筑技艺的典型代表,白查村已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当记者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白查村时,却发现这个原来有着100户人家的村落,已是人去屋空,唯有高耸的椰树守候着无人的村落。远山的风吹来,掀起缕缕茅草,飘散在空中,一些屋子已开始坍塌——村民仅仅搬离一个多月,延续了几百年的黎族古村落,已呈现一派颓败的景象。

  江边乡乡长黄达告诉记者,今年初,白查村民房改造工程开始进行,东方市为白查村的每户村民免费提供砖块1.5万块、水泥3吨建造新房。由于专家保护的呼声很高,白查村没有像以往的民房改造工程一样,拆掉茅草屋盖砖瓦房。政府在距离村寨约1公里远的地方,另辟了新址建村,把古村寨保留了下来。目前,白查村的民房改造工作已经结束,村民都搬迁到了新村。

  黄达介绍说,政府拨给江边乡30万元,作为白查黎族古村落的民居保护资金,但船形屋要有人居住,烧火做饭,才能保持干燥,避免茅草腐烂。

  “我们心情很矛盾,船形屋是需要保护,但我们总不能要求黎族群众继续住在低矮潮湿、烟熏火燎的茅草房里。”黄达认为,应尽快将白查村开辟成民俗旅游景点。有了需求,船形屋才有继续存在的可能。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