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论文]网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和比较(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14日16:11

  摘 要:随着国内媒体报道方式的不断突破与发展,用框架理论分析报道的研究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这几年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本研究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前后的报道,探寻网络对高关注度事件的报道框架。“躲猫猫”事件中,网络媒体因为传播迅速及时、相对完备、无疆界的特点,可以对事件做较长跨度的专题报道,汇集各方资料,基本框限了受众对此事件的认知,起到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新华网和新浪网在特定时间段内关于“云南躲猫猫事件”的报道文本进行框架分析。

  关键词:框架理论;“躲猫猫”事件;新浪网;新华网

  引 言

  近几年来,国内运用框架理论分析报道的研究渐成气候,主要探索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的组织原则和探讨传媒对人们认知特定群体的形象的影响因素等。从现阶段所能收集到的研究成果来看,框架分析主要针对纸质媒体的报道展开,对电视、网络以及其他新媒体的报道分析较少。本文将选择网络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对“躲猫猫”事件进行框架分析。

  “躲猫猫”这一事件引发了大量的国内国外媒体的关注,国内媒体纷纷开设新闻专题对“躲猫猫”事件调查进行跟踪与报道,而网络媒体因为传播迅速及时、相对完备、无疆界的特点,可以对事件做较长跨度的专题报道,汇集各方资料,基本框限了受众对此事件的认知,起到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其新闻报道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新闻传播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前后的报道,探寻网络对高关注度事件的报道框架。

  一、框架理论概述

  (一)框架理论的背景及定义

  加拿大学者高夫曼(Goffman)认为:框架是人们用以解释外在真实世界的心理基模,是人们指认、了解以及界定行事经验的基础。在《框架分析》一书中,高夫曼进一步认为,社会事件是散布各地的,彼此无所归属,须透过符号转换才能成为与个人有所关联意义的主观认知。

  后来其他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了新闻学,指出新闻媒介倾向于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构造议题。所谓传媒的“框架建构”(framing),指的是通过对有关某一事件、问题、现象的事实、细节、特点等的选择、强调和排除、形成传媒对事件、问题、现象的解释与思考结构,亦即框架,这种框架在凸现某些事实、细节、特点等的同时将被传媒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排斥在外。对受众来说,新闻报道的构造可能比新闻报道的偏见更具有力的影响。戈莱姆(Ghanem)则认为,新闻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对故事怎么报道,这就涉及到框架,框架的功能就在于为受众提供思考这些新闻故事的特殊角度。

  刘建明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出,框架是按照媒体对事实的理解或报道意图选择事实、建构新闻,表现为新闻涵化的一种手段。新闻框架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记者用一定的框子对事实进行取舍,确定取材的范围和要选择的事实。由于记者的框架不同,新闻的内容与主题也就显露出差别。新闻框架的第二个含义是,记者对外部世界的解释方式。记者对选择的材料凸现哪一部分、弱化哪一部分来表现自己的诠释、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不同记者对同一个事件的真实片段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显露出新闻文本的框架差别,表现出对事实的不同认识。

  (二)框架的机制

  无论媒介报道社会事件还是受众解读新闻报道,都受到框架的限制。台湾学者臧国仁将框架分为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和低层次结构。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指对某一事件主题的定性(这是什么样的事?);高层次的意义经常以一些特定的形式出现,如标题,直接引语;中层结构包括主要事件(报道的核心情节)、归因、历史、影响、评估以及描述、观点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是指框架通过语言或符号所呈现的具体表现。持有不同立场的媒体在描述事件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常会使用某些具有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词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所选媒体在特定时间段内关于“云南躲猫猫事件”的报道文本进行框架分析。

  内容分析法有客观、系统、量化的特点,能够用来分析传播的讯息与过程。本文旨在研究报道框架,通过内容分析,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地考察所选媒体的报道文本,从而进一步得出其报道框架。

  (二)样本选择

  本研究从两大网络新闻团队中分别选择了新华网和新浪网,选择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属于传统媒体兴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它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官方的话语框架;新浪网没有传统媒体的背景,而是具有技术背景的公司,属于具有新闻登载资格的综合性商业网站,其新闻报道在公众中有较强的影响力,是网络媒体的代表。

  本文从两大网站中收集了从2009年2月12日“躲猫猫”事件发生到2009年3月14日一个月期间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浪网以“云南官方邀网友调查躲猫猫事件”报道专题为样本;新华网则以“躲猫猫”为关键词,在新华网站内的“新搜一下”进行搜索,然后将与“云南躲猫猫事件”无关和重复的报道删除,最后得到的报道做为样本。最后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报道(包括视频)共372篇,其中新浪网220篇,新华网152篇。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

  
  本研究依据框架的三层结构,分别在高层、中层、低层三个层次上对所选报道进行分析。

  (一)高层次结构框架分析:媒体对事件的定性

  高层次结构上的意义往往是对事件主题的界定,即这是什么样的事。对于重大的议题,新闻媒体会选择若干相关主题,以组成连续报道。通过对媒体报道主题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可以明确看到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了解媒体对事件的根本看法。对网络新闻来说,主题主要反映于标题。

  本研究设置了5个主题项:对网友参与调查的评价,“躲猫猫”事件的启示、教训及思考,“躲猫猫”事件调查过程(含事发、结果)及相关处理,“躲猫猫”事件引发的反应(包括“躲猫猫”成网络流行语、政府网站被黑等)。各主题项的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新华网和新浪网报道的主题项分布

  首先,从报道总量上看,新浪网和新华网都远远超过了150篇,这首先与网络媒体几乎无限大的信息容量相关。另外,“躲猫猫”事件本身具有的争议性和高关注性,也要求媒体(特别是网络)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地报道这一事件。

  新浪网的报道数量比新华网多出了近70篇,这大概是因为越有权威性的网站越是谨慎严肃,而无太多新闻顾虑的专业性网站的报道空间较为宽松。此外,新浪的市场化动作程度较高,为了在“第一时间”发布独家新闻,报道呈现出小型化、时段化和连续化的特点。

  其次,再来看各主题项的分布情况。“对网友参与调查的评价”一项中,新浪网的报道比例大于新华网;“"躲猫猫"事件的启示、教训及思考”一项中,新华网的报道比例(37.50%)比新浪网(27.73%)高出了十多个百分点;在对“"躲猫猫"事件调查过程(含结果)及相关处理”的报道上,新浪网的报道量有100篇,占了总报道量的近一半(45.91%);“躲猫猫”事件引发的反应上,两者相差不大。

  从两家媒体对以上几个主题的报道情况分析可见,新浪网把报道的重点集中于“躲猫猫”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上,其次是对“躲猫猫”事件意义的追问;而新华网的报道则意义与调查并重,两者比例相当。由此可见,在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上,新浪网对这一事件的定性倾向于“一场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查”,是一种娱乐倾向的平民化取向,而新华网同时兼顾了“躲猫猫”事件的意义,倾向于宏大叙事,致力于建构事件蕴含的宏大社会意义。

  (二)中层结构框架分析: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

  在中层框架上的分析又叫新闻文本的分析,根据AllanBell构拟的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本文把新闻的中层结构分成主要事件、时间、地点、消息来源、结果、景况、先前事件、历史、口语反应、预测和评估10项形式结构,然后以这10项为分析点进行研究:

  (1)主要事件:由角色和行动组成,这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中报道的主题是“云南官方邀网友调查躲猫猫事件”,任何新闻报道这一过程,即可归类为主要事件。

  (2)时间: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

  (3)地点:主要事件发生的地点。

  (4)消息来源: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是塑造框架的重要变量,不同的记者往往会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这里的消息来源指新闻中所引述的机构或人物。

  (5)结果:由主要事件引起的非言语后果,包括主要事件的结果或当事人对主要事件采取的行动。

  (6)景况:对新闻事件情节状况的描述。

  (7)口语反应:事件当事人或客观第三者对该事件的评论、预测和反应。

  (8)预测:记者本人或媒体组织对主要事件的未来发展所作的判断。

  (9)评估:新闻媒介对主要事件提出的评价。

  (10)历史:距离主要事件较远而与主要事件有间接关系的背景。

  本研究将对时间、消息来源和报道角度(景况、口语反应、预测、评估、结果和历史)三方面进行分析。

  1.时间分布

  新华网和新浪网就“网友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的报道在时间上的分布如下:(见图1)

  图1 新华网和新浪网报道量的时间分布图

  从时间分布上看,两网站的时间分布基本上形成以2月20日为最高点的起伏折线。其中,2月23日、2月25日和2月28日为另外三个报道量的波峰点。2月13日到2月19日起始的近一周内,报道数量很少;2月20日两报的报道总量突然猛增至89篇,虽然之后有所降温,但这种高报道量的状态一直延续到2月28日;3月以后报道渐冷,所见报道越来越少。

  一般来说,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报道的时间差越小,新闻的时效性越强。网络新闻发布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得这个时间差很小。本研究可以这样认为:网络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是同步的。基于这一点,图1中报道量的时间分布可以认为是“躲猫猫”事件的进展图。几个报道量的峰点也是事件进展的关键点:

  2月20日:网友进入看守所,开始调查“躲猫猫”事件;

  2月23日:“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出具调查报告;

  2月27日、28日:云南检方公布“躲猫猫”案结论:“牢头狱霸”殴打致死;相关负责人被免职;

  媒体报道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事件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度。“躲猫猫”案件进展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报道的高峰期也是舆论的激烈期。报道量的时间分布形成报道时间框架,引导受众形成对事件进展的大体轮廓。

  从首篇报道的时间来看,新华网出现第一篇报道《网络代有新词出:“今天,你"躲猫猫"了吗”》是在2月16日,报道内容与事件核心并无利害关系;而新浪网在“躲猫猫”事发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13日,就及时做了报道《在押男子看守所受重伤死亡民警称其玩游戏撞墙》。这大概是因为新华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官方意见,因此对此报道持观望态度,而新浪的市场化动作程度较高,没有太多顾虑,反而在报道上轻装上阵。

  2.消息(新闻)来源

  消息来源被视为新闻框架的重要变量。然而网络新闻有它的特殊性,其新闻只有少数是专职的网络记者专门采制的,大多数新闻是对其他媒体新闻的改写和转载。但同样,网络新闻对新闻的筛选与转载上也体现了对消息源的重视与倾向。因此在这里,本文着重研究报道样本的新闻来源,即网站所登载新闻的来源。

  本文将新闻来源分为新闻网站(包括中央级新闻网站和地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党报、都市报、电视台和自行采写几项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新华网和新浪网报道消息(新闻)来源分布

  由表2可见,新华网和新浪网在新闻来源上最大的不同在于“自行采写”一项的比例上。新华网自行采写报道的比例达到了58.55%,而新浪网为0篇。这是因为,根据《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互联网站,经批准可以从事登载新闻业务”,“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具备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的业务,但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因此,在消息(新闻)来源一项上,新华网既可以通过自己记者的采写来构建报道框架,又可以通过转载其他新闻体现自己的选择和倾向。而新浪网只能通过转载和选择报道来构建自己的框架。而由于商业网站不具备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的权力,因此新闻来源中的“商业网站”一项两者均为零。

  在“地方新闻网站”和“都市报”两项中,新浪网的比例均高于新华网,一方面是由于新浪网是“面向广泛受众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是一种信息整合平台”,它的新闻来源相对要广泛,更倾向于选择接近性强(地方新闻网站)和平民化(都市报)的新闻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新华网的自行采写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他新闻来源的比例相对就小一些。

  3. 报道角度

  围绕同一主题事件,媒体可以有不同的报道角度,或是对事件过程进行详细陈述,或是告知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对事件做出评价等等。本研究从事件的景况、口语反应、预测、评估、结果和历史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表4 新华网和新浪网的报道角度

  从表4可以看出,新华网和新浪网均以事件的景况和口语反应为主,这两方面的内容占了绝大部分。而预测、评估、结果和历史方面的报道所占比例很少。

  其中,景况以消息为主,集中体现为对“躲猫猫”事件情节、进展状况的描述;口语反应以评论为主,一般为事件当事人或外界(评论作者)对“躲猫猫”事件的评论、预测和反应。景况和口语反应的比重较大的原因大概是:“躲猫猫”事件从李荞明在看守所非正常死亡到警方公布是游戏致死,再到网友成立调查团参与调查,直至最高检察院公布司法调查结果,其间事情的进展一环扣一环,媒体客观记述事件进展的各种细节,受众了解新闻事实后形成各种言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事件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质疑和言论力量十分强大、知晓新闻事实的欲望也十分强烈,媒体只有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地提供新闻情节,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新华网报道的“口语反应”一项比例最大,而新浪网报道的“景况”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6.36%。这体现了新华网更注重对事件意义的追问与评价,显示出主流媒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新浪网则集中在报道事件进展的细节上,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点击率为目标。

  再来看“评估”一项,指新闻媒介对事件提出的评价。本研究把各媒体的社论归入这一项中。社论代表了媒体的意见和言论,但在“躲猫猫”事件中,言论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专业的评论员,又有来自民间的各界人士,还有来自网络论坛的评论帖。因此,社论在整个事件中,反而淹没在了各种各样的言论中,两家媒体所载报道的比例都很小。
  (三)低层结构:网友调查团的形象分析

  Entam.R.M说:“新闻文体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的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因此,具有某种意识形态、持有某一立场的新闻媒体在描述事件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常常会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关键词语。

  “躲猫猫”事件中,网友调查团是由官方牵头组成,调查过程中要求调取监控录像等要求屡遭警方拒绝,以致无法介入事件的关键之处。而调查成员的身份也备受争议,甚至被网友人肉搜索后曝光。媒体和公众对调查团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争议颇大。因此在低层结构上,本文着重研究媒体报道中对网友调查团的褒贬态度和关键词的使用情况,探讨媒体对网友调查团的形象构建。

  本研究对涉及网友调查团态度的60篇报道进行了分析。

  1.褒贬态度

  因为“网友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本身存在争议,必然存在态度不一致的多种声音,客观、全面地呈现这些不同的声音是对媒体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公正性的体现。在这一事件中,媒体所载报道的态度如下:(见表5)

  表5 报道对网友调查团的褒贬态度

  从表5可以得出,新华网对网友调查团的态度是“批评或质疑”远远压过了“褒奖或支持”,而新浪网的态度则倾向于“褒奖或支持”,但与“批评或质疑”的比例相差不大。而且中立态度的报道比例新浪网也大于新华网。也就是说,新华网对网友调查团的评价并不高,而新浪网的平民化倾向使得它更支持“网友参与调查”这种行为。

  2.关键词

  本研究中将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常用词类来分析媒体是如何使用特定词语来体现特定感情色彩的。

  表6 新华网和新浪网报道的关键词使用

  对于“躲猫猫”事件的定义,褒奖方面媒体使用了政府与民意的“良性互动”一词,以体现对网友调查团的赞赏。而批评方面则用了“闹剧”、“困境”、“舆论公关”等词,对网友调查这一行为表示质疑和不满。

  动词上记者用了“赞赏”、“符合法律精神”等词表示对调查团的支持,以“以权代法”、“忽悠”、“越俎代庖”、“越位”、“作秀”等来描述舆论对调查团的批评。

  形容词和副词方面,支持者认为网友调查是“进步”的、“阳光”的。而质疑者则认为调查是“吃力不讨好”的、“无奈”的、“尴尬”的,以示反对。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上述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与启示:

  (一)网络新闻虽然“互相粘贴”,但网络粘贴实际上包含了主观的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过程。网络新闻的选择标准,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新闻判断和选择标准。而“新闻价值判断的过程,与媒体的定位以及所追求的新闻理念相关”,这些“可以通过新闻稿件的选择”来体现。因此媒体属性是影响媒体对“躲猫猫”这类争议性事件的报道框架设置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媒体属性不同,对事件的报道框架也存在差异。在“躲猫猫”事件中,新华网和新浪网的报道框架设置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在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上,对事件的定性不同。新浪网对这一事件的定性倾向于“一场对监狱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查”,而新华网同时兼顾了“躲猫猫”事件的调查过程和意义。

  其次,在框架的中层结构上:在报道时间上,新浪网在“躲猫猫”事件事发的第二天就发了首篇报道,远远早于新华网的首篇报道;在新闻来源上,新华网有58.55%比例的自行采写的报道,而新浪网为零。地方新闻网站和都市报的新闻来源上,新浪网明显高于新华网;在报道角度上,新华网集中于“口语反应”的报道上,体现出更注重对事件意义的追问与评价。而新浪网则集中在报道“景况”上,注重事件进展的细节。

  再次,在框架的低层结构上,也就是对网友调查团的形象塑造上,新华网倾向对其持质疑反对的态度,新浪网则体现出支持和赞赏的倾向。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对事件的报道来说更着眼大局,注重对公众的引导。新浪网的市场化程度相对高一些,报道更灵活、自由和开放。

  (二)从所收集的报道来看,新华网和新浪网的报道重合度比较高(所谓“网络新闻一大抄”)。“躲猫猫”事件是一条价值相对较大的新闻,当它被某个媒体报道后,可能有几种其他媒介转载,继续转播这条新闻。“转载是一种大空间延伸,转载的新闻媒介称为后续媒介,它们报道的新闻是从第一媒介——首先报道新闻的那个媒介来的,不是自身发现、采写的新闻”。新华网和新浪网做为网络媒体,新闻也是以转载为主,而且又尽量扩大自己的新闻来源,因此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同质性较大。这一点在以上的统计和分析中已显示出来:

  首先,从报道量的时间分布上,两网站的时间分布的起伏折线十分相似,几个报道的峰点也相吻合。

  其次,在低层结构对网友调查团的形象塑造上,两家媒体使用的关键词也有很大的趋同性。

  以上两点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网络媒体在构建新闻时,更容易受其他媒介的议程设置影响。

  (三)网络媒体在争议的呈现中如何实现和坚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争议的存在,对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体现媒体客观性和公信力的最佳场域。新闻媒体在对争议性事件的报道中,坚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定。“客观性不仅仅在于获得事实, 而在于通过事实的描述达到"去蔽",从而使人超越对事物的肤浅认识。”例如在对网友调查团的态度呈现上,两家网媒都体现了各自的态度,但新华网在褒、贬、中立三方面的报道分布上远不如新浪网均衡。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