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辞世 > 09萨缪尔森辞世消息

宗师萨缪尔森:去世前仍然活跃于经济思想领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2月15日03:10

  宗师萨缪尔森

  一本发行上千万册的经济学经典教科书,几乎让所有的经济学后生成为萨缪尔森门生

  王慧卿 宋冰

  “一本伟大的教科书合上了最后一页。”作家吴晓波昨天在网上留言说。

  13日,一代宗师、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在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4岁。他的经济学经典教科书发行上千万册,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至此,20世纪三位“最主流”的经济学家均已作古:凯恩斯早在1946年就为二战后全球金融体系重建而耗尽心血、劳累抑郁而终,米尔顿·弗里德曼也在2006年辞世。

  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网站即时撰写的博客中写道:“想要完整地描绘出萨缪尔森的伟大成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萨缪尔森出身自由主义大本营的芝加哥大学,却大胆接受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他试图弥合两者之间的裂痕,创造了至今仍是主流经济学典范的新古典综合学派。

  “我认为萨缪尔森最大的贡献是,他把经济学变成了一套规范的演绎的体系。他正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代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这个基础工作就是萨缪尔森做的。正是萨缪尔森所打下的基础,使现代经济学逐渐具备了很多科学的特征。”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

  经典教材

  萨缪尔森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经典教科书《经济学》。目前市面上形形色色的经济学教科书,基本都以萨翁的书为模本——将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在中国的大学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也是每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的必读书目。这本教材每隔两年更新一版,至今已发行至第19版,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销量超过上千万册。

  当年看到这本教科书时,美国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领军人物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大为感慨,下一代人将会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这句话迄今仍未过时。

  “这是部杰出的著作,清晰流畅又平易近人,充满洞察力却又完全没有任何傲慢。他关于投机和货币政策的见解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理论与很多仅仅在前几年教授的理论背道而驰,然而却能够完全适用于当前的危机。”克鲁格曼写道。

  萨缪尔森写这本书的动机,倒令人忍俊不禁。二战期间,萨缪尔森在MIT的辐射实验室工作,研发追踪飞行器的电脑,并作为战时生产委员会的顾问。战后,他恢复教书,并且与妻子马里恩·克劳福德(Marion Crawford)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当马里恩第四次怀孕后,她生下了三胞胎,都是儿子。这让萨缪尔森家庭中的孩子数目翻了个倍。

  很快,他们发现,每周送去洗衣房的尿片就有350片之多。萨缪尔森的朋友们建议他写书增收。他决定写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但是这本书必须不会对学生产生压迫感,也不要太复杂。而且他想要以少有人真正理解的凯恩斯革命为书的中心。

  萨缪尔森说,他是“累死累活”地写这本书的。他在书中运用了详细的图表、彩色图案以及幽默。《商业周刊》曾评价道,这本书对“给全世界一种统一的经济语言大有帮助”。的确,后世的众多教科书也学着萨缪尔森的书加入许多幽默段子,包括目前炙手可热的曼昆版经济学教科书。

  “背叛师门”

  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城,其父为药剂师弗兰克·萨缪尔森。一战后,萨缪尔森一家移居到芝加哥。萨缪尔森进入海德公园高中读书,并开始研究股市。上世纪20年代股市繁荣期,他甚至曾经帮助自己的代数老师选股票。

  离开海德公园高中后,16岁的他进入芝加哥大学。“1932年1月2日,我作为经济学家重生了。”萨缪尔森表示。

  那天,他听了进入大学后第一场关于托马斯·马尔萨斯(研究贫困与人口增长的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的演讲,于是他开始研习经济学课程。

  芝加哥大学是上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根据地。然而,萨缪尔森对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学的评价是“精神分裂式的”。当时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萨缪尔森回忆说,经济周期理论的课一直在讨论失业,而经济理论课则根本不提失业。的确,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状态即是就业。

  “当时存在的细节并不受到关注,”萨缪尔森回忆道,“然而大多数时候,倒闭的消息都充斥在我们周围。如果你住在芝加哥中产阶级聚居的街区,那就每天都有大人和孩子敲门问,‘我们快饿死了,给个土豆好吗?’”

  1935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萨缪尔森来到哈佛继续学业。作为芝加哥大学的学生,萨缪尔森最初非常抵触凯恩斯。“我最反对的是,存在均衡状态的失业。”萨缪尔森说,这说明一定程度的失业是无法消除的。

  最终,他的思想出现了转变。“既然有种理论让我能够理解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到1937年之间的作为,为什么我要拒绝?”

  尽管萨缪尔森不足40岁就赢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奖励年轻的美国经济学家),而且已经开始具有国际声誉,但是,1940年哈佛只给了他一个讲师的位置。一个月后,MIT邀请萨缪尔森去担任副教授。

  此后,萨缪尔森发现拥有了极大空间,才思喷涌,学术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梦寐以求能写出哪怕一本革命性地改变人们思考或理解方式的著作。然而这样的著作,萨缪尔森写了足足好几打。从国际贸易到金融,从经济增长理论到投机理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无处不在。”克鲁格曼写道。

  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美国人。

  巨大政策影响力

  直至去世前,萨缪尔森仍然活跃于经济思想领域。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MIT博士罗伯特·席勒在萨缪尔森去世后告诉《华尔街日报》:“我们甚至在他逝世前不久仍然保持着联系。”

  “他想与我一起反思市场投机行为……这场谈话并没有真正改变我的想法,至少现在还没有,但是后来我想到,他是我见过的最为不同寻常的人物。他是真正地为了那些崇高的目标而在奋斗。”席勒说。

  萨默斯也说:“萨缪尔森首先是个学者而不是政客,他过去常常骄傲地谈到,他从不会在华盛顿待满一周时间。但是通过他的研究、教学和写作,他对这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施加了远超过其他政府官员的影响。我们将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尽管如此,萨缪尔森理论对公共政策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1964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思想对中国的经济运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学界,包括在制定经济政策的层面上,我们所参考的很多基本命题,比如说汇率、国际贸易顺差,包括税制改革等等各方面,我们所依赖的这个分析的基础,都是来自于萨缪尔森。”张军对CBN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