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曾发文建议中国未来走适度中间路线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09年12月15日06:03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奠定现代经济学基础的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森(PaulA.Samuelson)13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蒙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
萨缪尔森本科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后在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40年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
1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表声明表示,萨缪尔森于13日在位于马萨诸塞州贝尔蒙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声明并未提及萨缪尔森的详细死因。
1970年,他因对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经济学奖,他也是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当时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萨缪尔森)的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
萨缪尔森的学术贡献广为人知,他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于1948年出版,该书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畅销不衰,至今已发行至第19版,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销量超过400万本。
萨缪尔森在1998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他知道他写的是本好书,“但没想到它有如此持久的力量。”他说,他的目标就是让经济学变得“可以理解,让人享受”。
萨缪尔森自1940年以来一直就任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逝世令许多昔日学生和友人唏嘘不已。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13日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
对于他的辞世,他的学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评价说,萨缪尔森是“一个道路开拓者、多产的经济学理论家、所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教师之一。”他对这位作为“经济学泰斗”的老师辞世深表哀悼。
(综合新华社、《财经》、《广州日报》报道)
人物名片:萨缪尔森1915年3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5年,萨缪尔森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47年,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经济分析的基础》发表。在文章中,他形容经济学家是“经过高强度训练却从未参赛的运动员”。自1940年起,萨缪尔森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
萨缪尔森的家族中出过多名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兄长罗伯特·萨默斯,嫂子阿妮塔·萨默斯和侄子劳伦斯·萨默斯。劳伦斯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现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萨缪尔森有6个子女,15个孙子女。
张培刚:年轻人要努力向大师学习
(记者陈博雷)昨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从妻子谭慧口中得知萨缪尔森去世的消息,已96岁高龄的张培刚连声叹息,并表示非常遗憾。“张老师认为萨缪尔森应该获得很高的评价,他对经济学的影响巨大,特别是《经济学》这本书,成为无数青年学子的入门教材。”张培刚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华中科大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教授告诉记者。
张建华还介绍,萨缪尔森于1947年获得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大卫·威尔士奖,两年后,在哈佛留学的张培刚也获此殊荣。此后半个多世纪,两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均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张建华说,因身体和听力原因,张培刚已很少开口讲话。“可我昨天下午特地去看望他时,谈起萨缪尔森的去世,张老师还不忘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努力向大师学习。”
著作《经济学》影响了数代人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这本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被誉为所有经济学教科书的“鼻祖”。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在20世纪的后50年中,该书大约每三年更新一次,迄今已经有了17个版本。萨缪尔森本人不无自豪地宣称“已经站到了时代的潮头和经济学的锋刃之上”。
将数学引进了经济学
1931年,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此时的经济学发展,“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
1936年,出任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这部划时代作品的影响下,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就是其中一个。
在他的导师的指引下,萨缪尔森26岁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士奖,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分析基础》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8年,他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制定肯尼迪减税方案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时所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就悲观地宣布:“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令人不安的。我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肯尼迪是美国第一位旗帜鲜明地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统。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实际上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终在1964年实施时,它促成了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
中国的未来:适度中间路线
保罗-萨缪尔森曾在今年初的《中欧商业评论》发文称,到2050年,十几亿中国人将会创造全球最高的年度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
他称,基于其对微观-宏观理论以及经济史实际情况的了解,他必须建议:中国将来应该以“适度中间路线”(limitedcentrist)经济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纯粹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自我监管。它始终会造成不平等性的加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
中间路线要求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民主监管。虽然理性监管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它是一个优于其他的目标。
就定义本身而言,中间路线就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之所以向中国未来的管理层和人民推荐中间路线,并非因为其无法在左右之间做出抉择,而是因为中间路线优于其他两个选择。
每个地区和社会都必须为自己设计出中间路线所需的折中方案。
最后要强调一下中间路线的适度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实行中间路线,并试图干预市场活动,进而想对收入和财富进行近乎平等的分配,那一定会削弱任何市场体系的活力。通过遵循民主多数原则的集体讨论,有望减少极端的不平等性。但如果出于非理性的理想主义而忽视了现实主义,那就会扼杀中间路线,并使人类回到左翼和右翼的老路上,或者回到某种糟糕的组合路线上。
中国未来的成功可能会受到美国爱国人士的欢迎。经济绝对不是零和博弈。瑞士财富的增多未必会以美国财富的减少为代价。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