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外资大规模出逃使迪拜地产泡沫迅速破灭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09年12月15日16:58

  迪拜神话为何破灭

  借钱盖楼、虚假繁荣、手中无油、没钱还债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罗宾 李诺

  “迪拜塔看上去像一个瘦长的金属钉,比人类有史以来的其他建筑物都更深远地戳向天空。这是一个在短短几十年的疯狂岁月中,依靠信贷、生态灭绝,在乌有之中建立起来的城市。迪拜是一个活生生的金属寓言,而它最后可能成为尘埃。”

  这段话出自一家西方媒体今年5月的一篇报道。当时,这篇“很不客气”的文章激起了迪拜人的激烈反应,他们指责西方媒体有“偏见”——刻意夸大迪拜经济的问题。

  半年过去,“偏见”似乎正在变成事实。11月25日,就在818米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塔宣布即将完工的同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政府宣布,由于当地最大的国有企业“迪拜世界”需要重组,请求将其背负的600多亿美元债务延期偿还6个月。此消息一出,立即震惊全球。

  如果“迪拜世界”按期还不了债,意味着借钱的机构和个人都将被拉下水。适值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之际,市场人士担心,“迪拜世界”会不会引爆新一轮全球信贷危机?

  建在沙漠上的神话

  位于海湾地区中心、被誉为“海湾明珠”的迪拜酋长国,是阿联酋的7个酋长国之一,也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与其他兄弟一样,他的国土大部分是沙漠;不同的是,与其他6国,尤其是与其邻近的阿布扎比相比,迪拜的石油储量并不丰富。

  为了不甘人后,迪拜酋长马克图姆于上世纪60年代决定把迪拜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方。他试图建立一个以旅游和金融服务为中心的城市,吸纳世界各地的资金和人才。他先是以免税的方式欢迎各地人士来此,仅仅30多年的时间,数百万人接踵而至,数量远远超过了当地居民——如今,本地人仅占迪拜人口的5%。

  由于石油终有耗竭之日,发展非石油产业是海湾石油输出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方面,迪拜的探索值得肯定。比如,凭借着地处“五海三洲”中枢的地理优势和数百年来阿拉伯商人在海外经营铺设的广泛商业网络,迪拜提出了大力发展物流、转口贸易(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等行业的策略。经过多年的发展,超过125条世界主要航线都将迪拜港口列入其中,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也集中在迪拜,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

  但迪拜并不满足只做一个“贸易之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迪拜开始通过大量借款投入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在巨额负债投资的推动下,迪拜的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业飞速发展,包括贝克汉姆、布拉德•皮特等国际明星在内的许多名人纷纷在迪拜花巨资购置房产,使迪拜近几年成为了财富和奢华的代名词。而迪拜也在短短的几年内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例如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阿拉伯塔酒店、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等等。即便是在去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迪拜仍在大张旗鼓进行房地产开发,并且宣布要再建一座1100米的摩天大楼。

  然而,总靠借鸡生蛋,难免受制于人,尤其当危机出现的时候,这句话在迪拜身上完全应验。

  随着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之前一直沉醉在迪拜淘金的外资开始大规模出逃,这使严重依赖外资的迪拜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有数据显示,迪拜房价自去年高点至今已重挫70%,有400多个工程项目被迫取消,涉及的款项超过3000亿美元。如今走在迪拜街头,随处可见大量豪华楼盘成为烂尾楼。

  另外,迪拜近年来大举开展境外股权投资,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迪拜的投资出现严重亏损。2007年,“迪拜世界”斥资51亿美元,购入美国娱乐业巨头米高梅公司近10%的股份,但后来,米高梅的股价一度从当时的84美元跌至16.8美元。

  分析迪拜神话破灭的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迪拜的经济结构存在很大问题。迪拜经济过于依赖外资,并集中在房地产建设领域,虽然这种开发模式短期内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

  牵动世界经济

  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牵动全世界的经济,其最主要表现在对全球股市、汇市和金融银行业三个方面的影响上。

  受牵连最明显的就是全球的股市。危机爆发后的11月26日,欧洲股市出现下跌,并跌到一年以来的最低位。27日,亚洲主要股市重挫、香港恒生指数跌了1000多点。

  其次,全球汇市也大受冲击。由于迪拜公司牵涉太多欧洲资金,欧洲货币出现暴跌,最具备国际避险功能的美元和日元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美元指数开始反弹,日元出现快速飙升,创下14年来的新高。

  第三,危机让太多的欧美银行牵涉其中。摩根大通近日发表报告指出,英国金融巨头苏格兰皇家银行是“迪拜世界”最大的债权人。截至2008年底,渣打银行对迪拜的贷款额为78亿美元、巴克莱银行36亿美元、花旗银行19亿美元。瑞士信贷的分析师团队表示,与迪拜相关联的欧洲银行风险敞口(指因债务人违约行为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余额)约有400亿美元。而在彭博新闻社近日公布的迪拜债权人机构名单中,不少亚洲金融机构也榜上有名,比如,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和瑞穗金融集团对迪拜的贷款分别为2.25亿美元和1亿美元;中国建行也在其中,涉及金额不详。另据花旗的报告称,中国工商银行出现在“迪拜世界”子公司一笔18.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名单中。

  但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对于迪拜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仍表示乐观。英国首相布朗表示,迪拜的金融问题是可控的,是本地化的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远远不能等量齐观。法国总理菲永也认为,海湾国家拥有足够资源以保证世界经济不会再次陷入金融危机。此外,世界很多知名经济学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对中国的警示

  迪拜债务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也波及到中国。11月25日和26日,A股市场两度出现下挫,27日收盘时,上证综指失守3100点,周跌幅逾6%。

  从长远来看,迪拜债务危机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体现在工程承包、货物贸易、资产损失三个方面。近年来,随着西亚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的热潮,迪拜等地一跃成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主要投资地。一旦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崩溃,无论程度大小,中国相关工程承包企业都将蒙受损失。这一点同样体现在货物贸易上,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已经减少了对阿联酋出口的比重,中国的贸易商对该区域业务也更加审慎。另外,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资产损失上。很多中国投资者曾热衷于在迪拜置业,如温州商人胡宾就在2007年投资2800万美元买入迪拜人工小岛“上海岛”。在这些中国投资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资金来自信贷,他们所造成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放大。

  事有利弊,尽管在经济领域我们会因为迪拜债务危机而承受一定冲击,但若能借此引起我们对房地产业过热现象的重视,也未尝不是好事。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大量资金来源于银行,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买房者也从银行贷款,风险不小。迪拜债务危机提醒我们,中国经济应尽快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

  尽管迪拜背负着巨额债务,前途充满变数,但迪拜当局不会坐以待毙。目前,他们正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化解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迪拜通过与各方债权人谈判,逐步偿还一些数额较小的债务,以争取信任;另一方面,迪拜政府也在请求兄弟国家的援助,出于维护阿联酋整体经济稳定和挽救投资者信心的考虑,阿联酋阿布扎比政府有可能在必要时对迪拜施以援手,但双方会在援助条件上进行“讨价还价”。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