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家公务员面试:常见题型制胜攻略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19日09:27
  一、个人背景意愿类:客观自信、展现自我

  个人背景意愿类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及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应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心、事业心、思维能力、精神面貌等。

  答此类试题时,考生应特别注意的原则是答题要围绕与拟任职位匹配(或相关)的内容展开。一般来说,答题主要包括性格、特长、爱好、知识背景、基本经历等方面。优点不能面面俱到,要主要介绍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一方面。回答这类题应尽量达到让考官觉得你很适合这个职位的效果。

  提示各位考生回答背景意愿类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生应调整好状态,自信坚定、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对个人信息,不应该刻意隐瞒或者撒谎。

  2.语言的组织要有层次条理性,堆砌无序的介绍是考官不愿听见的。

  动机类

  (1)要体现出现实需要与社会需要、岗位需要相结合

  (2)要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岗位价值相一致

  (3)围绕工作人员基本素质要求进行阐述,要熟悉工作人员能力要求

  (4)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说明问题

  (5)不回避物质利益但要进行升华

  (6)不要面面俱到但要展现最突出的优势

  工作态度类

  (1)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进取心

  (2)要体现自己诚实谦虚的品德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3)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组织纪律面前人人须服从

  (4)人情关系和法律制度的选择和排序:以法为先

  (5)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冲突:按照先国家、集体,后个人

  (6)原则和情理冲突:要坚持原则,但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

  (7)面对挫折时:勇敢面对,加强信心

  (8)面对困难时:正视困难,接受挑战,灵活机智想巧办法

  (9)工作创新: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勇于创新

  3.感情色彩的把控极其重要,答此类试题过于强势或弱势,都是不可取的,言语、表情、眼神等要体现出个人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谦虚的年轻人。

  这类题常是面试的第一题,回答好这类题有利于考生迅速适应考场环境,缓解紧张情绪,树立起信心,在面试中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所以大家一定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真题演练:

  例:谈谈你所报考的职位需具备哪几种素质,你是否具备了这几种素质,其中你最缺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这次报考的是国家某单位的XX职位,(简单谈此工作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我报考的职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政治素质方面要 必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前进。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谦洁的公仆形象。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

  2.专业知识方面 本职位的知识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常识以及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和前后动态。相关知识即指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本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高。

  3.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 心理素质指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意志、心理感受等方面。主要包括情绪和稳定性、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身体素质主要指工作人员的体力和适应力,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连续作战的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4.我认为我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工作,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以上几种素质,例如:学习上,积极向上,在大学中主要学习了……等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较扎实,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干部,还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

  5.周恩来总理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在校的学习毕竟都是些基础性知识,我觉得我现在最缺少的仍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的沉淀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因此,不论这次我是否被录取,我都会继续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加强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自我。

  二、就社会热点现象谈看法: 关注热点、深度分析、重在建议

  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者现象,需要考生对这种现象给予分析。

  对这类题目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要联系到我们国家现在正提倡的方针和政策。

  通过这类试题的考查,可以判断出考生思维是否敏锐,严密,能否全面系统的分析试图,能否通过现象看本质,并善于解决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化,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故而就现象谈看法类试题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并多加关注。

  这类题目中,考的最多的就是围绕一个社会热点让考生去分析,一般包括积极的社会现象热点和消极的社会热点,且主要是围绕国内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的回答,可以围绕从全局——局部——个体的思路,辩证客观的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解决办法,办法要可行,要有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

  a.积极的社会热点现象

  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者现象,需要考生对这种现象给予分析。

  对这类题目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要联系到我们国家现在正提倡的方针和政策。

  答题思路

  (1)谈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好还是不好);

  (2) 从多个侧面来阐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

  (3) 自己从这个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b.消极的社会热点现象

  这类试题通常给出一些反面的现象,要求考生给予回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先谈危害,其次谈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谈解决此类问题方法和对策,最后要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加强自律等。

  答题思路:

  (1)解释给出的话所反映的现象。

  (2)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如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但是是局部现象,这句话以偏概全等。

  (3)指出现象的危害性,如:虽然是局部现象,但是危害不可小视等。

  (4)指出现象的根源,如:法制不完善、制度不完整、监督不到位、素质没提高等。

  (5)找出解决办法。

  (6)充满信心,提出希望。要领:社会现象(不可取,反对,谴责,客观存在,丑恶,严厉打击,愤慨)。

  (7)针对自己表态,从自身做起……

  真题演练:

  例:山区村民合伙买了面包车送孩子上学,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开始答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偏远山区孩子的教育更是长期困惑我们的难题。在教育资源很难达到这些地区的时候,村民们的这些自发行为既体现了山区人民渴求教育,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隐患,因为山区道路一般不是很好,交通不便,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事我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第一,作为政府来讲,一方面扩大对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这才是根本举措,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上级政府援助下,结合自身努力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搞起来,这才是发展山区经济及教育的长远举措。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考虑多方面多渠道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如在山区尽可能多建学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给予山村教师更多的财政补贴和支持,同时也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教育,使山村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教育。

  第三,对于学校和地方政府来讲,如果确实需要用车,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加大安全保护意识和措施,如果有条件安排专门的校车接送,国家对校车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黄色车身以及高水平司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对于学生家长和孩子们,要做好充分宣传解释工作,为了孩子的安全,尽量不要用面包车接送孩子上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压力类:稳定情绪、坚持轻重缓急原则

  压力类试题中的压力来源十分广泛。特殊时期或事件(如经济危机、企业改制、工程移民等)导致群众的过激行为、长期积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个人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对抗、人际关系突然紧张等等。如何化解危机,缓解压力,这就需要考生有敏捷的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深入考察了个人的价值观和职业信仰。

  压力类试题,考查考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你单位突然被上访人员围攻,你怎么办;考查考生迅速而灵巧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能力,如:领导让你保管的重要文件不见了,而一个小时后领导就要用这份文件,你怎么办。

  京 佳周阳老师提示压力类试题核心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轻重是原则问题,缓急是办事灵活性问题。

  考生可以用以下几步应对压力类试题:

  1. 在激烈的情景中保持冷静,稳定情绪。

  2. 不同情景分类处理:

  (1)个人工作不利的压力情景,能补救的事件先及时补救,挽回损失,事后承担责任。

  (2)与人沟通类型的压力情景,要通过系列措施进行安抚和沟通。提出对方满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记录、汇报问题,或协调解决、督办。

  (3)针对面试表现的尖锐问题,考生应理智审视自己,对于自己的优势应充分肯定,不足提出改正措施。知道如何成长的人,是智者。

  (4)多项工作需要同时处理类情景,分清厉害关系,学会与他人协助分工。

  3.处理问题时注意: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应同时保证,不可偏废其一,个人利益一定会让位于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但是对于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或者完成的工作应懂得拒绝,理性审视自己的工作与能力也是重要能力之一。

  4. 事情解决完满后,后要认真检讨,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或者为下次解决突发事件积累经验。

  真题演练:

  例.你组织本单位一些退休老同志乘火车旅游,不巧遇上暴雨,导致前方铁轨塌陷,火车无法继续行驶,要修复至少需要一天时间,而此时有部分老同志由于连降暴雨而身体不适,这时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1)组织老同志出游,我会提前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对老同志的身体状况会进行调查了解,带上必备的药品,若有需要会安排医务人员随行。

  老同志由于暴雨身体不适,有身体本来欠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心理不痛快,导致情绪烦躁。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会询问老老同志的身体状况,讲明下面的活动安排,让老同志感到我是可信赖的,会安排好他们的出行,我还可以说写他们喜欢的话题舒缓其情绪。

  (2)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并请求指示,如果领导对情况的处理有具体的意见则按领导的指示处理。

  (3)如果领导没有具体指示,我会和同事分工来安排老同志的日程:可以继续旅游的老同志由我来带队,继续下面的旅游日程;不能继续旅游的老同志,安排比较细心的同事迅速把他们转移到就近的旅馆或医院,妥善安顿,并随时保持联系,我会定时给老同志们打电话,询问情况。

  (4)同时,与单位联系,请他们派人来照顾和接回住在医院和旅馆里的老同志。

  (5)旅游前应对将要去的旅游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告知旅行人员。对旅游中应注意的事项还需进一步全面掌握。这次旅游回来后,我要积极听取老同志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一下经验,以备下次组织活动能更好的开展。

  四、人际关系类:注意权属、主动反思、积极沟通、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公务员所对应的各种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本单位的关系

  人与单位的关系是纯洁的、紧密的,而且是互惠互利的。人从属于单位,受单位约束;人创造单位,把握着单位的发展;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单位的工作当中,单位才会蓬勃向上,个人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 与领导的关系

  从性质上说,个人与领导是工作关系,是同事关系、主辅关系;从组织上说,

  个人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从政治上说,个人与领导政治上一律平等,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个人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关系到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

  3. 与同事的关系

  公务员一天工作几个小时,有时还要加班加点,同事关系成为了最主要的关系。

  同事之间是朋友,是伙伴,是竞争对手,一个好的同事环境会使工作得以较好完成,一个差的同事环境只能是互相制约。

  4. 与群众的关系

  这是公务员要面对的最重要的关系。公务员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为人民群众服

  务的,如何同群众打交道,如何为群众服务,关系到公务员能否完成工作职责。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要同各种各样的关系打交道。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凡是处理关系好的人,往往会取得成功。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对于公务员来说,也是如此。公务员工作涉及面广,要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是否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因此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一下几点:

  1. 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2. 能否理解组织中权属的关系。

  3. 人际间的适应性。

  4. 人际间沟通的有效性。

  5. 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真题演练:

  例:小魏的一个同事老黄年纪较大,但工作经验丰富,为人耿直,非常看不惯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如果你是小魏,怎样做才能使老黄和你成为好朋友?

  【参考答案】

  (1)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做事成熟稳重,比较传统,年轻人时尚前卫,对新兴事物接受快,领悟力强,富有活力,但不稳重,做事草率,缺乏经验。加之年龄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老同志看不惯年轻人的某些想法做法使可以理解的。

  (2)对待老同志的基本态度:无论如何,要尊重老同志,尊重是前提,老同志为社会进步做了很多的贡献,我们理应对其尊重。具体说来要把握两点:一是工作中的良师。老同志是单位的财富,有很多工作上的宝贵经验和社会阅历值得我学习,我会虚心学习,肯于求教,并且时刻按一个公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表现让老同志满意。二是生活中的益友,尊重老同志,虚心学习,真心交个朋友,可以成为忘年交。

  (3)和老黄多多沟通,了解其看不惯年轻人的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如果某些缺点在自己身上业存在,要及时认真加以改正。

  (4)最后是平时与老同志多多交流。学习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把年轻人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比如计算机知识等交给老同志,帮助其跟上时代不落伍,彼此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和谐氛围。另外,找两人的共同兴趣和爱好,有了共同语言,就可以迅速消除所谓“代沟”,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从而为构建和谐单位做出贡献。

  五、组织活动类: 熟知套路、步骤合理、充实内容、突出重点

  组织协调是指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对人、财、物及各种资源进行安排、调配、整合的过程。一项工作的完成光有计划是不行的,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如何有条不紊地开展,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度,工作才会得以顺利进行。

  可以说,任何工作或活动无外乎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只要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问题,答好题并不难。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周阳老师提示考生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作计划。在实际考试中,有一些题是让你直接组织的,并不是要按部就班地作计划,而是需要直接去做,如单位里正在搞一次活动,负责这件事的人突然有事不能继续负责了,领导让你去接手,你该怎么做?

  2. 不必事事都要请示汇报。事前请示事后汇报是公务员工作的必备程序之一,但是在面试中,很多题已经明确规定由你负责,除非过程中有特殊情况,其实并不需要再请示了。

  3. 不要忽视题目中的关键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看似简单,但往往充满了一些陷阱。如题目:单位里要组织老干部去旅游,由你负责,你该怎么办?一个简单的旅游活动,但是加了“老干部”这个词,那么在旅游线路、时间、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要求就高了,如果按普通的旅游项目去处理,肯定行不通。

  4. 不能不确定主题和形式就想当然地去做。在面试中,一些题并没有明确指出采取什么形式,按照什么主题去进行,考生不能不明确主题和形式就想当然地回答。如:单位里要组织一次“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由你负责,你该怎么做?“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可以用晚会的形式来纪念,也可以用体育比赛的形式,也可以用植树的形式,各种形式都可以,选定了形式,组织实施的主题就会不同。考试中考生要明确指出来,如这次活动我准备组织一次纪念晚会,然后才按晚会的形式去组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又说“计划不如变化快”,讲得就是一个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没有完善的计划,没有较好的组织协调,任何工作都不会做好。

  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 工作开展的要具有真实性。因为是在虚拟状态下,也因为很多考生并没有真正的这方面经验,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异想天开。离开了真实性,这样的题目就没有考察的意义。所以在解决一个问题,组织一个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可行性。

  2. 活动开展的步骤必须紧密。很多情况下一个活动都是先计划,再实施,再总结的三部曲。很多考生在作答的时候顺序混乱,直接体现考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3. 工作中必须具有真实内容。一个活动或者方案,很多考生只是按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逻辑思维。所谓的工作肯定会涉及到具体内容,若考生能在这样的题型中,加入有血有肉的真实内容,就能将此类题型答得更加完善。

  4. 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性格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很多面试书,辅导机构在解决这类题型的时候都是机械式的给出一套答案,而这样的答案似乎适用于很多此类题目。但是在众多的面试者中,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带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而只有这样的细节才能真正打动考官。

  真题演练:

  例: 假如领导让你安排一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宣传活动,你该如何安排?

  【参考答案】

  对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能更好的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力,领导把这么重要任务交给我,我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这份工作:

  (1)和领导进行沟通充分理解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同时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性比较强,因此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政策规定。在此基础上拟一个活动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并造一个经费预算。交领导审核。领导审核通过后,便可以实施方案了。

  (2)分解计划、组织调配人员和物资,进行人员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准备好活动相关的材料和器具。同时联系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专家并通知当地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如果活动需要其他单位配合的,提前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3)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活动。活动开展要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活动要有声势,通过网站、海报、发通知等手段让宣传的对象知晓此次活动,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的形式上,,则采取专家讲座和现场咨询会的方式并设立劳动和社保的宣传栏进行宣传;当地的电台联系安排专题热线,供广大市民咨询;在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点开设咨询摊位、同时向广大市民传发传单。

  (4)活动结束后,做好各项物资归位、经费结算等工作,同时邀请代表等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想。全部工作完成后,做好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向领导汇报。同时,对于本次活动的组织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更好地组织活动。

  (5)活动收尾阶段。认真撰写活动报告,报领导审阅;自我总结,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打好基础。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