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9日电
随笔:哥本哈根的“不眠夜”
新华社记者陈文仙 杨骏
等待、等待、再等待……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三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仍在焦急等待着大会最后协议的宣布。时间已逼近19日凌晨4点,原定18日闭幕的大会仍在继续。
7日就开始的这次大会让一直跟踪报道的记者们疲惫不堪。此时,尽管大家早已饥肠辘辘、睡意蒙眬,眼中布满血丝,但依旧竭力支撑,只为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消息。
在大门紧闭的会议室内,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仍在深夜中继续着这场旷日持久的“全球性谈判”。
“我们已经做好一天工作48小时的准备,”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前几天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如今,“超时”的大会果真让所有人“加班加点”。灯火通明的贝拉会展中心里,谈判代表继续着艰难的谈判,记者们则带着心中的猜测与困惑,睁大眼睛在会场里搜索着,希望找到采访谈判代表的机会。
寻找“猎物”的间隙,记者间也会彼此交流。“协议出台了吗?”“大会究竟什么时候闭幕?”“谈判有没有实质性结果?”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不过,时间流逝,过于漫长的等待让记者们渐渐连提问的力气都没有了。
谈判的艰难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而艰难如斯,似乎又在意料之外。到记者发稿时,依旧没有看到会议结束的曙光。
19日的黎明即将来临,大家都在等待,不知伴随太阳一起到来的会是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