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巴格达连环爆炸 > 巴格达爆炸评论

伊拉克在爆炸声中艰难走过2009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19日16:13
  新华网巴格达12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山 李来房

  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在一波又一波的爆炸袭击浪潮中即将艰难地走过2009年。这一年中,伊拉克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暴力袭击频发;政局错综复杂,各派势力斗争激烈;经济民生困苦,重建之路困难重重。

  安全局势依然严峻

  2009年,伊拉克的总体安全局势有所好转,伊安全部队6月30日后从驻伊美军手中接管安全控制权更是被视为国家重新走向主权独立的一个标志。南方各个以什叶派民众为主的省份基本保持了和平稳定,中北部以及西部的以逊尼派民众为主的省份中,伊安全部队在美军协助下控制了总体局面,“基地”组织及其他武装组织的活动空间被大大压缩。

  但是部分地区依然形势严峻,特别是在首都巴格达以及北部的迪亚拉省和尼尼微省等地,各类暴力袭击频繁,伊拉克内政部长布拉尼称此为伊拉克最危险的三个区域。“基地”组织等虽遭重创,但仍有能力不断发动大规模袭击。当地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在短期内很难彻底防范此类袭击。

  在2009年中,伊拉克的大规模爆炸袭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在上半年一系列袭击浪潮中,包括1月底的省级议会选举前后的爆炸袭击、4月的“血腥一周”袭击浪潮、6月底的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城镇最后期限前后的爆炸袭击以及7月底的巴格达清真寺连环爆炸等,袭击对象主要是清真寺、集市、餐馆等平民目标,特别是什叶派目标。伊舆论认为,发动此类袭击的目的是企图重新挑起大规模教派冲突。

  6月30日,伊拉克安全部队从驻伊美军手中接管了安全控制权,但是伊安全局势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发生一系列针对政府目标的重大袭击。8月以来,袭击目标明显转向伊政府机构。袭击的次数虽然比上半年减少,但袭击的规模和威力更大。在8月19日、10月25日和12月8日,巴格达先后遭到三次大规模连环爆炸袭击,每次都造成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伊内政部、外交部、财政部、联邦法院以及巴格达省政府等众多政府机构都遭到猛烈袭击。这些袭击极大地打击了马利基政府的威信,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使得民众对政府控制安全局势的能力产生质疑,也给美国能否按时完成从伊拉克撤军的计划投下阴影。

  政治局势错综复杂

  伊拉克宗教、民族、政党等各种矛盾交织,但是总体而言,一个积极趋势就是,各派“斗而不破”,因为各派势力都清楚地认识到,重新回到战乱与血腥冲突不符合伊拉克整体以及各民族、宗教和政党的利益。

  围绕着伊拉克省级议会选举和将于明年初进行的全国议会选举,伊各派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什叶派、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三大势力鼎足而立。逊尼派对什叶派控制的中央政府充满疑虑,库尔德人与中央政府在基尔库克控制权等问题上也矛盾重重。而势力最大的什叶派联盟内部也存在激烈的主导权争夺。

  1月31日举行的省级议会选举,是伊拉克各派势力的一次实力检验。总理马利基高举国家主义、全国和解的大旗,成为最大赢家。这次胜利大大加强了马利基在伊拉克政坛的地位,让马利基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也使其对在全国大选中再夺胜利充满自信。

  但是下半年以来,巴格达的一系列重大袭击重创了马利基的声誉,使得他吸引民众选票的“安全保障”这张王牌失去效力,支持率直线下降。马利基领导的竞选联盟和什叶派其他派别分道扬镳,使得他在明年选举中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

  定于明年初进行的全国议会选举将重新划分伊拉克的政治版图,为了获取有利地位,各派势力下半年围绕着新选举法展开激烈斗争。新选举法之争持续数月。各派势力在议会席位分配和选举办法等方面分歧巨大。来自逊尼派的伊副总统哈希米11月18日宣布否决议会11月8日通过的新选举法,让伊拉克政局走到了危机边缘。在美国的强大压力和斡旋下,以及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和讨价还价之后,各派势力上演了“最后一分钟妥协”,伊拉克议会在12月6日终于通过了新选举法修正案,为举行全国大选扫清了主要障碍。但是由于准备时间已经不足,大选被迫从明年1月中旬推迟到3月7日,各派围绕着选举的争夺也必将继续下去。

  经济民生困难重重

  多年战乱让伊经济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艰难。伊拉克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石油等关键领域都遭到严重破坏,亟待恢复。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大跌给伊拉克经济“雪上加霜”。此外,连续两年遭遇大旱,严重影响伊拉克农业,灾情导致伊拉克的小麦产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7%,大麦产量下降了60%。

  伊政府5月公布的统计报告说,目前有约23%的伊拉克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基础设施的匮乏、官僚腐败以及失业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伊拉克政府也意识到,改善人民生活、恢复经济发展对于保持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马利基政府把经济发展和安全改善作为其主要目标。今年以来,以首都巴格达为代表的伊拉克城镇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虽然没有官方公布的数据,但是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可以直观发现,伊拉克的水电供应、城市照明、商业等方面明显改善。

  马利基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国投资。不论是各国领导人来访,还是伊拉克领导人出访,经济都是重要议题。伊拉克与很多国家都签署了经贸合作协议,努力争取外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石油产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目前伊拉克石油日产量约为250万桶,政府收入的80%多来自石油。为重振遭受多年国际制裁和战乱破坏的经济,伊拉克政府先后组织了两轮石油招标,吸引众多国际石油巨头参加竞标。伊石油部长沙赫里斯塔尼表示,希望把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在今后6年间提高3倍,达到1000万桶以上。这将使得伊拉克获得高达2000亿美元收益,从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不过,伊拉克经济重建与安全局势和政治发展紧密相关。目前,众多国际公司在紧盯伊市场的同时,也同样关注着安全和政治局势,多数国际公司依然持观望态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伊拉克安全局势实现长期稳定前,至少在伊拉克明年3月大选前,国际资金难以大量投入伊拉克市场,伊拉克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仍将面临重重困难。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