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领导人在讨论大会协议草案(左前起: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德国总理默克尔,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右起:英国首相布朗、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齐)
会场外的抗议者打出“气候之辱”的标语。
中国日报网消息:综合外国媒体报道,本该于当地时间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直拖延到了19日,尽管如此,大会依然未能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决议,在一些至关重要的议题上,大会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 奥巴马称取得成果
18日晚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气候大会举办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今天,我们终于在哥本哈根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齐聚一堂探讨他们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不过,奥巴马所说的“历史性突破”并不是此次大会通过的成果文件,而是美国与其它几十个国家签署的一份协议。该协议只是再次表达了将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愿望而已,并没有规定各国需承担的具体减排责任与实施办法,甚至也没有说明它将在什么时候被发展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 英法寄希望于2010年
此次大会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这令英国首相布朗感觉“很没面子”,因为早在会议召开之前,布朗就曾多次呼吁各国领导人利用这一难得机会达成“拯救地球”协议。15日,布朗还特意比预定计划提前2天赶到哥本哈根进行最后的斡旋。
18日晚,布朗承认大会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只迈出了一小步”,他把希望寄托在了2010年将于德国或墨西哥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上。
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说,鉴于各国意见分歧严重,达成那样一份协议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和布朗一样,萨科齐也把希望寄托在了下次峰会上。
美国白宫在稍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尽管没有一个国家对协议的条文完全满意,但它仍然是一个历史性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进步,它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引发批评之声
“77国集团”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代表迪亚平表示,这份所谓的协议不是经过“民主的程序”得出来的,并且仅仅是一些国家达成的协议,并没有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包括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苏丹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说,他们绝不接受一个缺乏具体减排目标和实施方案的空洞协议。
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执行干事奈都也认为,这份文件“即不公平也没有长远眼光,而且还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工作还远未完成”。
奈都说:“会议的失败主要是由富裕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对于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承担最大的历史责任。”
*** 积极成果打折扣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此次大会的积极因素或许是它们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援助。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至2012年3年内,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48.40亿元)“气候应对资金”,而这笔钱在2013至2020年间将升至每年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28亿元)。
据悉,在那笔300亿美元的援助中,美国将提供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81亿元),日本是1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1.08亿元),欧盟则为1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3.77亿元)。
但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此前曾反复强调,美国的出资承诺是“附带条件的”,即所有国家的减排行动都必须是“透明”的。
“77国集团”谈判代表迪亚平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资金援助,协议中的数目“仍是不够的”,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前提”。
*** 未通过正式决议
19日上午,大会在拖延了一天以后依然没能通过正式决议。稍后,在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的建议下,会议以备忘录的形式通过了以奥巴马所提协议为基础的草案文本。
大会发言人海伊表示,尽管大会通过的只是各国自愿遵守的国际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该协议的内容还是有望被普遍实施的,因为已经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认可。 (来源:中国日报网 柳洪杰 编辑:刘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