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 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消息

调结构攻坚战需要过五道坎 促进收入增长是根本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09年12月22日01:01

  “调结构”要过五道“坎”

  传统产业去产能 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资源要素“价改”

    防止“调结构”流于形式

  新华社记者 宋振远 储国强 吕福明

  消费不足、产能过剩、减排压力——尽管2009年我国经济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目标无已悬念,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深层次发展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场“调结构”攻坚战中,要如何跨过转变发展方式的门槛?

  传统产业亟待“去产能”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至10月份,重点钢铁企业的钢材产销率为98.2%;水泥产销率为97.8%。

  但“去库存”只是传统产业走向复苏的第一步,这些行业中存在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结构不合理等深层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一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放慢,新增投资较多,很可能旧病未除,又积聚了新矛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建材行业投资增长了47.4%,其中水泥行业增长了64%,平板玻璃增长了35.3%。“明年产能过剩问题仍有可能出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有经济结构上“保增长”,就会错过这次“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抑制产能过剩,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正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审批管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这些举措能否有效解决传统产业的“去产能”难题,人们充满期待。

  抢占新兴经济竞争制高点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展新兴产业被寄予厚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物联网、3G手机、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各地将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的重大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但由于一些地区不顾条件盲目竞争、一哄而上,也产生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时丽教授表示,国内一些新能源项目除了规模扩张过快,就是普遍缺乏自主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重构,各国都在积极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但如果新兴产业“一窝蜂”上马,不仅对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

  促进“收入增长”是根本

  “调结构”除了调整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同样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山东,伴随着4.3万个农家店的改造和建设,以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开始向农村市场延伸。部分农村地区过去“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的落后局面,正在改变。今年国家推行的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产品下乡的优惠政策,有力提振了消费,为实现“保增长”目标立下汗马功劳。

  “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目前的消费刺激政策主要还是着眼于“消费挖潜”,要从根本上扩大内需,除了优惠政策及商业布点之外,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是根本。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这是持续扩内需、保增长的根基。当务之急是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提高种粮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水平,改变“收入跑不赢GDP”的局面,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资源要素“价改”难题待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已经完成了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的任务,尽管困难很大,但是经过努力,2010年减排20%的“十一五”目标有望实现。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节能减排越往后越难。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下一步我国节能减排将步入更加艰难的“攻坚期”。

  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至关重要。适度提高资源要素价格,有利于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抑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的杠杆作用。而在“管理通胀预期”与“调结构”之间,也将充分考验政府的调控艺术。

  防止“调结构”流于形式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国家“一揽子计划”落实中,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经济增长、轻结构调整倾向。为了“把钱花出去”,放松环保、能耗等“市场准入”监管,使“调结构”在“保增长”大旗下流于形式。

  一位县委书记说:“对县市领导来说,百姓要就业,干部要工资,必须首先抓好两件事,一是招商引资,二是财政增收。我的篮子里本来没有菜,挖到篮子里就是菜,搞结构调整那还不是我们的优先选项。”“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扩张密不可分。”左小蕾说,“陷入招商引资竞赛的地方政府,即使遇到重复建设,往往也会因为保就业、保GDP等因素,与企业结成事实上的联盟。最终的结果是:产能上去容易下来难。”有关专家认为,要减轻“调结构”的阻力,必须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扫除体制机制上障碍。比如,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之更有利于地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上,要切实改变单纯以经济增长等“显绩”指标衡量政绩的观念与做法,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等“潜绩”考核。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