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事故一日四起
网民抨击应急机制华而不实
2009年12月22日,网友称之为上海的“地铁事故日”。这一天,从清晨5点58分到晚上八时许,上海地铁先后发生了四起事故。
频繁发生的事故与事故发生后的混乱场面引发网民忧思。上海轨交运营方在安全运行方面的疏忽,以及有关部门应急措施乏力,都遭遇网友们的猛烈抨击。
麻木的安全运营神经
同一天发生四起事故,听上去像是买彩票中头奖,偶发性很强。然而,一些身处上海或熟悉上海的网友却并不感到意外,轨交运营方的安全意识和安检措施饱受质疑。
搜狐博客博主“李妍”指出,偏偏就是这样重要的交通枢纽,三天两头都要闹出点小故障。某门户网站推出的专题中就历数上海地铁的过往“罪状”,虽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事故,但却具有“千里之堤,毁于蝼蚁”的功效———此次地铁撞车事故,不正是在“短路跳闸”这样的小故障之后,运行车“冒进信号”与增援车相撞了吗?
“交通事故等很多意外事件难以预测甚至不可避免,但此类事故一次次发生,却显得不那么理所当然了。”荆楚网刊载作者周欢的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地铁故障排查力度。
此外,作者庄秋燕在慧聪网载文指出,事故暴露出地铁线路规划的不合理,如果出口设置、换乘线路能够设计得人性化一些,也许就可以避免拥挤的现象。毫无疑问,地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如何处理好地铁的安全隐患,杜绝上海地铁相撞类似事故发生,是轨道交通部门必须深刻探讨的一个问题。
华而不实的应急方案
“应急方案太差了。”无数网友竞相叹。搜狐博客博主“顽石”指出,“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有这样的情况,表面上花了很多钱,装饰得富丽堂皇。可实际上呢?一点都不实用,应急方案之类的只是做个口号,还搞搞演习,关键时刻,绝对指望不上。”
博主“李妍”写道:“据说,撞车事故发生几小时后,轨道交通广播的内容依然是让乘客搭乘出事的一号线的列车,这导致汹涌的人群源源不断地涌入事故现场;在封闭出入口的南广场,没有张贴任何告示,现场也没有工作人员进行说明,只有一位警察在维持秩序。”
“22日早晨六点多发生的事故,到了八点多,我仍旧看到,有好多人还忙不迭地赶着进入一号线地铁的各个站口,企图乘车上班、上坟(冬至),或者去火车站赶火车。”东方卫视评论员骆新在讲述了这段亲眼目睹的场景后质问,“我们一向高唱信息公开的政府机构啊,难道您就不能通过最简便易行的手机短信,来通知一下广大市民:暂时先不要去乘地铁一号线的车,因为那会儿全都停运了!”
另一方面,许多网民对疏散方案的实际效果很不满意,认为疏散措施不应止于让乘客“逃离地铁”。
骆新指出,地铁部门的所谓“紧急预案”,仅是针对地铁“内部”的预案,出了地铁之后,如何快速地通过信息网络,紧急调动其他的地面公交,前来驰援,估计也从来没涉及过。乘客被疏散到了地面之后,问题依然严峻,怎么走呢?大家疯抢出租车,某些公交车也拥挤不堪,黑车跟“黑摩托车”趁机涨价。还有网友指出,有的公交车看到人满为患的场面根本就不敢停车,直接开过去了。
对此,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网站网友提出,地铁应向乘客提供“地铁换乘方案和地面换乘方案”,同时,车站应准备大幅周边地图,标识换车线路、周边车站和车站位置,有条件的应标识临时短驳车的上车地点。作者周欢建议,有关部门应将地铁故障应急预案进行常态化管理。 (本报记者张小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