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世博交通以公交为主 原则上拒绝私人交通工具进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05日13:28
  “上海,"上",就是追求卓越,"海",就是西方碰到东方,海纳百川”

  文/刘巍

  2009年12月22日晨8时许,上海世博会协调局工作人员章永哲给本刊记者打来电话,说他被困在地铁内,不能与记者一同前往预定采访地点。

  这天上午,日客流量逾百万人次的上海地铁1号线,突发电路故障,两辆列车碰撞,造成全线运营“瘫痪”4小时以上。这是上海地铁运营以来最严重的事故。事故列车内,乘客被困数小时,所幸没有重大伤亡。

  “上海地铁十七年,碰撞第一次(发生),连续发生地铁事故,是不是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呢?(分析原因)不能太简单化。”12月23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口气严峻地表示。他要求成立第三方调查组查明原因,向社会公布。

  同日,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在上海市政府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铁相撞事故发生后,相关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但处置过程存有不足;将进一步改进措施,提高突发性事件公共交通应急处置能力。

  上海地铁随即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检查中发现,人民广场等车站的变电设备存在过载服役问题。经专家评估后,实施了预防性更换。

  2009年12月底,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11号线北段一期开通试运营后,上海地铁路网增至10条线路,运营总里程约330公里,它将接受4个月后涌至上海参观世博会的7000万人流的考验。

  “最后10米冲刺”

  7000万人流,是预计参观总人数,它超过了世博会发源地英国今日的人口。

  上海世博会在城市中心举办,这是它和往届世博会的不同之处。在世博会运行周期内,平均每天参观的人流量为40万,最高峰80多万。这相当于每天在大都市的中心搬入搬出一个大型城市的人口,并且要连续搬184天。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我们的基本思想就是公交主导。近50%的参观者是地铁进来,35%左右是地面公交,5%~8%通过船运水上公交。世博会原则上拒绝私人交通工具进场。”

  12月25日,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世博中心竣工。同日,上海中环线主线高架路浦东南段、内环主线高架路浦东段、华夏高架路主线通车,“两环一道”是浦东新区25项世博配套工程的重点,三项工程投资总额为242亿元。其余新区世博配套项目也进入最终扫尾阶段。

  “各国展馆建设基本顺利,大面上越来越有自信。”吴志强对本刊记者说。

  12月24日,本刊记者在世博园现场看到,中国馆已竣工并已布展。世博演艺中心、世博主题馆、企业馆、城市未来实践区,凡由中国方面负责施工的,都已竣工或将近竣工。在世博园A片区,其他国家的自建馆大部分还在紧张施工。

  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对世博会各国展馆的施工建设产生影响?

  “从整体来讲对世博会没有影响,个别的国家,是可能的。”吴志强说,根据以往的经验,没有一届世博会开幕时是完全建完的,即使是日本2005年世博会,也还有很多国家在开幕时没有建完,“这不受控于我们。五一开幕,大面上完成是没有问题的。”

  12月26日,日本馆宣布竣工。此前的10月14日,美国馆宣布钢结构封顶,它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国家馆之一,将从“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四方面来演绎“拥抱挑战”。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就像百米赛跑进入最后10米冲刺”,吴志强认为,“前面的工作都是在搭台。现在就是最后的展示,展示的好坏是世博最后的标志。”

  “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

  12月23日晨8点47分,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节目直播。两位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

  一位听众给节目发来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晓君在节目中回应:“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这之后,“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为沪上论坛的“热词”,同时也引起中国内地网友的意见分裂。

  一年前,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陈信康根据一项调查结论提出:“上海市民素质偏低,排外现象严重”,要上海人自省以迎接世博会。

  陈信康很快陷入到一场“口水风暴”中。针对“上海市民素质偏低,排外现象严重”这一观点是否成立,新民网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3029人次的投票意见中,51%的人赞成,41%的人反对。

  2009年11月12日,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召开,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表示:世博会对国民素养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他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后,国民的素质在提高。我对此很感到自豪。我想世博会时间比奥运会长得多,它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影响。”

  “上海人应学会俯视,而不仅仅是仰视。”作为上海人的吴志强向本刊记者道出他的担忧与希望,“假如非洲与美国客人同来,上海人的心态应该是一样平静的。这才是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心怀。”

  吴志强谈到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德国人原本是冷静与骄傲的,但他们在世博会期间“一反常态非常热情”。

  “现在软件方面让我有所担心。”吴志强说,“应该有更大气的上海。当然,我自己长在上海,也见过很热情的上海人。”“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注脚

  12月24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指着上海番禺路一家咖啡馆外的塔楼,向本刊记者感叹,那栋楼的房价已经是7万元一平方米了。

  急剧攀升的房价,对上海人来说已不再是新闻。四年前,位于上海浦东最繁华的陆家嘴地区的“汤臣一品”以每平方米10万元开盘,如此“天价”成为众矢之的,可伴随2009年的房价大涨,这样的“天价”已不再称奇。据中财网报道,截至2009年11月,“汤臣一品”卖出70余套房子,其中有70套是2009年卖出的,销售均价维持在10.2万元/平方米。

  “我不认为房价越高越好,虽然在有些地方,有些区域可能短期内是要涨的。但是我们的政策导向,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年轻人要有房住啊,这是我们的政策导向。”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2009年11月就上海党建接受上海主要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提出: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过高房价会阻碍人才进入上海。

  2009年10月14日,18岁的河南籍青年孙中界在浦东驾驶公司的面包车,被一名陌生路人拦住,应其请求顺道开车将其送至1.5公里外的目的地,设想到遭遇了“钓鱼执法”,这位陌生路人是一位“执法人员”,他突将一张钞票放在了副驾驶位置前的台面上,孙中界善意的举动,即被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认定为“非法营运”,遭到扣车、处罚。

  孙中界一怒之下拿起菜刀,砍下自己的左手小指,以示清白。10月20日,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公布“核查结果”,称孙中界案处理无误,并否认有“钓鱼执法”问题。随即引发一场舆论风暴。10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发布会,区长姜梁承认孙中界事件中存在“钓鱼”式执法,区政府将依法终结此案,并向社会公开道歉。手缠绷带的孙中界闻罢当场泪下。

  俞正声在媒体上发表意见,认为“钓鱼执法”事件的发生,“说明我们,我和我们的同志们,我周围的同志们法治意识淡薄”。

  “作为一个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能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说自已的法律意识淡薄,这是相当的不容易的,”在网易论坛上,河北邯郸的一位网友写道,“现在很多的小官发现成绩都是自已的,有了问题都是下面的,没有一点承担责任的意识!!!”更有网友称赞:“避开虚伪,直面真实,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钓鱼执法”事件中的公众参与,以及上海市政府部门的正面回应,为世博会的主题写下注脚。

  2009年12月21日,俞正声在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提“钓鱼执法”事件,要求各项执法工作应更正确、更规范、更细微、更周到,为上海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上海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上海成为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既是社会和谐的要求,也是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条件。”

  上海黄浦江畔的白莲泾小区,地处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规划区,有3000多位居民。在上海申办世博期间,小区居民一起动手做了一艘大纸船,里面撒满了3000颗晶莹透亮的幸运星。居民们说:“如果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我们就要搬离这儿。但白莲泾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好。”

  2005年4月10日,白莲泾居民的动迁揭开序幕。2006年底,白莲泾及浦东世博规划区域的居民搬迁完毕。

  吴志强说,现在的世博园区原来很大一块是棚户区,住户很多是解放前来上海打工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差,借世博会的机会可以改善这些人的生活条件。

  但为维持成熟社区中1万多户人家的安定生活,世博园的规划做出了调整,在边缘让出了八片区域,使这1万多户人家不必拆迁。

  “老百姓很开心,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多方的理解。”吴志强说,拆与不拆,都是为了体现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

  “和谐城市”规划理念

  1893年夏季,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开幕。13岁的双目失明的女孩海伦·凯勒出现在展馆,她的指尖掠过一艘船的模型、一块南非钻石、一部电话机……

  40年后,她在激励了无数读者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博览会上度过的这3个星期,使我的知识有了长足进步,从童话故事和玩具迈到了对现实世界中真实而平凡事物的热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古典世博会期间,科技发明是世博会展示的重要内容。从电灯、电话到电影、汽车,工业文明的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电视纪录片《百年世博梦》首席学术顾问钱乘旦对本刊记者说,时至今日,世博会在人类交流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仍有意义。但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开始对工业化生产与消费方式带来的问题进行反思,人们觉悟到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质量的负面影响。

  回顾世博会的历史,“1915年盛行乐观的英雄主义,1939年则提倡振兴主义,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热烈迎接原子能时代的到来,1964年纽约世博会则揭开汽车时代序幕。然而从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到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再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世博会开始关注环境的价值,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阿尔弗雷德·海勒在《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一书中写道。

  什么是更好的城市?吴志强与同事们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仔细推敲,在东方智慧“和而不同”中找到了“和谐城市”的本意。2004年,吴志强代表世博会主题演绎团队向国务院汇报时,提出了“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规划的主题。城市不是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也不应以挑战自然为己任,“和谐城市”的主题为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提供了“中国智慧”。

  12月22号,本刊记者在世博园E区,看到以南市发电厂旧址为标志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在这里,展馆大都竣工。展馆负责人张志煜告诉本刊记者,他所负责的台北城市馆将以影像方式展示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首创,它将在两个街坊内总结过去30年全世界生态城市的最佳理念与做法。吴志强说:“过去历史上世博会不是没有城市参展,但像上海世博会这样让世界上的城市集体登场,以这样的规模,这在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

  他说,“最佳实践区是提供一个平台,大家来唱这台戏。有这么多城市都来展示未来的理念:怎样使人类城市未来的生活更美好。汇聚与展示的是比较完整的人类思考。”

  历史上著名的世博会,往往会有标志性的建筑留给世界。为举办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英国人以当时最先进的玻璃和钢建造了水晶宫;为迎接1889年世博会,法国人建造了当时世界最高大的建筑——埃菲尔铁塔。

  吴志强说,如果本届世博会还没有确定一个标志性建筑,那么整个世博园区将成为未来和谐城市的一个标志性样板。“世博会紧紧抓住了节能减排的几大要素,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园区,这个园区5.28平方公里,是一个未来城市的全盘实验和示范。”金融危机背景下

  1994年,在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优秀青年论文颁奖仪式上,一位老者亲手颁给34岁的吴志强一本简装本《辞海》,并说,“小吴要准备世博会。”这位老者就是上海市的老市长汪道涵。

  上世纪80年代,汪道涵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1983年到1987年,他三次访问日本,参观了大阪、筑波、冲绳三场世博会旧址,感到上海很有必要举办一届世博会。

  原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於品浩说,汪道涵的想法,是要通过举办世博会把浦东新区搞起来,再通过浦东新区,把整个上海逐步建设成国际大都市。

  1985年,上海市科委发展预测处对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可行性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世博会选址应该在浦东。

  l992年春节,88岁的邓小平来到上海,他一下火车就说:“我到上海来,是要看南浦大桥的,早就想看大桥了。”他登上50米高的南浦大桥,在江风吹拂中,遥望大江两岸。

  20世纪90年代之前,浦东还是大片的农田、渔村。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今日,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001年5月2日上午9时,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申请书。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站在一面五星红旗前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

  这意味着,世博会在其150多年的历史上,将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主办。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如同1933年在大萧条背景下举办的芝加哥世博会。

  芝加哥世博会以“科学”为主题,展出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工业成果,如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技术……憧憬未来理想住宅的“明日之家”展区,激励着人们的梦想。

  这届世博会给经济危机中的芝加哥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传递了世界人民战胜经济危机的勇气与信心。

  12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表示,从GDP总量上看,2008年上海超过了新加坡,2009年将与香港持平,2010年有望超过香港。

  周国平说,2009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2009年上海经济反弹的加速度高于中国总体水平。

  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认为中国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8%,将成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吴志强在一份报告中诠释了即将迎来的世博会的“上海意义”:“上海,"上",就是追求卓越,"海",就是西方碰到东方,海纳百川。”

  他对中国智慧将给世界带来的启示充满信心:“中华民族在重塑新的文明模式,不是简单的承传,而是继承传统的优秀部分,直面世界未来的问题。中国智慧一直在认真向世界的先进文明学习。同时,温暖、关怀,这些中华文明的优秀部分,正是全世界所需求的。”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