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汪洋参加分组讨论寄望深圳未来30年再领中国风骚。王辉摄
“深圳最大的"立"就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希望今年能做出几件让全国人民伸大拇指的事情”,“深圳的发展应从"体力+梦想"驱动转入智力驱动”……昨日(7日),汪洋书记的“特区三问”在鹏城引起了各界的议论,从公务员、企业人员到专家学者都认真地思考着这几个事关深圳长远发展的问题。
问:深圳靠什么“三十而立”? 答: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有“破”有“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对于汪洋书记的一问——“深圳靠什么"三十而立"”,深圳各界讨论热烈。
过去30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宋丁教授表示,深圳最大的贡献是,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这个框架里,实现了经济模式的转变。“深圳的市场平台相当好,培育出了中兴、比亚迪、华为等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圳成功引导了一条既与国际经济体系对接,又适应中国社会环境的发展之路。”
深圳市南山区的公务员阿杰表示,“深圳实现"三十而立",主要靠的就是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争饮"头啖汤"的精神……”
深圳政经评论人士金心异则表示,可以引用温总理的一句话来概括深圳30年的“立”——“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这是深圳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深圳今年能做什么? 答:可以试水车改财政改革 虽然深圳经济特区的30岁生日远在8月份,但目前为深圳庆祝生日的气氛已经开始蔓延起来,深圳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筹划各种纪念活动。
阿杰表示:“我关注的是,深圳人能够从这些纪念活动里总结出什么?”他表示,深圳在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将讨论引向深入。
南岭村党支部书记张育彪告诉记者,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深圳应该回过头来,好好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好好谋划以后的发展。
金心异表示,“我希望深圳不要搞太多流于形式的活动,不要开那么多大会和论坛,要认认真真做实事,尤其是在改革上,希望今年能做出几件让全国人民伸大拇指的事情。”他表示,深圳大部制改革已经完成了,“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步伐能不能快一点?还有车改、公共财政改革、党内民主改革、深圳大学的改革,希望今年都能做出些实质的成效。”
问:未来30年再干什么? 答:做发展模式转型排头兵 30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历史上的奇迹。未来30年,深圳还应干些什么?
面对第三问,此次参加省委全会的唯一一位深圳基层代表陈华瑞表示,深圳的发展应从“体力+梦想”驱动转入“智力”驱动。
他表示,只要有体力,有梦想,到深圳都能有所收获,甚至创造奇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升级转移热潮激荡,高科技、自主创新以及品牌成为企业发展大势所趋,“未来30年,深圳一要靠人才,大力提升劳务工的素质;二要靠企业,推动企业向具有自主品牌的高科技企业转型。”
宋丁表示,深圳在未来30年里,最大的问题是国际化问题,“深圳不光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要融入国际”。他分析说,中国在国际化发展中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要成为世界强国,那么深圳就要继续做好中国的排头兵,在国际化发展中起表率作用。“某种程度上说,未来30年的发展难度会更大。”
金心异则一口气列出了三条:第一,做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真正的排头兵;第二,做全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代言人;第三,要成为中国百年转型的探索者。(记者/黄超崔洁吴永奎 实习生/邬绵)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