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追忆八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维和人员(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9日08:51

朱晓平,男,汉族,1962年3月生,上海市人,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朱晓平:每次出差,下了飞机就直奔会场

  上任6个月时间,深入12个省市区的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调研;经常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跟他一起出差的年轻人都有点吃不消;40来岁年纪,却因积劳成疾心脏搭上了支架……

  这几个数字,是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朱晓平“六"气"箴言”的注脚。他常说,做事要“敬业、勤奋、认真、敏锐、承担”,做人要“骨气树人格、正气树形象、勇气克困难、智气迎挑战、朝气养精神、和气赢民心”。

  朱晓平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始终把满足和适应基层与实战需要作为公安装备财务工作重心。

  “7·5”事件发生后,朱晓平到新疆调研时了解到一线维稳民警只能住在简易帐篷里,既不安全也不能有效抵御风寒,立即指示调集一批由集装箱改造的活动营房供一线民警使用,并要求有关部门连夜采购冬季执勤服和毛衣、毛裤、毛皮鞋送到援疆特警手中,被维稳一线的同志们称为“三毛局长”。

  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经费保障指导处处长么子国说:“平时我跟朱局长一块儿出差比较多,每次都是下了飞机带着行李直奔会场。一次出差,他的高血压犯了,收缩压到了170。大家都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基层的同志还在等着,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基层的同志多做一点儿事。"”(李东航)

郭宝山,男,满族,1950年7月生,辽宁北镇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郭宝山:当天工作不干完就不下班

  今年已经60岁的郭宝山依旧一头板寸、腰板挺直、目光炯炯。在这副充满军人气质的外表下,埋藏的却是一颗充满了热爱、关爱和慈爱的心。

  共事16年,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欧洲工作处处长韩林想起郭宝山,便哽咽难言:“每天他几乎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他的办公桌上从来看不到堆积如山的文件,因为当天的工作不干完他就不下班。”

  从2004年起,中国先后派出8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这一支支队伍从组建、培训到派驻,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郭宝山的心血。起初,防暴队员一天的伙食费是每人40元,郭宝山心疼队员们的身体,就亲自争取将防暴队的伙食费标准提高到48元一天;警队到达任务区后,他经常去实地考察,看是否缺装备、生活用品,随时协调解决,中国维和警察队伍的装备条件往往让其他国家的队伍“眼红”;对维和警察和驻外警务联络官,郭宝山都怀着深厚的感情,每每有人回国他都尽可能陪他们吃顿饭。

  “信任你、保护你,工作有失误善意地提醒你,遇到困难鼎力帮助你、亲切地关怀你,与这样的领导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很珍惜。”凡是与郭宝山共过事的人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罗铮)


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河南沈丘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李晓明:足迹遍布维和任务区

  虽然才35岁,但李晓明在维和警察队伍中已经是个“老同志”,他足迹遍布海地、阿富汗、东帝汶、科索沃等7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2001年,李晓明第一次出国赴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便被任命为维和警队副队长。当时他只有26岁,是年龄最小的维和警队领导之一。在东帝汶的一年时间里,李晓明制订出多个远期发展规划,协助东帝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警察体系。因此,他受到联合国维和警察总警监的嘉奖表彰,还获得联合国和平一级勋章。评价李晓明,同事们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表现远远超出他的年龄。”

  无论是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还是在国内承担维和警察选拔、训练、派遣等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李晓明的表现都同样出色。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欧洲工作处处长韩林惋惜地说,中国维和警察今天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能有今天的成就,有李晓明的一分心血和功劳,可以说他是为维和警察事业而生的。(罗铮)

  李钦:“李大胆”的刚与柔

  李钦,长得有几分秀气,却有一个与相貌截然不同的外号:“李大胆”。

  “李大胆”关键时刻很“刚”,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

  2008年4月7日,海地发生了自联海团进驻海地以来最严重的暴力骚乱。“联海团雇员一家五口被绑架,请速前去营救!”接到命令后,李钦带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奔赴距太子港200公里远的莱卡,执行处突平暴任务。

  莱卡市区内,暴徒在主要街道设置路障,焚烧轮胎,城内浓烟滚滚。李钦果断下令强行驱车破障冲到目标建筑物前,迅速分成外围警戒、抓捕、掩护三个战斗小组,占据了有利位置,交叉掩护前进,最后破门而入。绑匪还没来得及从枕头下拔出枪,便被防暴队员制服。仅用了25分钟,中国防暴队员就将被绑人质全部解救上车。

  随后,中国防暴队相继成功营救联海团越野车4辆,解救受到死亡威胁并遭人群围攻的海地参议员1人,强行驱散骚乱人群39处,仅用10天时间就迅速恢复了莱卡地区的秩序。

  “李大胆”既有很“刚”的一面,也有很柔情的一面。

  在海地,有许多儿童因战乱失去了家园、父母。“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的子女。”李钦常对维和官兵这样说。每当见到带着惊慌眼神的海地孩子,他总会对他们或抱或亲,把父母之爱给予这些异国儿童。李钦还率领部分队员前往圣·安娜教会学校,捐赠了1000多公斤各类食品及部分生活用品、学习用具。海地学童们不仅了解了“鸟巢”、“水立方”、故宫和长城,还学会了用汉语说“你好”、“北京”。

  半年多来,李钦带着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队员,把对海地人民的爱从驻地辐射至太子港周边200公里。残疾人扶助组织、教会学校,乃至山区农村和城市的贫民窟,都出现了中国防暴队员亲民爱民的身影,仅与工业园区各企业和太子港周边贫困学校、残疾人组织及太阳城市政府就互访交流19次,捐助了队员节约下来的6200公斤大米等食品和一批学习用具。

  “您不仅用超人的胆识带领中国防暴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用爱心主动帮助海地民众,传递了中国爱好和平的良好愿望。”联海团总警监玛玛都·迪亚罗这样评价李钦。(姜兴华范玉泉杨玺)

  赵化宇:选择维和就不怕牺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天底下除了傻子之外,没有谁会不怕死亡,我既然选择了维和,也就时刻做好了为和平事业牺牲的准备。”赵化宇曾在日记中这样说。

  2004年9月,中国第一次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赴联合国海地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赵化宇作为具体负责后勤装备的组长,随先遣队抵达海地。大到武器装备,小到衣食住行,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所需的所有物品差不多都是他一手操办的。

  经过各种培训和多次考试,经历了维和派遣体制由全国选拔到各省组队变革的近3年默默等待,赵化宇终于登上前往海地的航班,成为第七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队队长。他深知,维和警队是一支带枪的特殊纪律队伍,代表中国和联合国在海地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和差错。为此,他果断宣布维和期间全程禁酒,即使在刚到中国防暴队营地的欢迎晚宴上也不例外。(史艳菊)

  钟荐勤:比战斗队员出枪还快的新闻官

  “如果拍得不清晰,说明我离得不够近。”这是作为新闻官的钟荐勤的信条。

  2008年4月,距离太子港200公里远的南部城市莱卡发生大规模骚乱,中国防暴队奉命前往处置。当时,局势混乱,联海团营地数次遭到暴徒冲击,营地围墙被推倒。但钟荐勤主动请缨,与先遣分队一同前往。路上车队不仅遇上25道路障,还在距离市区5公里处遭到武装匪徒枪击,前来接应的乌拉圭维和部队装甲车车载机枪“突突突”地狂响了起来,中国和尼日利亚防暴队的队员也赶紧还击。当时,在装甲车塔台上警戒的钟荐勤坚持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幕,直到被队友们拖进车里。

  一阵激烈的枪战后,武装匪徒见占不到便宜便仓皇逃离。事后,乌拉圭维和部队的一个士兵用英文对他说:“钟,你是在玩命。”可钟荐勤平静地说:“身为新闻官,这就是我的战场。我的职责就是用我手中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包括每颗子弹划过空气的声音。”

  “我首先是个防暴队员,其次才是新闻官。”2007年参加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不久,钟荐勤看到队友们任务繁重,便主动申请与队友一同执勤。有队员劝他干好新闻就行了。那意思他很明白,队友们是怕他误事。他一听就火了:“别看我是新闻官,但我的战斗力绝对不比你们差,我拔枪都比你们快。”队友们不服,就和他比试出枪速度,结果纷纷败下阵来。原来,出发前,在国内的演练中,其他队员一个动作就进入了战斗状态,而钟荐勤则需要“放摄像机、拔枪”两个动作才能完成出枪,比别的队员要慢2秒。而这2秒,势必会给自己和队友带来巨大的危险。于是,他利用执勤的空闲时间,反复练习出枪动作,终于把自己练成了一名“快枪手”。参加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时,钟荐勤的妻子即将分娩,但他毅然告别临产的妻子。他到海地不久,女儿就呱呱落地了。为此钟荐勤非常内疚,因为在妻子怀孕期间,他说过一定要陪伴在妻子的身旁,一定要好好抱抱孩子……然而,为了他热爱的维和事业,钟荐勤永远失去了抱抱女儿的机会。(姜兴华范玉泉张 宁)

  和志虹:不让须眉的“纳西警花”

  35岁的和志虹,谦虚、真诚,但在海地,她给队友的最深印象是坚强。在同事眼里,她是不让须眉的“纳西警花”。

  2007年11月28日,和志虹作为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先遣队员赶赴海地任务区,并担任联络官兼女兵小队队长、党总支委员。当时,孩子才1岁多,可她硬是说服亲人,毅然踏上了维和征程。

  “到达任务区后,我们就要争分夺秒了解联海团组织框架、运作方式等,尽快适应新环境,熟悉新情况,为大部队抵达海地顺利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出发时,和志虹对战友们说。

  炎炎烈日下,她带领全体女队员身着防弹衣、头盔等25公斤重的相关装具,与男队员一道摸爬滚打,汗水一遍遍打湿了衣裳,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毫无怨言。战友杨洋说:“中国防暴队营区驻扎在联合国对海地安全评估报告中危险程度最高的区域——红色警戒区域内,营区周围经常有激烈的枪声,流弹时常打到我们营区的房顶上,很多非法武装分子还曾偷袭营区,和志虹一次次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在队友的眼里,和志虹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每次值勤,都得穿上15公斤重的防弹衣。“捂得人满身痱子!”她幽默地说。当问她那么危险,有没有怕过时,她莞尔一笑:“在海地的半年,我的心态一直很好,没有过分紧张和担心。”

  和志虹还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当好联络官、翻译和“形象大使”,与任务区42个国家的维和人员,以及防暴队、维和部队的官兵进行互访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战地友谊。与此同时,和志虹还承担起汉语教学任务。每到周末,常有海地学生来中国防暴队营地向她请教汉语。

  “于历史长河,我也许只是一滴水珠,但我也要以水珠的执着,追寻生命的浪花;于苍穹社会,我也许只是一棵小草,但我也要以小草的方式,向春天展现生命的绿色;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和志虹维和日记中的话语,掷地有声,耐人寻味。(姜兴华范玉泉谢丽勋)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