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大桥.jpg |
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贵州公路通车里程仅3.4万公里,而这10年平均每年增加1万公里,目前已超过14万公里。10年前,贵州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只有0.3亩,处在全国“挂末”水平,而目前这一数据已经增至0.58亩。
贵州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公里,正在建设的贵广快速铁路,国家已经批准贵州建设贵阳到昆明、长沙、成都、重庆的高速铁路,5条铁路在贵州境内超过1250公里,省会贵阳通往全国的“7小时快铁交通圈”正在加速变成现实。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2009年底开工,成为西部大开发以来继百色水利工程后西部地区第二个大型水利工程。“十一五”以来贵州解决了7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增加了0.21亩有效灌溉面积。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中心腹地,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5省区毗邻,是西南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贵州已建成贵(阳)黄(果树)、贵(阳)遵(义)、镇(宁)胜(境关)、贵阳西南环线等19条高速(高等级)公路,总里程1852公里,形成以省会贵阳为中心的“一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目前在建的高速公路有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汕昆高速公路贵州段和六盘水至盘县段等,共计506公里。2009年,贵州计划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1条,总里程1074公里。
到2030年前,贵州将建成高速公路6851公里,形成“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均有高速公路联通,贵州与相邻省区间形成至少两条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贵阳至周边省区中心城市8小时到达目标。
旨在改善泛珠区域内交通状态,构建东盟连接泛珠三角区域陆路快速通道的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以及贵广快速铁路已分别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从贵阳乘火车前往“珠三角”前沿广州市需20多个小时,建成后,这一时间将大幅缩减至公路8小时、铁路4小时左右。
2009年,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建设进度加快;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建设项目被纳入“2009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连接贵阳与成都、昆明、长沙的铁路客运专线也取得突破进展;贵阳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六盘水机场、遵义机场、毕节机场等获得立项;国家在贵州境内的2322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启动,并同步启动“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
快速铁路系统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贵州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届时将形成贵阳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地2小时,至武汉等地3小时,至广州、西安等地4小时,至郑州等地5小时,至上海等地6小时,至北京等地7小时的“快速铁路交通圈”。
作为贵州省省会的贵阳地处大西南腹地,今年9月27日,全长121公里的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全面通车,贵阳没有环城高速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同时也将其城市道路、国道、高速公路第一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得城区面积从37平方公里拓展至507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从170平方公里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城区可容纳人口数将从目前的182万人扩大到360万人以上。
根据测算,贵阳市域快速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需钢材130万吨、水泥500多万吨,可直接、间接带动40多万人就业,如果工程以四年期计算,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3%。
经济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贵州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33.4亿元,同比增长10.2%。在西部省(区、市)中经济总量排名第8位,仅为最高的四川省的26.7%,占全国总量的1.1%。
西部大开发助推贵州电力建设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但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市中,又是唯一在电力工业发展上可以“水火互济”的省份。
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19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远景储量超过2000亿吨,居江南各省区之首。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的百万千瓦的特大型水火电厂就有11座,这在10年前还是难以想像的。
据了解,2010年贵州电网统一调度的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后,全省可以保证稳定向省外送电的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千瓦,除向广东送电外,贵州支援周边省区市经济建设也将有更多的富余电力。
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给贵州电力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据了解,2000年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实施前,贵州虽然已建成乌江渡水电站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电站,但全省电网统一调度的装机容量仍只有500万千瓦,全省外送电负荷不到100万千瓦。
“西电东送”工程实施后,贵州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首批开工的洪家渡水电站、纳雍电厂等“四水四火”8个总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的电源建设项目,仅用了6年多时间就全部建成投产。第二批开工的鸭溪电厂、构皮滩水电站等“四水八火”12个总装机容量1680多万千瓦的电源建设项目,绝大多数机组到明年也都将建成投运。
“‘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已净增1900多万千瓦,是工程实施前的4倍多。
贵州省规划建设的16座大型水电站,现均已全部开工建设,全省电网目前统一调度的机组中,水电机组装机容量超过700万千瓦,占全部机组装机总容量的约30%。未来3年左右,贵州全省约130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将可全部完工。
为保证极端天气下的供电安全,贵州电网公司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支持下,从2009年起的3年内,还将投入33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城市配电网等的建设和改造。
大规模的电力投资和建设,使能源工业也已成为贵州第一支柱产业。能源工业的增加值和所提供的增值税,已分别占当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增值税的30%以上。
贵州桥梁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桥梁建设突飞猛进,造就了一批特色桥、明星桥、科技桥,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支撑了当地经济发展。截至2009年底,贵州省已通车公路里程中,有桥梁10158座、453054延米,其中大桥986座、196526延米,特大桥38座、26327延米。
红枫湖大桥,位于清镇高速公路清镇市境内,于2004年9月建成。桥长654米,塔高96.8米,是贵州第一座不对称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水利工程建设
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水利工程将为黔中地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水源保障。黔中地区是我省政治、经济的中心,但由于地质、气候等原因,地表水储存困难,形成工程性缺水问题,目前,贵阳市区居民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560多立方米,约相当于全省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贵阳、安顺等城市快速发展,黔中地区用水需求急剧增加。随着黔中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缺水问题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明显,据测算,2020年,贵阳范围水资源供应量为4.8亿立方米,而需水量为6.8亿立方米,缺口为2亿立方米,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将改变这一现状,为贵阳提供稳定的骨干性水源。
新农村建设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的实施,余庆县经济、社会、文教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快发展,“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模式在余庆诞生,并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产业是基础,余庆县农业的产业规模尽管不一定都很大,但一定是有特色的,无论是传统的粮食、烤烟、油菜、畜牧等,还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水果、蔬菜、苦丁茶、中草药产业,都注重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通过这些措施,2009年,余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遵义市平均水平。
教育培训是重点,余庆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基础教育的投入。2009年起,县财政出钱,将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全部免费招入县职业高中学习。
由于产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余庆县“四在农家”建设正蓬勃开展,目前,全县已经形成206个以黔北民居为载体的居民集中居住点,城镇功能配套,人民生活文明、舒适。“四在农家”开展以来,全县29万人中的23万人因此受益。
目前,松烟镇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多支持,余庆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两基”攻坚 文化教育建设
“十五”以来,我省“两基”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到2005年底,我省实现“两基”的县已由2000年的32个增加到84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5%提高到93.88%;青壮年非文盲率由92.8%提高到96.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初中毛入学率由73.6%提高到98%以上。全省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
旅游产业发展
1999年底,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阳这片沉寂的土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1998年以前,我市没有一个国家级景点,少数进入我市的旅游者由贵阳市中旅负责,旅行社业务以外事接待、服务为主。而现在,我市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00家,注册导游3698人,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4万。
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人数增加,依赖三个条件:收入增加,假期增加和交通方便。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2000年以来,我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景点打造有了新的突破,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旅游形象和品质明显提升。同时,旅游业的投入及招商引资力度更大,近年来引进国内外资金近5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对于贵阳老百姓来说,旅游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也逐渐变成了一种生活元素,人们出行更多的选择了休闲度假式游览,旅游的目的正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针对市场的新需求,贵阳开始了品牌战略经营:从2006年开始,贵阳旅游业为打造“避暑之都”旅游品牌,引进更多旅行社,邀请周边旅游商会来踩线考察;与国内强势媒体合作,在人民网上专门开辟了“避暑之都贵阳”专栏;与广东南湖国旅、上海春秋国旅、北京国旅总社等强势旅行社合作;最难得的是,贵阳市市委书记、市长均多次亲赴武汉、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主要客源地叫卖贵阳旅游.
如今,“中国避暑之都”作为一张城市旅游形象名片已逐步深入人心,以贵阳为中心,推出并引进海内外游客的线路组合多达上百条。“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成功打造,“避暑季”系列产品及“2009中国•贵阳温泉月”的推出,让五湖四海的游客体验到了爽爽的贵阳的独特魅力。
贵州外贸十年
“西部大开发十年,全省外贸进出口的发展无论是从金额还是出口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支持西部大开发,为贵州省的外贸进出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年,作为一个内陆海关,贵阳海关的进出口总量都很少。1999年年末,全省出口总额为35780万美元,而截至2009年11月底,全省全年出口12.55亿美元,是十年前的3倍多。
“西部开发十年,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变,从矿产原材料到高科技产品,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也有了提升”, 1999年,全省各类出口产品中,未碾磨磷灰石共计出口3400万美元,占十分之一,截至今年11月份,我省机电产品出口4亿美元,即便是在近两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额也是逐年递增。
多年来,贵阳海关根据贵州经济发展战略和“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将工作重心移向高新技术产业;移向民、特、优产品;移向西电东送项目;移向军工产业,创造性开展工作。目前,绝大多数业务能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还开通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业务,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物力。
十年来,贵州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山鹰”教练机,“红九导弹”的研发,“神州系列飞船”1万多个电子元件的生产,国企茅台酒厂、民营“老干妈”辣椒公司的迅速起步和壮大,这些国内外响当当的名字都见证了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