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贵州卫视西部行

西部行之陕西省

来源:贵州卫视
2010年01月26日10:52
宝鸡峡水利枢纽.jpg
宝鸡峡水利枢纽.jpg

  经济建设

  1999年,西安的生产总值仅为577.29亿元,到2008年,生产总值已达2190.04亿元,翻了近两番。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安经济更是以年均13.7%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了13%以上的速度。

  西部开发10年,陕西经济年均增长12.4%,2008年全省GDP达6851亿元,是1999年的4.3倍,在全国的排位由21位提升到19位。人均生产总值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1.7%提高到80.4%。去年全省财政收入1104亿元,迈上千亿元台阶,是10年前的6.4倍。

  基础设施建设

  陕西已基本建成了通江达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连接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466公里,较10年前增加了6.8倍,居全国第11位;铁路营运里程达3751公里,比1999年增加了48%;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从10年前的300多万人次提升到1500万人次,是西部第一个进入客流量“全球百强”的机场。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

  10年的铁路大建设,出行的人南下北上、东奔西走都越来越便捷。包头神木铁路、西安延安铁路、神木延安和西安安康铁路先后通车,挺起了纵贯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铁脊梁”。西安至合肥电气化铁路的建成,打通了陕西与长三角的便捷通道。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750公里,“两纵五横四个枢纽”的铁路骨架基本形成。新建成的西康铁路,经襄渝铁路、阳安铁路入川,成为我国西部铁路网中又一条南北大动脉。

  200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完成扩建,2007年,再次进行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将新建第二条跑道、第三座航站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2008年,陕西省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71.16万公里,航线439条,国际航线93条,分别为1999年的2.7、2.5和14.5倍;完成货物周转量1570.09亿吨公里,比1999年增长1.9倍,2000-2008年年均增长12.4%。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榆林新机场相继投入使用,我省“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初步奠定。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一大批水利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全省1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收到实效。宝鸡峡、泾惠渠渠首加坝加闸、东雷二期抽黄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先后告竣,全省10个大中城市和三门峡区防洪工程、50多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成。同时,随着一系列城市引水工程的建成,我省的城市供水状况也有了长足的改善。

  西部大开发时期,也是陕西省电力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高峰期。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时,相当于1999年的3倍,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由90年代初期的严重缺电进入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阶段。电信业增势强劲。以光缆为主体、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多功能骨干传输网覆盖全省,光缆线路总长14.5万公里,互联网普及率位居西部第二。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 把农民从广种薄收中解放出来

  1999年,党中央发出西部大开发伟大号召,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当时的陕北农民,祖祖辈辈倒山种地,广种薄收,尝尽了生活的艰辛。退耕还林政策出台后,逐渐改变了传统耕种习惯,实现了生产方式从以粮为主向特色主导产业的转变。2008年,延安经济林果发展到345万亩,人均2亩以上,其中苹果发展到240万亩。农民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增加到3551元。

  十年后,陕西省共完成造林6236万亩,成为全国退耕面积最大的省份。

  现在,我省按照“稳粮、优果、兴牧”的产业政策,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主导产业区域:陕北以羊、薯、杂粮、果为主;陕南以瘦肉型猪、中药材、茶桑蚕、食用菌为主;关中北部成为全国最大果业基地,东部成为棉花基地,渭河两岸成为蔬菜和畜牧业基地。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农村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工业化 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十年来,我省县域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1万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1个,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加工出口交货值4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县域中小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的加快,使一大批企业从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向农产品深加工、机电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全省中小企业先后创出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陕西省名牌产品205个、国家免检产品58个、全国创名牌重点企业43个。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从业人员达到634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来自中小企业的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县域城镇化 让农民生活更精彩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观,全省自来水受益村达到59.4%,建成各类饮改水工程1.3万处,初步解决了600多万农村人口的用水困难。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34个,占全省县(区)数的30%,其中2个通过国家验收命名,4个通过省级验收命名;生态示范乡镇40个,生态示范村397个,农村环境保护示范点23个,初步形成了县、乡、村生态示范网络。

  2007年,全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28.3%,较2000年的22.2%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全省城镇人口达1522万,其中县域城镇人口650万,占城镇总人口的42.7%。

  工业化进程加快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原有的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医药、航空航天器制造等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8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293.95亿元,为1999年的6.0倍,占GDP的达到比重48.1%,较1999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2000-2008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高于同期GDP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49.7%提高到2008年的57.1%。煤炭、天然气、

  石油等能源产品储量居国内前列,陕西已成为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全省主要产品产量中,石油、煤炭等产品产量迅猛增长,2008年原煤产量2.26亿吨,比1999年增长8.3倍;天然原油产量2463.6万吨,增长2.8倍;发电量815.15亿千瓦小时,增长2.2倍;钢材500.98万吨,增长8.9倍;水泥3608.62万吨,增长2.6倍。硫酸、合成氨、农用氮、磷化学肥料、平板玻璃等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工业结构由1999年的纺织、电子、机械等为调整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要支撑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为主的产业新布局。

  生态建设

  陕西这10年累计造林6236万亩,是历史上造林最多的时期,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449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0.92%提高到37.26%,居全国第12位。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7万平方公里,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1.3亿吨。去年全省10个市的市区良好天气全部突破300天。

  特色产业

  西部大开发还使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旅游、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如今,陕西省原煤产量位居全国第三、原油产量全国第五、天然气产量全国第二;12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西安高新区连续17年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苹果面积全国第一,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占到世界贸易量的四成以上。

责任编辑:田燕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