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中国档案:抗震救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08日10:23
  新华网成都2月8日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于北纬31度、东经103度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数十万名军、警、民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的救援大军赶赴灾区,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8万多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近150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被快速转送全国20个省区市375家医院。

  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生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前全面复课开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切实实做到了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创造了大灾之后“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疫情、没有社会动荡”的奇迹。

  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组织抢修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切实做好余震监测、气象服务、科技支撑、煤电油运保障等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公布灾情,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资金拨付和物资供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效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灾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恢复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开展评估和规划工作,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依法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各项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推进:

  在四川,截至2009年底,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万户农民99.8%已入住新房;四川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整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2.7万多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资5500多亿元,超过概算投资的六成;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万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灾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恢复生产,一些企业产值超过了震前水平。

  在甘肃陇南,截至2009年底,需要重建住房的22.8万户农民已经全部开工,竣工率超过99%。

  在陕西汉中,天津市支援略阳、宁强两县共295个项目,已完成援建任务95%的工程量。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