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大公报:根治高校扩招后遗症 及早清除隐患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10日10:08
  中新网2月10日电 香港《大公报》10日刊出署名文章《根治高校扩招后遗症》说,观察家指出,作为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大国,大学教育的普及虽不可避免,方法上却不能“揠苗助长”,心态也不能过急。要在因材施教上广开门路和思路,把生存技能的职业培训纳入大众化教育的普及中,以满足各种人的切实需要。中国人才战略的制定,也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文章摘编如下:

  始自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曾一度被称为教改奇迹,却又从未离开过人们质疑的视线。十年来,因此而生的种种弊端,就像一个个“堰塞湖”,不断引起各界非议,直至由“扩招”转为“控招”,迄今仍然争议不断。

  分析人士指出,一项政策不到十年就出现了方向性逆转,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教训之深,足以引人深思;危情之重,理应拿出对策。中国的人才战略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步子迈得太快

  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因为“扩招”才有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1999年的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是25%、17%、10%,到2005年,招生人数已高达530万,短短六年就跃居为世界第二。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额也在“翻番”:199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是72508人,2002年就跃升为20.26万人。同1998年相比,增加了近三倍。

  专家指出,从精英化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西方国家一般都需要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中国却从5%的入学率,一下子超过了15%,尔后又迅速超过20%,达至23%。如此飞跃式发展总共才用了六年时间,步子迈得太快了。

  当然,“高校扩招”亦受当时的国情所限:一是宏观需求的压力。1999年,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科技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这些举措既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也促成了国人对于强国经济、科技领先、基础教育、人才关键的整体共识。加之是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体构想,“高校扩招”决策的出台,自然会应声而出。

  二是经济发展的压力。从1978到1997年上半年,中国的GDP总量,一直保持着9.6%、人均GDP保持8.2%的年增长速度,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减缓,各类物价指数持续下跌,国企减员、机关精简等因素,均导致失业率高涨,加上每年尚有大量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和300多万高中毕业生加重就业压力,致使高校扩招的作用凸现。

  三是人口峰值的压力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强烈;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在人才需求层次上也出现了上移的现象,高校扩招的呼声此起彼伏。

  四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求压力也在加大。普通高中的规模早在1997年就突破了“九五”计划,而高等教育却呈现出明显滞后的状态。总之,客观形势都在呼唤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

  客观讲,高校扩招在当时确实缓解了一定的社会压力,同时也给日后造成了种种后遗症,包括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术道德明显滑坡、权钱交易风靡校园、就业压力年年加大等。他们就像汶川大地震之后形成的一个个“堰塞湖”,高悬于人们的头上,让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争议之声也是此起彼伏。

  及早清除隐患

  譬如,针对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普遍下降”的争议,焦点就不止一个。有人认为应该亡羊补牢,从“规范办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整体挖潜;进一步加强管理”上入手,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有人反对,认为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如何对已有过错进行修补,而是在于如何看待高等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各自定位,对生源也要区别“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还有人认为,高校扩招的做法“与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如出一辙”,因为二者想解决的问题“都是想在合适的地方,找到或从业或创业的位置”。

  一位留美学者从人的智商差异上分析说:大学的普及,虽然意味着文化的提高,却也可能降低大学本身的层次,使之从知识精英殿堂,变成大众教育机构。问题是,这样的大学还叫大学吗,还能够维持精英教育的质量吗?更为重要的是,是不是真有那么多人都适合或者需要上大学?

  从当前存在的问题上看,高校扩招之弊已波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期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农村学生的机会正在急剧减少(如2005年招收大学生中,农村子弟就有230万,占总人数的51%);教育规模与教育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失衡;教育环境与师资之间的矛盾也在开始浮现(如湖北省高校在校生,6年中增加了4.2倍,校园建筑面积扩大了3倍,教师只增加了2.1倍,师生比由1:11变成1:17);后勤服务的压力一直持续不减(如在校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险情隐忧都应该及早清除,不能让其像“堰塞湖”那样长期存在。

  尊重教育规律

  北京观察家指出,作为一个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大国,大学教育的普及虽然不可避免,方法上却不能“揠苗助长”,心态上也不能过急。急的结果只能助长表面的辉煌,直至迷失了“教学育人”的根本方向。尤其是在就业压力面前,更不能心存侥幸,用“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一时压力”的做法,把现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像踢皮球似的踢给后人。应该从现实出发,充分尊重教学育人的客观规律,在确保教学质量不降反升的基础上,把好“高校入学关”。同时在因材施教上广开门路和思路,把生存技能的职业培训纳入当前大众化教育的普及之中,以满足各种人的切实需要。中国人才战略的制定,也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甄城)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