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语言类节目:加几句“网络流行语” 就是“创新”?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2月14日07:40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妈妈喊我回家偷菜呢”、“我是雷锋的传人,简称"雷人"”、“原来你玩的是寂寞”……因为总导演金越的一句创新和拉拢80、90后观众的要求,虎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一下子涌现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尽管时髦,也深受年轻人的叫好,但春晚毕竟是全民的春晚,这些已经被年轻人听到腻的“流行语”,出现在冯巩的相声剧《不能让他走》、蔡明的《家有毕业生》、姜昆的《和谁说相声》等节目中,听起来既不算好笑也很滞后,甚至让远离网络的人看得云里雾里,可谓吃力不讨好。

  一台晚会,十个节目之中有五六个节目要从网络流行语中找素材,这不应说是一个好倾向。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是聪明的,因为那是创新。有一两个节目这么做也是可以承受的,毕竟在作品中见到曾经熟悉的素材,能勾起人们对那个典故的联想,而用得好,确实也能点石成金,为原先的素材也增色不少。但凡事一多就滥,到了大多数作品都这么干的时候,那不能不说是令人生厌了。

  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第一生命力,没有人可以把冷饭炒成美味大餐,也没有一部重复先人之作的作品可以成为经典。春晚语言类节目,应该是一年来,一段时间以来对热门话题、热点问题的反映,小中见大,为人们提供经典的总结和解决的思路。想想黄宏的《超生游击队》,牛群的《领导冒号》,赵本山的《牛大叔提干》、侯耀文的《打扑克》,这些作品哪个不是敢于针砭时弊,敢于批判公款吃喝、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同时又对重男轻女、喝酒办事等错误观念起到纠正引导的作用,既娱乐了群众,又达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可谓毕其功于一役。

  春晚语言类节目好不好看,不是老面孔加了几句流行语就能改头换面的。文艺创作,没有生活积累不行,因为文艺作品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在的问题似乎是,许多作者连对生活的关照和留心都谈不上,他们不愿意对火热的生活作深入的介入和思考,不愿对生活中出现的具有矛盾冲突的事件予以提炼和总结,一切都变得那么轻飘飘随风而去。借鉴不是不可以,但过多借鉴就有抄袭之嫌。网络流行语的过多使用,只能证明了老一代笑星创作力的乏力与刻意逢迎,这对要求创新为生存根本的艺术表演来讲,确实是一种无奈。

  本报记者唐晓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