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方志敏烈士遗骨发掘和安葬:胫骨上还有铁镣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5日16:00
  方志敏烈士遗骨的发掘和安葬

  1935年8月6日,共产党人方志敏被秘密处决。烈士的遗体散落何处?历史留下谜团。建国后,党中央作出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22年后,烈士遗骨终于找到。然而,十年动乱,遗骨再遭浩劫……直到42年之后,人们才迎来一个迟到而又隆重的葬礼。

  新中国诞生伊始,毛泽东曾向子女以及身边的工作同志多次提及一位烈士的名字——方志敏。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莫干山时,在山顶向赣东北方向远眺,对身边的汪东兴说,“再过去一点就是你和方志敏的家乡了吧!”接着赞叹道:“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创建的根据地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后又因根据地的辉煌业绩,被中华苏维埃政府称之为红色苏区的“模范省”。1934年11月,方志敏执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队向浙西、皖南进军,两个月后不幸被俘入狱,给后人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名著。1935年8月,蒋介石亲手下令秘密杀害了方志敏。20年过去了,烈士的忠骨在哪儿?他连座坟墓都没有啊!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同志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以方志纯(方志敏的堂弟,省委、省政府领导人之一)等领导组成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

  昔日刑场 何处葬英魂

  方志敏烈士的遗体埋在何处?历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团。这项工作从何入手?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注视到历史那惨痛的一页。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由于方志敏属秘密杀害,能知道掩埋烈士遗体准确位置的人极少。方志敏遗骨寻找小组向社会发出通告,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有人提出,方志敏赴刑留下了刑场照片,摄影师应该知道的。费了一番周折,调查小组终于打听到了被国民党当局指派到刑场拍照的是“真真”照相馆的一名摄影师。可调查小组将这位摄影师带到下沙窝的区域时,他却一筹莫展,无法辨认准确位置。

  又有人反映,方志敏殉难后,国民党当局曾使人用一口薄棺材就地掩埋。于是调查小组又找到其中一名当事人配合,组织人力到下沙窝挖寻。方志敏临刑时带着脚镣,他的遗骨肯定有铁镣相伴。可是,人们在挖掘的尸骨中一直没有发现铁镣的踪影。

  方志敏遗骨寻找一时陷入迷惘……

  1957年春,江西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破土动工。一天,基建工厂在挖地基时突然发现一堆骨殖,并伴有一副脚镣!调查小组得到报告后,立即指示专家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这时,一份以江西省政府名义发出的加急电报发往浙江东阳北麓中学。当年一度兼任看守所长的凌凤梧先生被邀请火速赴南昌。

  据凌凤梧回忆:1935年8月6日清晨,浓云密布,天空飘着雨点。看守员黄克明惊慌失措地跑来,把他从梦中唤醒:“快!快!方志敏被拉出囚室,押到牢外,看来要处决……”这时,曾一度任看守所长的凌凤梧已被调回军法处,尽管这消息在他被调出看守所那一刻就意识到,但这突然传来的凶讯仍似晴天霹雳,他连鞋带都没系好,便冲出房门。

  果然,看守所临近的大小通道上已紧急戒严。凌凤梧毕竟有军法处秘书长和老看守所长的身份,他排开军警和狱卒的阻拦,挤到了前面。啊!方志敏拖着铁镣已走到刑车跟前。眼睁睁地看到刑车在自己身边缓缓开过,他一串泪水止不住流下来……

  凌凤梧,浙江金华人。1934年到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任书记官,后调至看守所。当时,身为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长的凌凤梧无法回拒上司交给他对方志敏“劝降”的任务,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还亲自告诫他,这是蒋总裁的意思,马虎不得。

  通过一段时间与方志敏的接触,凌凤梧却被这位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所感动和折服。当方志敏提出改换沉重铁镣以减轻痛苦时,凌便立即请示军法处。开始未获准,后来,凌摆出“便于劝降”等理由,给方志敏换上了一副最轻小的脚镣。

  凌凤梧与方志敏接触多了,方志敏常常开导他:“你是个品格踏实本分之人,我们共产党一向很尊重这种人。你应远离国民党官场,否则是要吃亏的……”

  方志敏就义后,狱警从烈士囚室内搜出写有“木吾兄(即凌凤梧)”的签条,内容是感谢凌为他减轻铁镣。为此军法处曾以通匪罪将凌拘押,后由于证据不充分及有人说情才从轻发落,他被撤职押回原籍。后来,凌凤梧就按方志敏生前的规劝,回家谋了个乡村教师度日。

  凌凤梧赶到南昌,就被烈士遗孀缪敏热情接去。次日凌凤梧、缪敏与方志纯等省委领导驱车直奔下沙窝实地勘察。

  面对深埋地下达22年之久的骨殖,每个人的心都在颤抖,忍悲含泪地审视着。凌凤梧双手托起那副在地下还套着两根胫骨的铁镣,掂掂它的份量,用手指抹去一些剥落的锈屑,仔细辨认镣铐。“就是这副脚镣!”面对一堆骨殖,凌凤梧禁不住滚下了热泪。在场的人也一个个潸然泪下……

  今日法医 如何辨忠骨

  通过省委领导,一只大木箱送到了江西省公安厅的法医工作室。这木箱内装的正是从下沙窝方志敏就义处小心翼翼收集到的残缺不全的骨骸,共计79块。

  这79块骨骸哪些是方志敏的遗骨呢?这项辨别遗骨的重任交给了青年法医张伟纳。

  那时的张伟纳,刚从法医研究训练班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尚缺乏工作经验,省公安厅技术设备又匮乏。可是,公安厅的领导向他交代任务时没有丝毫含糊:“省委对遗骨鉴定极为重视,指示我们通过法医技术作出鉴定。这是一项光荣而又重大的政治任务。分辨烈士的遗骨,一定要绝对准确!”

  箱子打开了,只见所有的骨骸由于年代太久几乎都已发黄变黑,有的松脆断裂。张伟纳小心翼翼一块一块的清点。他拿起其中已确信无疑的两块胫骨,他的心都颤抖了。他早已听说烈士的这一对胫骨一直被套锁着埋在地下整整22年。

  张伟纳先来到挖出骨骸的现场勘察。下沙窝濒临赣江,方志敏就义时,这里是不长草木的一片荒滩。由于江水淹浸,这里泥沙沉积,土质潮湿。张伟纳勘察发现掩埋骨骸的地方地势较高,而且是黄泥土,现存的骨骸表面风化,骨质脱落,呈棕褐色。根据现在这种土质的情况推算,经历的年代应为20年左右,这正好与方志敏就义的时间大致吻合。

  为了准确鉴别烈士的遗骨,方志纯、缪敏、凌凤梧等方志敏的亲友共同向张伟纳提供有关方志敏的人体情况。方志纯说:按我的身高类比,志敏的身高应近1.8米。张法医根据戴镣的那一对胫骨中的长度,按照马尔夫里埃氏表推算,死者生前身高应为1.77米左右。这与志敏的实际身高基本相符。同这两块胫骨埋在一个穴内的,还有7块骨骸,即2块髋骨,2块腓骨,2块股骨和1小块股骨头。髋骨和股骨连接处的髋臼直径较大,髋骨大,切迹较深,由此可鉴定为男性。从胫骨磨片测定以及根据巴尔达沙和苏莱氏表推算,死者生前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这与方志敏就义年龄(36岁)也相符。通过法医的技术鉴定,只有9块骨骸是方志敏的遗骨,其他70块骨骸在最后的鉴定书下了明确结论:“其他骨骼均属短小,男人或女人,儿童骨骼,均不属于方志敏遗骨。”

  为了确保鉴定无误,张伟纳把遗骨带到上海,于1957年12月28日交送当时的司法部法医研究所,请示再次予以审定。研究所所长张颐昌和法医陈世贤都曾是张伟纳的老师。他们与张伟纳一起对遗骨再次极其慎重地进行各种复杂的技术检验。其间还得到法医研究所顾问、苏联专家以及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组长吴定良教授的帮助。专家们反复切磋,化验分析,对遗骨的埋葬年限、性别、年龄、身高等通过检验和推算得出科学数据,结果证明张伟纳的鉴定是正确的。

  1958年5月26日,法医研究所的专家们正式签署了鉴定书,宣告这9块遗骨确凿无疑是方志敏的遗骨。

  中共江西省委向党中央报告了发现和鉴定方志敏遗骨的经过。党中央及时批示安葬烈士遗骨。

  十年动乱 遗骨遭劫难

  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时期,人们无暇顾及方志敏的墓葬事宜。始于1960年的建墓工程因受到三年困难时期财力匮乏的影响也不得不拖延了下来。建墓工程既已延宕,当时的省委领导便打算在烈士殉难30周年的1965年举行隆重的遗骨安葬仪式,这样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请毛泽东主席题写墓碑。

  1965年,建墓工程终于完成。正当方志敏遗骨安葬前的一切工作有序进行之时,一场浩劫在神州大地降临了。在“砸烂公检法”的狂嚣中,江西省公安厅在运动初期就瘫痪了。在极左的“群众专政”的旗号下,一些档案被破坏,侦察资料和技术设备遭洗劫,科学严谨的法医工作被诬为“神秘主义”,说什么“放着活人不治,尽跟着死人打交道”。严肃神圣的法制殿堂被捣毁、遭践踏,这时的省委也被“夺权”了。

  烈士遗骨怎么办?原先领导决定,在安葬前,由张伟纳保管烈士遗骨。于是他特地选了一只3尺长、1尺宽的皮纸箱,把遗骨一块块包好,放进箱内,箱盖上贴了一张红纸,上书“方志敏同志遗骨”。他视若珍宝般爱护,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工作室的一角,从不让人碰。可现在“文革”的烈火已如火如荼,在“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的口号下,所有正常的秩序全被打乱了,眼前一切实在令人担心。

  1967年初的一个上午,张伟纳来到工作室,推开门一看,他惊呆了,室内原来整整齐齐堆放着十几个骨骸箱和许多标本瓶不翼而飞。张伟纳慌了,急忙去找他的助手。他得到的回答是:“军代表下了命令,搞群众专政用不着这些死人的骨头,统统搬到赣江边烧了。”

  “什么?烧了?方志敏烈士的遗骨呢?”

  他的助手指着墙角落:“喏,就剩下这两个箱子了。我想等今天问过你再送去!”

  张伟纳疾步走上前一看,正是烈士的遗骨!他忙双手捧起纸箱,紧紧抱在怀中。助手见他如此紧张的神情,揶揄地说:“省委被夺权了,公安厅也砸了,谁还会来管这事?你还想留着它做标本么?”

  张伟纳激动了,这位平时说话轻声慢气的法医,突然愤怒的高喊起来:“这是一般的标本吗?不,这是伟大的烈士的遗骨!”他凛然宣布:“烈士遗骨,由我保管,这是我神圣的职责!”

  张伟纳冷静下来了。他此时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如将遗骨仍放在原处已不可能。转移,可是往哪儿搬哟?偌大一个箱子,搬进搬出引人注意,弄不好还会损坏。一时间,他感到一筹莫展,焦虑万分。突然,张伟纳情急生智,想出个主意:将遗骨藏在工作室的空水池里。他知道公安厅早已被砸烂,法医的检验工作也已停止,这个洗刷器皿的水池废弃不用了,把箱子藏在这里既安全,又不易为人察觉。于是他捋衣袖就干了起来,先把杂物一件件挪开,把水池揩干净,然后把装有遗骨的箱子放进池内。

  为了保密,张伟纳把贴在箱盖上的“方志敏同志遗骨”的红纸撕了下来,并在箱上盖上一块大木板,做成一个工作台的样子,再把瓶瓶罐罐等杂物堆在上面,直到自己感到看不出破绽,他才轻松地舒了一口气。烈士的遗骨在哪里,张伟纳的心就系在哪里。此后,他每天都要到办公楼来,每次都要去工作室看看坐坐,而且常常一坐就是好半天。缪敏为感激他鉴别烈士遗骨,曾赠送他一本《方志敏在狱中》,他就放在办公室内,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张伟纳的同事们有的冲冲杀杀地去“闹革命”了,有的回家“逍遥”去了,他的助手也回湖北老家去了。于是,这间屋子就成了他的“独立王国”,平日无人问津。尽管如此,张伟纳每离开一会儿,都要把门锁紧,以防不测。

  1967年夏的一个闷热的下午,张伟纳与往常一样坐在工作室内。突然,楼下大院里传来了一阵狂呼乱叫。他站到窗口朝下一看,不得了!只见院子里已冲进黑压压一群人,声称造反派。他们戴着袖章,手持木棍,杀气腾腾。只见造反派头领站在台阶上将手一挥,一伙人就朝办公楼冲来。张伟纳见这阵势知道不妙,连忙关紧房门。

  “咚、咚、咚”,随着一阵狂呼乱喊,门很快就踢开了。一个头头带着七八个汉子闯进了工作室,冲着张伟纳毫不客气地问:“你是这儿的?”“嗯,这是法医工作室,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张伟纳十分不满地反问。

  “干什么,你不知道公检法要彻底砸烂吗?今天我们就是对公安厅采取联合革命行动!快走开,我们要搜查你们搞资产阶级专政的罪证!”话未说完,跟进来的一伙人便在屋内翻腾起来。桌子被搬移,桌屉内的东西倒弃一地,椅凳被甩倒,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丢弃在地,“哐啷”“哐啷”被踢来踢去……

  一个家伙指着一个箱子问:“这是什么东西?”张伟纳答:“现场勘察箱,里面都是检验的工具。”“带走!”张面对着“造反派”种种野蛮无礼的举动没吭一声。他的眼睛盯着水池,心里只是叨念:烈士的遗骨千万不能被亵渎!

  眼看着木板上的杂物搬得差不多了,就要掀动木板了,张伟纳的心都悬吊起来了。突然“砰”的一声,楼下院子里响起枪声,屋里顿时乱成一团。一名“造反派”头头喊道:“快,快下去,老保要翻天了!”说着,他一挥手,这伙人又一下子奔下了楼……张伟纳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赶忙把散乱在地下的杂物一件件又堆到水池的木板上来。烈士的忠骨化险为夷,张伟纳那颗悬吊的心也落地了。

  张伟纳如同一名忠诚的卫士,一直守护着方志敏的遗骨。就这样,在那狂热动乱的年月里,烈士的忠骨在法医工作室的水池里一直秘密珍藏了10年。

  迟到的葬礼 无限的哀思

  1976年10月,是个不寻常的金秋。随着“文革”宣告结束,共和国的命运有了良好的转机。1976年底,张伟纳郑重地向省公安厅领导报告了烈士遗骨保存的情况。这时省委相关领导也得知毛主席早为烈士题写有墓碑铭。

  早在1964年5月21日,副省长王卓超致信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请他转交江西省委请求毛主席为烈士墓碑题词的信。同年11月9日毛主席亲笔题写了“方志敏烈士之墓”后,在差人交与汪东兴转交江西省委时还亲笔附言:“写了一张,请汪东兴同志转去,不知可用否?”有位专家说,毛泽东一生题写的墓铭寥寥,而此幅是他题写的最后一个烈士墓铭,可见他对方志敏烈士怀有特殊的情感。因此,省委立即指示,重新抓紧基建工程,早日安葬烈士遗骨。

  1977年8月6日是方志敏烈士殉难42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人们终于迎来了一个迟到而隆重的葬礼。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前,张伟纳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在省公安厅领导的陪护下,庄重地捧出遗骨箱,把他珍藏达20年之久的9块烈士遗骨,当着各有关领导及烈士亲属的面如数清点,然后用红绒包好放进汉白玉特制的棺内。灵棺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夹道护着灵车缓缓开出,驶向墓地。

  陵墓修建在梅岭一个山岗的半腰间。站在墓前环顾周围:前边是滔滔不歇的赣江,后面是绵绵不尽的山峦。一条长长的绿色甬道从山脚通到山腰,两行挺直翠绿的柏树,排列在烈士墓前。两棵威严挺立的雪松,像忠于职守的哨兵,将长年守护着烈士英灵。

  省市各界代表千余人来到墓地参加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安葬仪式由省委主要领导人杨尚奎主持,江渭清同志作讲话。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敬送了花圈。

  人们怀着异常沉重和无限敬仰的心情,站在烈士墓前深深地三鞠躬。此时,满头白发的方志纯格外激动,他一把拉住张伟纳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伟纳同志,你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陈家鹦)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lianz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