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4日做客中新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中新网3月4日电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4日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之比例达到4%”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关心,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中央政府投入,还需要地方政府投入,此外,它还需要一套落实机制。
《规划纲要》2月28日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针对此纲要涉及的热点问题,孙霄兵4日做客中新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作以上表示。
孙霄兵说,首先,提出4%这样的目标,不管什么时候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体现了我们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关心。因为在其它行业还没有这样的指标,不管是4%,还是3%,还是2%,没有这样力度大的指标。所以首先要看到这个指标的正面的引导的这样一个作用和意义。
他说,这个目标以前提过,一直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呢?情况也比较复杂,应当讲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是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来的,我们经济的发展很顺利,但是在这当中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孙霄兵表示,第一,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充裕的财力,这些年的财力比较充裕一点,中央的财政收入高一些,但是过去不见得都是这个情况。所以支持教育也要一个财政的基础。第二,它既然是占GDP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个GDP的因素也要考虑,93年的GDP和2010年的GDP是不一样,如果按现在的教育投入,可能对93年来讲早就达到4%,但是现在就达不到,甚至于还没有达到。第三,就是我们投入的决心,这个包括中央政府的决心和地方政府的决心,这个决心包含了能力,所以这一次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里面写到2010年达到4%,也显示了在2010年达到4%的决心。这样一个决心意味着具体的财政教育的投入,这个财政投入,既需要中央政府投入,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投入,它还需要一套机制,这样一套机制,如果一旦目标形成,应当迅速形成这样的机制,这样就能知道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