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造林速度是世界最快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3月19日01:01

  2010年3月18日《焦点访谈》

  《碳汇植树更添绿》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反复提到一个词——低碳。所谓低碳是指较低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随之出现的低碳生活是指更健康、更自然、更多绿色的生活。而提到绿色,我们自然会想到植物,想到植树。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的造林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多种多样的造林方式当中,碳汇林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造林方式。

  解说:

  李星涛是浙江省温州市一家园林公司的负责人,种植花木、园艺设计一直是他的爱好,一年的收入也有100多万。可2008年他却把近一半的收入,50万元捐了出去。

  李星涛 温州市民:

  我这个钱基本上汇集在温州,温州捐的钱主要是在温州。当然,我是温州人,我希望温州的环境得到改善。

  解说:

  李星涛说,他捐出去的钱用去植树造林了,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树木的光和作用,吸收自己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用自己的行动来减缓温室效应。

  李星涛:

  我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候,要做一些生产,你在做生产的过程中,比如说你在开车,你在用电、用空调,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在排二氧化碳。那么通过一种什么途径呢?通过造林,排出来的二氧化碳,我通过造林吸收掉。

  解说:

  跟李星涛一样,温州宏锦鞋材市场的白琼璟也是一个热心环保的人,他请来专业人士,测算了每年自己开办的市场上往来车量和人员大概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按照这个数量计算出吸收这些二氧化碳需要种多少棵树木的成本,捐出种植这些树木的钱,准备自己花钱把排放的二氧化碳买下来。

  白琼璟 温州市民:

  专家来算了算,一年我们市场那么多人,还有经营户、车辆,总共算下来大约有两万左右。承诺是20年,每年把赚的两万购买碳汇。

  解说:

  白琼璟所说的碳汇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出的定义。碳汇就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绿色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就叫森林碳汇。

  白琼璟和李星涛愿意拿出钱来种树,就是为了增加森林碳汇的数量,吸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件事如此热心呢?

  李星涛: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这样,我一定要留给子孙什么东西。留给子孙后代什么东西?我觉得一个好的环境,确实比现金更重要。你说这个环境生活得很差,我刚才说二氧化碳很多,你这个水受污染了,你在吸有毒的空气,你会让你的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吗?

  解说: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六种温室气体中影响最大的。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引发了一系列气候的变化。

  李怒云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

  温室气体增加了,气候变暖,会使得海平面上升,那么一些小岛国它可能就会受到这个影响。还有气候变得干旱了,或者是洪水加剧了等等这些,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威胁。还有现在的台风、现在的这些极端气候天气,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

  解说:

  其实,近些年来,人们为了减缓灾难性气候的发生,已经采取了减少工业排放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可是这只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于已经存在的二氧化碳就要想办法进行吸收转化。

  李怒云:

  通过植树造林,我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为森林,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和作用,能够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如果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开车,一定要排放温室气体的话,那么我们自己拿一些钱,来种一些树,把我们日常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回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解说:

  李星涛和白琼璟捐献的钱,现在已经用在了温州专项造林项目中。在温州市的苍南县,记者看到了各界捐助造起的2万亩碳汇林。

  徐顺东 浙江省温州市林业局局长:

  现在高的都长到2米多高、3米多高了。所以看过去,对生态的环境的改善非常地明显。我们准备通过温州专项,在5年之内要造林10万亩,森林经营15万亩,总共要造碳汇林25万亩。

  解说:

  碳汇造林也让周围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以前他们去外地打工,每年吃住和往来路费成本都很高,现在,在家乡造林,他们来种植和养护这些林地,就在家门口打工了,算算账,比外出打工还要划算。

  张华响 温州市苍南县观美镇岩村村民:

  给我们工资也不少。

  记者:

  每个月有多少钱呢?

  张华响:

  一天有七八十块,一年总收入一万多元。还有我们本来就是荒山,他们到我们这里来,荒山野地变成树林,我们整个村老百姓很高兴。

  记者:

  环境变好了。

  张华响:

  环境变好了,变成森林一样。

  解说:

  吸收二氧化碳、美化环境,还能给当地农民增收,看来碳汇造林的好处还真不少,那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件好事呢?李星涛和白琼璟在自身的工作中想办法来让更多的人关注碳汇。

  在小区的绿化工作中,李星涛将低碳的理念融汇到园林设计中,打造了温州首家低碳小区。

  李星涛:

  就针对这个小区,它原来的住户,我算他一家,三口之家,配上汽车,他大致的一个碳排放量和小区的这里面的绿化绿量,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不平衡的,因为排出量比吸收量要大,那么就增加了很多的乔木、乔灌木。像红线画出来这些,都是我们增加的乔灌木,像紫薇、红枫这些,我们增加了南方红豆杉。那么增加这么多以后呢,起码让这个小区实现什么呢?实现它自己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能够达到平衡,或者略有超出。那么这样的话做成一个什么呢?低碳小区,或者说叫零排放小区,二氧化碳零排放小区,就是自己消纳掉了二氧化碳。

  解说:

  正在李星涛准备打造低碳小区的时候,白琼璟已经通过自己每年的捐献种植碳汇林、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来实现自己的鞋材市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想法。在市场开业之前,他专门请专家给所有商户介绍碳汇的概念,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白琼璟:

  第一次经营户看到那个会议,他说为什么是低碳的知识培训班?不是搞经营户培训班?他觉得很奇怪。后来,经过市林业局徐局长给他解释碳汇这个东西,他有点认识了,他说这个碳汇意义很深的。

  解说:

  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像李星涛、白琼璟这样的关注碳汇的人。

  在北京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附中,学生们就捐出自己的零用钱,种了一片碳汇科普林。

  朱高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附中学生:

  希望作为一个学生,可以做到节能减排,从我们自身做起,由学校带领我们,在碳汇林方面做到一个先进的带头作用,能进一步地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

  付晓洁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附中校长:

  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种树的这种乐趣,又做了这种减低排放的活动,参与到这个实际活动中来,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建院附中碳汇科普林”,我们也强调了科普的作用。很多社区的居民、当地的百姓参与到我们碳汇林的建设中来,这样的话我们就感觉,这一个碳汇科普林的作用,不光是在学校,在家庭、在社区也发挥着它的示范、引领和教育的作用。

  解说:

  建院附中的孩子们在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着周围更多的人关注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实际上,在各地都有很多和李星涛、白琼璟、建院附中学生这样的人们,在用实际行动关注着二氧化碳的排放,尽自己的能力来植树造林,应对气候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各界捐助的碳汇造林面积已经达到了200多万亩,碳汇造林这个新兴的造林理念也正在逐步影响着我国的造林计划。据统计,我们国家现在整个森林的碳储量已经达到78亿多吨,每年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是5亿多吨。现在随着森林面积增加,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李怒云:

  解放初期,我们的森林面积只有8.6%,现在已经达到了20.36%,有林地面积已经有1.95亿公顷。中国每年的造林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中国的人工林也是全世界第一。

  解说:

  除了碳汇造林,近30年来,我们国家大力组织开展义务植树、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特别是近两年实施的林权制度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些举措使我国的林地面积有了大幅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全球的森林资源都呈下降趋势,只有亚洲的森林资源是在增加的,而亚洲森林资源的增加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贡献。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之后,一些人开始通过碳汇造林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地参与这项活动,大家所担心的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也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同步提高。

  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