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7天无雨种子下地4个月未发芽 村民吃方便面省水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0年03月22日11:12

     7个多月没下雨 种子下地4个月发不了

     编者按 今天是第18个世界水日,但西南的干渴还在延续———河流见底,水库干涸,饮水匮乏,庄稼枯死……局部地区的旱情甚至达到百年一遇,这其中,就包括川黔交界处的泸州赤水河流域。

    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四。按惯例,这是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苗族同胞们欢歌载舞庆祝赶苗场的日子。然而,整个赤水场镇,这天却显得空空荡荡。当地官员说,“大家全都抗旱救灾去了。”

    一场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正袭击赤水河流域。自去年8月中旬以来,整整7个月,该区域未迎来一场能够有效缓解旱情的降水。整个泸州市,目前有20多万群众和20多万头大型家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42万亩。

    现状

    种子下地4个月 至今未发芽

    泸州赤水镇是赫赫有名的瓜果之乡,这里日照时间长,水果含糖量高,出产的李子、桃子、西瓜等水果,都以香甜的口感赢得赞誉。

    独特的日照催生出了瓜果之乡,但问题也随之凸显。赤水镇年平均降雨量只有748.6毫升,年蒸发量,则达1200毫升以上。“赤水镇,十年九旱。”该镇党委书记张朝富表示。

    这种情况,自去年8月以来尤显突出。作为有名的瓜果之乡,果农们却将砍刀,挥向了果树枝丫,他们一脸无奈,“我们现在已不考虑今年的水果收成。现在唯一思考的,就是能够将果树保存下去。减少枝丫,能够有效缓解蒸发。”

    一场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正在袭击当地。指着自家的豌豆地,村民张军枝摇头叹息:“去年农历9月,种子下地,4个多月过去了,竟还没有发芽。”

    人畜饮水困难 一早晨背回一背水

    连续背了10多天的水后,19日上午,王德平的背桶背带断了,52岁的他顿时成了落汤鸡。为了挽救半山腰上的5亩柑桔林,王德平从赤水河中背水,从早背到晚能够背四五回。

    不过,相对于更多村民而言,王德平仍显得幸运。站在王德平的柑桔林里,抬眼就能看到下面的赤水河,对于距离赤水河更远的村民,远水难解近渴,烈日之下,不少柑桔林,已发黄枯萎。

     赤水镇双山村,地处大山之上。该村村长宋顺荣说,即使去最近的取水点,一个早晨也只能背回一背水。因为水极度稀缺,村民们也想出了种种节水措施。“现在,早晨我们都吃方便面。和做饭比,吃方便面可省水多了。”宋顺荣说。

     在水潦镇,由于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部分村民已开始贱卖大牲口,“先把人救了再说。”

     整个泸州市,目前有20多万群众和20多万头大型家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42万亩。据水务部门统计,全市主要河流水量减少3成以上。其中,部分重灾乡镇,70%以上农户饮水困难。

     深山老弱农户 政府开车送水

     对于部分家住深山的老弱农户,政府采用水车供水,每次供水,农户能得到30公升左右的水。根据农户家中人口多寡,有的一天供应一次水,有的两到三天供应一次水。

     但政府送水成本相当高,赤水镇社务办主任陈伟中以大文村举例说,由赤水场镇到达大文村,供水车需行驶两个多小时。另外,有的农户家不通公路。镇、村干部以及民兵还得送水上门。其中,最远农户,还得再花两个多小时背水上门。由于一个背桶只能装30公升水,有的民兵,一天只能背一桶水上门。

    行动

    四处找水 搜山搜出救命水

    在泸州,旱情较为严重的乡镇,力保人畜饮水,成为了当前的中心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赤水镇马家坡村民孟性云欣慰地表示,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再加上儿女全部在外打工,“政府已开始用送水车,天天给我们送来救命水。”

    但即使采用送水车,前提仍然是必须有水可送。事实上,就在赤水镇,一度连场镇用水也出现短缺。“场镇断水,涉及居民就将达数千人,一旦水站无水可供,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水管站站长李子常心有余悸地表示。

    在这一背景之下,镇政府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寻找水源活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18日,在位于赤水镇中沙村7社的深沟里找到水源。目前,当地政府已组织人手,抢修临时饮用水工程。

    应对

    打持久战 未来15天最关键

    对于目前的旱情,叙永县委副书记陈景强保持了应有的谨慎,“现在,我们必须要有最坏的打算,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最考验人的,还在未来的15天到20天。”叙永县农业局生产股股长郑明飞说,“这波旱情,横贯了去年秋冬直达今春,目前影响还主要停留在小春作物和人畜饮水上面。而未来15到20天,就将进入大春播种季节。一旦大春无法下种,影响就更大了。”

     当地已开始着手,通过换种等方式,争取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水路不通走旱路,农业部门正积极引导农民改种烤烟、玉米、高粱、红苕,以改制旱,同时备足农用物资及种子,保证农民改种所需。”

    陈景强表示,抗旱工作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当务之急的人畜饮水,还涉及森林防火、春荒等。早在春节前后,我们就展开调查,对于可能出现的断粮户,我们已发放春荒粮。” 张柄尧 牟科 摄影报道

    同步播报

   “大蒜之乡”

    蒜薹歉收已成定局

   “往年一亩可以打1000斤蒜薹,今年最多打七八百斤!”昨日,什邡市洛水镇联合村蒜农杨仕凤心痛地说。据什邡市副市长、洛水镇党委书记尹太超介绍,在有着“大蒜之乡”之称的洛水镇,今年该镇种植的15000亩蒜薹,因干旱歉收已成定局。

     当前,洛水镇的蒜薹已进入采打期,持续的干旱缺水,让田间的蒜薹“喝不饱”。大片大片的蒜薹在春阳的暴晒下,耷拉起了叶子。尹太超说,今年洛水镇蒜薹平均每亩要减产200斤,蒜薹的卖相也不好。干旱除了造成蒜薹歉收外,水稻的栽种也受到了影响。

     严重的旱情,让当地干部群众都很着急。镇上一方面加快了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一方面组织村民打井抗旱自救。文帅
责任编辑:新闻公共帐号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