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黑龙江晨报:财政公开不合哪种“国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25日10:39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将今年1月份、2月份的公务费在网络上公示,之后,有的被招待对象退还了招待费。但有当地官员认为,“财政公开,合法但不合国情。我请领导吃个饭,你把钱晒出来,领导下次还会去吗?层层不都是这样?”

  如果是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也许大家就会问:领导一定要来吗?你和领导之间的迎来送往,是为了本地发展呢,还是为了彼此之间沟通友谊?不吃喝接待,难道领导就没法来检查工作了?有些话经不住仔细推敲和琢磨,一推敲,就会发现所谓“国情论”之类的东西漏洞百出,甚至逻辑不通。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情论”其实是一种时不时出现的论调,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国情的特殊性,以抵制文明和进步。

  在当下,“国情论”亦频频见于医疗、教育、财政等领域的改革,不过其往往不是现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而是某些人反对推进改革的盾牌。

  问题是由谁来判定“中国国情”?更重要的是,“国情”到底是“官情”、“民情”还是人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即“人的性情”?

  以政府财政公开为例,原来官员们可以爽歪歪地在暗中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甚至桑拿按摩小姐、卫生巾、手纸也都可以一并报销。现在一公开,说不定将来坐车吃饭也都得一省再省,甚至最后要自己掏腰包,那个不爽,自然是谁都不情愿的。因此,有些官员反对财政公开的“国情”,其实正是某种“官情”。“官情”往往是鸠占鹊巢,取代“民情”、“人情”,堂而皇之地成为“国情”的代名词!

  如果是由更普遍的“民情”取代“官情”,占据正统的“国情”地位,那么,即使像眼前这个全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白庙乡,如果领导们都再也不来,或来了后吃饭坐车都要自己掏腰包,而乡里只要依法就能得到该得的转移支付,乡民们也会很符合“国情”地选择财政公开了。(童大焕) (来源:黑龙江晨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